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醫學院教授佛克曼發明。就是通過腫瘤血管抑制劑,來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增生因子VEGF的形成,從而誘發血管內皮細胞自然凋亡,破壞腫瘤新生血管網的新方法。通過阻斷腫瘤血管來扼制腫瘤使美國的腫瘤治療方法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拯救了數以千萬計的腫瘤患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 發明:佛克曼
  • 通過:腫瘤血管抑制劑
  • 作用:抑制VEGF的形成
研究新進展,轉移的關係,手術放化療,效果比較,在美國的套用,三大高危期,適合患者,病症形成,不用麻藥情況,胸、腹水,

研究新進展

什麼是腫瘤血管阻斷療法?這要從腫瘤組織談起,事實上,瘤體不僅僅是癌細胞獨立存在,還有腫瘤血管的存在,腫瘤血管是瘤體長到一定階段(1mm3左右)生長出來的螺旋形血管,這些血管很特別,連線在人體血管上,但與人體的正常血管卻完全不同。
第一,腫瘤血管導致腫瘤迅速瘋長;
人體的正常血管是直線型,而腫瘤血管是螺旋形,因為是呈螺旋形伸展,比直線距離就大大加長,血管內的血液流量也變多,血液的壓力也變大,是正常血管的3倍,這就造成腫瘤血管里的血液流速快,腫瘤吸收營養的速度自然也就加快,瘤體因此迅速瘋長,而病人因為營養的流失,會迅速消瘦、乏力。很多腫瘤患者的診斷書上,會有“血運豐富”的字樣,其實就是表明腫瘤周圍的腫瘤血管豐富。
腫瘤血管腫瘤血管
第二,腫瘤血管破壞組織,造成劇烈疼痛;
人體的正常血管生長周期是一年,而腫瘤血管的生長周期只有4天,也就是說,只需要4天的時間,腫瘤血管就能生長出來,破壞人體的正常組織,直接造成病人病灶部位的疼痛。由於腫瘤血管生長快,數量龐大,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達到幾十條、上百條,這么多的血管對人體組織器官的損害,是十分恐怖的,也是很多患者難以忍受疼痛的根本原因。
第三,腫瘤血管泄露,形成胸水、腹水
正常的人體血管有三層,分別是內膜、中膜、外膜,而腫瘤血管完全不一樣,只有一層,那就是內膜,而且內膜非常薄,不僅薄,而且開有極小的孔,
開著孔,這意味著什麼呢?那就是血漿會流出,這些血漿就形成了胸水和腹水,使患者的預後惡化。身體內有了胸水,呼吸就變得困難;有了腹水,就失去了食慾。癌症患者死期提前的最大原因就是胸水和腹水。
第四,腫瘤血管是癌細胞轉移的秘密通道;
癌細胞的轉移,有兩個渠道,一個是淋巴道轉移,只能轉移到附近組織,所以危害相對較小;另外一個,危害巨大,那就是血管轉移。
在腫瘤剛剛形成階段,因為沒有出現腫瘤血管,癌細胞無法進入人體血管,也就無法轉移到全身各處。而一旦腫瘤血管出現後,癌細胞就通過腫瘤血管這個秘密通道,進入人體血管,進而轉移到肝、肺、腦、骨等各個器官,形成轉移灶。因為這些器官血管豐富、毛細血管眾多,特別適合腫瘤細胞轉移。事實上,90%的癌症患者,都是死於血道轉移,這也是腫瘤血管造成的最大危害。
什麼是“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就是通過腫瘤血管抑制劑,來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增生因子VEGF的形成,從而誘發血管內皮細胞自然凋亡,破壞腫瘤新生血管網的新方法。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醫學院教授佛克曼發明。當所有人把研究的重點聚焦於腫瘤細胞本身時,佛克曼卻發現了“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離不開腫瘤血管”這一特殊現象,並率先提出了“通過阻斷腫瘤血管來扼制腫瘤”的革命性理論,並因此使美國的腫瘤治療方法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拯救了數以千萬計的腫瘤患者。
2003年,佛克曼的腫瘤新生血管理論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2008年,佛克曼博士獲得了2008年度諾貝爾醫學獎提名。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的效果如何?
腫瘤血管,是癌細胞的營養通道和轉移途徑。早在94年,美國腫瘤學界就認識到:要想切實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阻止轉移,最好的辦法就是切斷腫瘤的命脈,即破壞“腫瘤新生血管”。其它任何直接攻擊癌細胞的方法,都只能暫時緩解病情,復發很難避免,這也是目前手術、放化療的局限所在。
從94年開始,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明確規定,腫瘤臨床醫師在對病人進行手術、放化療的同時,要輔以腫瘤血管抑制劑,來防止腫瘤的擴散和轉移。這一規定使美國確立了除手術、放療、化療三大傳統療法之外的第四大療法—“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美國的經驗表明,傳統的手術、放化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縮小瘤體方面,作用直接,效果快,而對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卻無能為力,腫瘤血管抑制劑恰恰彌補了這些缺點。經過十五年的臨床套用,目前美國腫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從原來的10%,一下子提升到現在的81%,成績斐然。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有哪些優勢?
與傳統的抗癌治療相比,腫瘤血管阻斷療法具有許多優點:
1、對任何腫瘤,都有效。由於腫瘤血管抑制劑並不針對腫瘤本身,它只針對餵養腫瘤的新生血管,因此它幾乎對什麼腫瘤都有效。與此不同的是,放、化療只對少數幾類腫瘤敏感,其它則無效。
2、藥物劑量小、藥效高。腫瘤血管抑制劑只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對人體正常血管沒有什麼影響。由於腫瘤血管內皮細胞暴露在血液中,所以藥物能夠直接發揮作用,無需滲透 ,所用藥物劑量小、療效高。
3作用具有放大效應。由於一個血管內皮細胞支持 50~100個腫瘤細胞生長,所以阻斷腫瘤血管後,抑制瘤體的效果會成倍放大。
4、沒有抗藥性。有些化療藥物即使非常有效,然而不斷突變的腫瘤細胞還是會快速演變出抗藥性,這些藥物就再也毒不死它們了。而腫瘤血管抑制劑則完全不同,由於血管內皮細胞基因表達相對穩定,因此不易產生抗藥性;實驗證實:即使反覆使用腫瘤血管抑制劑,它照樣有效。
5、保護、激活免疫。放化療的最大問題是:在凌厲攻擊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正常細胞,摧毀免疫。
6、較強的鎮痛活性。通常情況下,晚期癌症患者只能通過麻醉藥來鎮痛,但是,麻醉藥具有強烈的免疫抑制作用,經常使用,反而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

