腹後核

腹後核

腹後核是接受內側丘系、脊髓丘系和三叉丘系的纖維,發出的纖維主要止於大腦皮質的軀體感覺區。腹後核的外側部是內側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終止區,而內側部則是三叉丘系的終止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腹後核
  • 內髓板:前核、內側核和外側核
  • 外側核:背、腹兩層
  • 腹後核:腹後內側核和腹後外側核
解剖結構:,腹後核的分類:,

解剖結構:

(一)背側丘腦:
背側丘腦又稱丘腦(tha-lamus),位於間腦的背側部,占據間腦的最大部分,是一對相當大的卵圓形灰質團。其前端較窄,稱前結節;後端則較大,稱枕。內側面的中央部有一中間塊(約20%缺如),將兩側的丘腦連線起來。中間塊的下方為下丘腦溝,此溝為丘腦和下丘腦之間的分界線。
丘腦核團被內部的“Y”形的白質內髓板分為三部:丘腦前核、丘腦內側核、丘腦外側核。
1、丘腦前核:
在內髓板分叉處的前方,向下以乳頭丘腦束聯繫下丘腦的乳頭體,向上發出的纖維聯繫大腦皮質的內臟活動區,與內臟活動有關。
2、丘腦內側核:
在內髓板的內側,與丘腦內部的其他核團、下丘腦以及大腦額葉皮質有著廣泛的聯繫,它可能是軀體和內臟感覺衝動的整合中樞。
3、丘腦外側核:
在內髓板的外側,又可分為背側部和腹側部。其腹側部從前向後又分為三個核:
腹前核:
主要接受中腦的黑質和大腦的基底核發來的纖維;與大腦額葉皮質也有某些纖維聯繫。
腹外側核:
接受小腦上腳交叉後的纖維,發出的纖維到達大腦皮質的中央前回,是傳導小腦的神經衝動到大腦皮質的重要中繼核。
腹後核:
接受內側丘系、脊髓丘系和三叉丘系的纖維,發出的纖維主要止於大腦皮質的軀體感覺區。腹後核的外側部是內側丘系和脊髓丘系的終止區,而內側部則是三叉丘系的終止區。
除了上述核團外,丘腦里還有不少大小核團夾雜其中,這些核團與內臟活動、痛覺的整合等作用有關。
丘腦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皮質下感覺中樞,幾乎所有的感覺傳入纖維,在到達大腦皮質之前,都要在丘腦交換神經元。因此,丘腦是各種感覺神經衝動的中繼站,而且還是一個複雜的分析、綜合的整合中樞。
(二)丘腦外側核:
丘腦外側核是丘腦核心團之一。分為背、腹兩部,腹側部自前向後分為:①腹前核,與大腦紋狀體有聯繫。②腹外側核,與小腦和大腦運動區有聯繫。③腹後核又分為腹後內側核和腹後外側核,前者亦稱弓狀核,接受三叉丘系的纖維,發出丘腦後輻射,投射到大腦皮質中央後回下1/3頭面部感覺區;腹後外側核接受脊髓丘腦束和內側丘系的纖維,發出丘腦中央輻射投射至中央前、後回上2/3肢體感覺區。
(三)三叉丘系:
三叉神經一般軀體感覺纖維進入腦橋後交換神經元再次發出的纖維束叫三叉丘系。此丘係為三叉神經主核和三叉神經脊束核發出纖維,至對側而形成的。三叉丘系與脊髓丘腦束毗鄰上行,止於丘腦,自此再發纖維至大腦皮質。

腹後核的分類:

丘腦被“Y”形纖維板——內髓板分為前核、內側核和外側核3部分。其中外側核又可分為背、腹兩層:
腹層由前向後分為腹前核、腹中間核(又稱腹外側核)和腹後核,腹後核又分為腹後內側核和腹後外側核。
此外,在內髓板內有板核心,在第三腦室室周灰質內有正中核,在背側丘腦外面有丘腦網狀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