轉移的關係

腫瘤血管與癌細胞轉移的關係
癌細胞的轉移,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是淋巴轉移,只能轉移到附近組織,這種轉移對病人的威脅不大;第二種是血道轉移,就是通過血管進行的轉移,危及病人生命的,通常是血道轉移。
美國科學家對腫瘤血管與癌細胞轉移的關係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結果發現,腫瘤血管越多,癌轉移就越快。具體數字為:腫瘤組織單位面積內的新生腫瘤血管數為33根時,轉移率為14%;34~67根時,轉移率為45%;新生血管68~100根時,轉移率為71%;新生血管在100根以上的,轉移率為100%。這一結果說明:越是腫瘤血管繁盛的腫瘤越容易轉移。

手術放化療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人類對腫瘤的認識還僅局限於腫瘤細胞,研究者們確信:腫瘤組織只是由許許多多的腫瘤細胞組成。手術、放化療三大治療手段,也都是以殺傷腫瘤細胞為主要目標。然而,隨著癌症研究的日益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腫瘤組織里不僅僅只有腫瘤細胞,還有豐富的腫瘤新生血管,手術、放化療這三大傳統手段,也只是完成了癌症治療的一半。
197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佛克曼提出了“腫瘤的生長和轉移依賴腫瘤血管”的新觀點。他指出,腫瘤組織實際上是由腫瘤細胞和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一個完整生態系統。一個腫瘤瘤體要想快速長大,必須依賴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腫瘤的生長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無血管期和有血管期。無血管期的腫瘤細胞主要靠彌散的方式來吸收營養和氧氣,瘤體生長緩慢,通常長到1毫米大時,僅僅依靠彌散吸收營養和氧氣就難以維持瘤體的生長需要了。此時,腫瘤細胞就會分泌出一些化學物質,激活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促使腫瘤血管新生,一旦腫瘤血管出現,腫瘤吸收營養和氧氣的方式就由彌散式轉為灌注式,營養和氧氣大量供給,腫瘤生長進入快速增殖期。
事實上,傳統的手術、放化療只針對腫瘤細胞,卻忽略了瘤體快速生長的一個必要條件—腫瘤新生血管,毫無疑問,這隻成了癌症治療的一半。美國腫瘤學專著《腫瘤血管靶向治療》指出:不難想像,以後在晚期癌症患者的最終治療手段中,不僅包括手術、放化療,還包括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效果比較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與其它方法抗轉移效果比較

  
如何攻克癌症,一直是世界醫學界最重要的課題。截止目前為止,手術、放化療仍然是癌症治療的三大支柱,但是它們在抗腫瘤轉移方面卻存在著某些局限性。近年來,一些新型療法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們與手術、放化療聯合套用,提高了腫瘤的抗轉移效果,為很多癌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第一:手術。癌症手術治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除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如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外,大多數實體瘤都可以採用癌症手術治療。尤其是早、中期癌症,沒有發生局部和遠處轉移,瘤體一般較小,都適宜手術治療。但是對於癌細胞已經擴散的晚期癌症,即使是採取根治手術切除原發瘤體及周圍的淋巴結,轉移到其它器官的微小轉移灶,依舊會很快形成轉移瘤體,危及生命。手術可以在復發率上下功夫,降低復發率,但是,它解決不 了癌細胞轉移問題。
第二:放療。放療和外科手術療法相同,都為局部療法。放射治療對癌細胞有比較直接的殺死和抑制作用,使用得當,患者能夠耐受,效果是比較理想的,但放射治療存在著“敵我不分”,即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一起被殺死,存在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非常接近、有比較大的毒副作用等嚴重不足。
同樣,放療可以最大限度的把局部腫瘤給殺死,對癌症的復發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然解決不了轉移的問題,癌細胞仍可以向遠處轉移。
第三:化療。化療主要是針對轉移。那些隨著原來的癌腫跑進跑出,由原來的部位跑到另外部位的癌細胞。無論藏到哪裡,都可以被化療藥物殺死,這就防止了它的轉移。但是,問題是化療藥物本身就是毒藥,任何化療藥物的毒性都難以控制,經常發生的情況是,還沒等到化療藥把體內的癌細胞全部殺死,人體就會因嚴重的副作用提前致死。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厚生省就發出了“化療藥的副作用會致人死亡”的警告,這一點早已得到世界醫學界的公認。另一方面,癌細胞容易對化療藥產生抗藥性,往往開始使用有效,多次使用後基本無效,這也極大限制了化療藥的抗轉移效果。
第四:中醫中藥治療。中醫中藥是祖國的傳統醫學,在腫瘤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腫瘤的中醫中藥治療主要是採取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辨證施治原則。中醫中藥能明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在改善腫瘤患者全身情況、扶正培本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對腫瘤局部的控制作用較差,不如放療和化療的效果明顯,因此要全面正確認識中醫中藥治療腫瘤的優缺點,切忌盲目相信中藥能“包治腫瘤”。
目前,很多醫院開展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普遍要好於單獨的西醫治療。但是由於中醫是一門經驗醫學,大夫個人的經驗和水平對治療效果的影響較大,因此有其局限性。而在抗腫瘤擴散和轉移上,中醫中藥也缺乏標準,缺乏相關的臨床數據,其作用並不明確。
第五:免疫療法免疫治療是通過使用免疫增強劑調動和提高腫瘤患者的抗腫瘤能力而起到治療作用,在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中占有一定地位。常用的免疫治療藥物有干擾素左旋咪唑卡介苗、轉移因子等。
近年來,以生物反應調節劑(BRM)為基礎的生物免疫學治療是近年來癌症免疫治療的新進展。生物反應調節劑不僅包括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各種提高免疫功能的藥物,還包括了腫瘤疫苗、各種細胞因子和免疫活性細胞等,如白細胞介素2(IL—2)、淋巴因子激活殺傷細胞(LAK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和腫瘤壞死因子(TNF)等。但總的來說,生物免疫學治療還處於實驗治療階段。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民間開始普遍使用靈芝類和菇類製劑,來提高腫瘤患者的免疫力。這些產品多以健康食品的方式出現,雖然不是藥物,但是對於迅速恢復患者體力,配合放化療增效減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於靈芝類和菇類製劑的產地、製造工藝的差別,市場上流通的這類製劑也是良莠不齊,腫瘤患者與家屬一定要謹慎甄別。
第六:腫瘤血管阻斷療法:自從197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佛克曼發表了“腫瘤血管新生理論”以後,腫瘤血管阻斷療法就成了癌症研究的重要學科。腫瘤血管新生理論認為:腫瘤的生存必須依賴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沒有腫瘤血管,癌瘤就休眠而不會長大;腫瘤血管是癌細胞的主要轉移通道,癌細胞從長出腫瘤血管的那天起,就開始向遠處轉移了;因此阻斷腫瘤血管,不僅能切斷瘤體的營養供給源,餓死腫瘤,而且能最大程度地阻斷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
腫瘤血管新生理論為癌症治療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著名的醫學期刊《血液》雜誌上的文章有近四分之一都是研究血管新生理論的。

在美國的套用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流經濟強國,也是現代醫學最發達的國家。但癌症仍然是困擾美國人的頭號疾病。一直以來,美國都是全世界第一大癌症高發區,美國醫療資金大部分用於癌症治療,成為美國政府最大的經濟負擔。為此,從上世紀70年代起,美國開始加大對癌症研究的投入,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簽署了一份著名的“總統抗癌令”,美國聯邦政府宣布投入460億美元巨資,用於癌症臨床治療的研究。從1971年起,用於這項研究的資金不斷追加,截止到2008年,美國用於癌症研究的總投入高達2100億美元。雖然沒有徹底攻克癌症,卻也極大地提高了癌症的治癒率,直接促成腫瘤血管阻斷療法在美國誕生。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就是通過腫瘤血管抑制劑,來抑制腫瘤新生血管增生因子VEGF的形成,從而誘發血管內皮細胞自然凋亡,破壞腫瘤新生血管網的新方法。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醫學院教授佛克曼發明。當所有人把研究的重點聚焦於腫瘤細胞本身時,佛克曼卻發現了“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離不開腫瘤血管”這一特殊現象,並率先提出了“通過阻斷腫瘤血管來扼制腫瘤”的革命性理論,並因此使美國的腫瘤治療方法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拯救了數以千萬計的腫瘤患者。
從1994年開始,美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明確規定,腫瘤臨床醫師在對病人進行手術、放化療的同時,要輔以腫瘤血管抑制劑,來防止腫瘤的擴散和轉移。這一規定使腫瘤血管阻斷療法成為手術、放療、化療三大傳統療法之外的第四大療法。
兩年後,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的推廣套用初見成效。從1996年開始,美國癌症死亡率持續以每年1.1個百分點的速度下降,癌症五年生存率明顯改善。美國的經驗表明,傳統的手術、放化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縮小瘤體方面,作用直接,效果快,而對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卻無能為力,腫瘤血管抑制劑恰恰彌補了這些缺點。
2007年12月18日,美國癌症協會、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同時宣布:美國腫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已達81%。這一數字意味著:有八成的美國腫瘤病人能活到5年以上。與之相比,我國腫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卻僅為10%。僅有一成的腫瘤病人能活到5年以上,差距顯而易見。
由於腫瘤血管阻斷療法對癌症治療的巨大突破,2003年美國《科學雜誌》將佛克曼所發明的腫瘤新生血管理論評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2008年,因發明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的佛克曼博士,更是獲得了當年諾貝爾醫學獎提名,成為癌症治療領域的里程碑式人物。

三大高危期

在手術、放化療的同時,結合腫瘤血管抑制劑,是抗轉移的最有效手段
癌細胞與很多生物一樣,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受到外力攻擊時,具有本能的反抗行為,這種行為在生物學上叫“過激反應”。癌細胞的過激反應體現在,當癌細胞受到猛烈攻擊時,那些殘存的癌細胞會出現“補償性加速再增殖”現象,從而形成腫瘤擴散和轉移的高峰。大量研究發現:手術後24小時至30天、化療的間歇期以及放療的全過程,是腫瘤轉移的三大高危期。
一、手術後的第一個月
手術是大部分病人的選擇,包括根治手術和姑息手術,是緩解瘤體對人體壓迫的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目前臨床證實,當對腫瘤原發灶做完根治手術或姑息手術後的第一個月時間內,由於原發瘤體遭受毀滅性攻擊,病人體內其它部位的殘存癌細胞會出現爆發性增殖,具體表現為腫瘤血管迅速增生,微小的腫瘤小結節在大量腫瘤血管的作用下,迅速吸收大量營養,以比平時快10倍的速度瘋狂生長,從而在短期內形成危及生命的轉移灶。
所以手術後24小時至30天,是轉移的高危期,同時又是抗轉移的關鍵期,此時及時服用腫瘤血管抑制劑,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轉移、復發;
二、化療間歇期
化療確實對原發瘤及轉移瘤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化療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必須間歇治療,每次化療之間,會出現一大段治療空白,讓患者休息,以恢復患者的體力。由於在化療的間歇期,沒有藥物的持續治療,導致腫瘤血管出現對抗性的加速增生,癌細胞以比化療前快10倍的速度加速增殖,所以,這就導致了臨床上經常出現一個尷尬現象:很多病人邊化療邊轉移,甚至危及生命。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化療的同時,結合腫瘤血管抑制劑,保住化療成果,防止出現轉移。
三、放療全過程
放療可以很精確的定位,對其深度、大小、體積、給多大的劑量,可以準確的、最大限度的把局部腫瘤殺死。放療對癌症的復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解決不了轉移的問題。
相反,當放療將原發瘤殺死的同時,潛伏在其它器官的微小轉移灶由於失去了原發瘤對其的控制,會大量釋放血管內皮細胞生成因子VEGF,快速形成與人體正常血管相連的腫瘤血管網,並從中獲取大量營養和氧氣,以比治療前快10倍的速度瘋狂生長。這個時期如果聽之任之,不進行有效的抗轉移治療,那么絕大部分腫瘤患者在半年內,就會在肝、肺、腦、骨等重要器官,形成可見的1公分以上的轉移瘤,危及生命。
所以在放療的全過程,應同時結合腫瘤血管抑制劑,積極預防癌細胞的擴散、轉移。
總體而言,手術後24小時至30天、化療的間歇期以及放療的全過程,是腫瘤細胞瘋狂反撲,加速再增殖的高峰期。由於長出大量新生血管,腫瘤倍增時間由以往的幾個月縮短為幾天,十分可怕。此時應及時配合腫瘤血管抑制劑,保障治療成果,阻斷腫瘤血管,提高免疫力,徹底防止復發和轉移的出現。

適合患者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被認為是繼手術、放化療之後的第四大療法。近年來,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認識到:只殺傷腫瘤細胞,不破壞腫瘤血管,腫瘤死灰復燃的幾率很大,於是在手術、放化療的同時,廣泛結合腫瘤血管抑制劑等,進行綜合治療,結果大大降低了腫瘤擴散和轉移的幾率。對於無法實施手術和臨床認為放化療失去作用的危重晚期病人,單獨服用腫瘤血管抑制劑,也可以明顯地緩解症狀,大幅延長生命,提高生命質量
腫瘤血管阻斷療法具有“廣譜性”,對肺、肝、胃、腸、食管卵巢、子宮、乳腺膽管淋巴、腦、腎、膀胱、骨等各部位實體瘤以及白血病均具有顯著的功效,適合各期腫瘤患者。
一、無法進行手術、放化療的危、重、晚期病人;
由於身體原因或癌腫性質,無法手術、放化療的危、重、晚期病人,絕大部分會出現胸水、腹水、劇烈疼痛等症狀。
二、剛確診為癌症,但尚未確定治療方案的病人;
剛確診為癌症,但尚未確定治療方案的病人,因其腫瘤精確定位不清或因細胞學診斷不清等.
三、正在做手術的病人;
手術是大部分腫瘤病人的首選,包括根治手術和姑息手術,可以快速消除和減輕瘤體對人體的壓迫。而研究證實,在做完手術後的24小時至1個月內,潛伏在體內的微小轉移灶正好處於加速再增殖期,腫瘤細胞以比治療前快十倍的速度瘋狂生長。由於手術只切除了瘤體,並沒有破壞腫瘤血管,因此如果不採取相應措施阻斷腫瘤血管,那么,在體內潛伏的微小轉移灶就會通過完好的腫瘤血管加速吸收營養,瘋狂生長,並很快在肝、肺、腦、骨形成廣泛轉移,危及生命!
因此,手術後24小時至1個月,是防止腫瘤細胞復發和轉移的關鍵時期。美國FDA就明確要求,臨床醫師在對病人進行手術、放化療的同時,必須結合腫瘤血管抑制劑進行聯合治療,結果大幅降低了腫瘤復發和轉移的幾率。
四、正在做放、化療的病人;
放、化療作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確實對腫瘤病人的症狀起到極大的緩解作用。但臨床發現,“化療的間歇期、放療的全過程”反而是腫瘤轉移的高危期。此時體內的癌細胞和微小轉移灶由於受到放化療的“刺激”,會大量釋放血管內皮細胞生成因子VEGF,快速形成與人體正常血管相連的腫瘤血管網,並從中獲取大量營養和氧氣,以比治療前快10倍的速度進行瘋狂的加速再增殖。這個時期如果聽之任之,不進行有效的抗轉移治療,那么絕大部分腫瘤患者在半年內,就會形成1公分以上的可見轉移瘤,危及生命。
所以,在放、化療期間,一定要聯合腫瘤血管抑制劑,不僅可以使瘤體很快縮小、消失,使轉移灶無法長大,阻斷腫瘤的擴散和轉移;而且對放化療還有增效減毒的作用。
五、臨床治療後康復期的病人;
目前,重治療輕康復、重院內輕院外的醫院體制,使很多患者出院回家後,缺乏後續治療,基本處於放任狀態,為腫瘤的轉移復發留下了巨大漏洞。事實上,手術、放化療並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的癌細胞,由於沒有阻斷腫瘤血管,那些殘留的癌細胞仍可通過沒被破壞的腫瘤血管,繼續吸收營養,加速生長,並很快在肝、肺、腦、骨形成廣泛轉移和復發,這個時間快的只需三個月到半年,從而造成了無數的人間悲劇。
強烈建議那些在臨床治療期間沒有採用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的腫瘤患者,回家休養時一定要結合腫瘤血管抑制劑進行康復治療,這樣可以很好阻止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達到長期生存的目的。

病症形成

免疫力是影響癌症發病的關鍵作用
免疫力,就像人體裡的士兵,負責清除入侵者以及人體內變異的細胞,包括外來病毒、癌變細胞等等。在人類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像紫外線、排放的廢氣、香菸的煙霧以及食物中的致癌物質,都是誘發人體癌症的危險物質。每天,我們人體內都會產生許許多多的癌細胞,但是為什麼我們沒有馬上得癌症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每天最多能清除100萬個以下的癌細胞,正是由於免疫力的保護,我們才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
但是在多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如果免疫力長期低下,我們的免疫系統就無力或者來不及清除體內產生的所有癌細胞,以至於那些逃避監控的癌細胞,在體內某處偷偷潛伏下來,一天天發展壯大,最終形成惡性腫瘤。
所以,免疫力是影響在癌症發病的關鍵因素。
腫瘤治療警惕“免疫誇大論”!
一直以來,提高免疫力是腫瘤治療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近幾年,隨著一些提高免疫力的中藥和保健品的廣泛套用,對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延緩腫瘤生長、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然而,免疫也有其局限性,” 世界衛生組織上海市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合作中心腫瘤康複試驗基地倪暢輿主任指出:“人體免疫只能對付沒有新生血管的、單個的腫瘤細胞;對於已經形成新生血管的瘤體,免疫就無能為力了。”
事實上,我們免疫系統的最大作用就是清除100萬個以下沒有腫瘤血管的、單個的腫瘤細胞,但是對於已經形成腫瘤血管的微小轉移灶(腫瘤小結節),我們的免疫系統就無能為力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患者服用了免疫提高藥物後,僅僅是症狀改善了,體力恢復了,但是瘤體卻無法消失的根本原因。
因此,既要肯定免疫的重要性,又要防止在癌症治療過程中“過度誇大”免疫的作用。

不用麻藥情況

對於沒有腫瘤經歷的人來說,是無法知道腫瘤的強烈痛苦的。由於腫瘤會轉移到頸椎、腰椎等椎骨處,壓迫中樞神經,患者遭受無法形容的疼痛的襲擊。
腫瘤細胞已經轉移、用鎮痛劑無效的晚期癌症病人,為了減輕劇痛,往往服用大量的麻醉藥。雖然麻醉藥有很強的鎮痛效果,但是它卻同時抑制了免疫,從而使腫瘤細胞不受控制地加速增殖,病人壽命大大縮短。
然而患者有所不知,腫瘤的劇痛除了來自大的瘤體壓迫神經之外,更主要的是“腫瘤血管”四處伸展,就像螃蟹的爪子一樣,侵入並破壞周圍組織所致。

胸、腹水

胸、腹水被臨床醫生看作是中晚期腫瘤的主要標誌物,一旦出現胸、腹水,很多醫生會勸說病人回家靜養,言外之意即是再無治療的必要,癌症病人進入死亡的倒計時。當胸、腹水越積越多,肺部會變得全白,如果用X線檢測,會看不見肋骨,而病人本身的感受更是痛不欲生,不僅喪失食慾、發高燒、劇烈地咳嗽,還會出現呼吸嚴重困難、走路不穩,甚至短時間呼吸停止的現象,很多病人會因此失去知覺。而這些症狀,依靠手術、放化療是毫無作用的,目前也沒有更好的藥物進行治療。因為在血管阻斷療法出現之前,沒有人徹底清楚胸腹水的來源,所以也無法對症治療。
那么,中晚期腫瘤的胸、腹水是怎么來的呢?是從腫瘤血管滲漏出來的。腫瘤血管是單層組織,只有血管內膜,並且上面開有極小的孔,這就造成血漿不斷地滲漏出來,形成胸、腹水。腫瘤血管的數量,決定了胸腹水的多少,腫瘤血管越多,滲漏出來的胸、腹水就越多。以前醫生把胸、腹水的出現看作是癌症的晚期,實際上說明這個階段腫瘤血管數量很多。所以,胸、腹水產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腫瘤血管,如果阻斷了腫瘤血管,血漿就不會再滲漏出來,已有的胸、腹水也會靠我們自身吸收,同時也會減輕腫瘤病人的痛苦。
據歐美、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臨床數據顯示:絕大部分中晚期腫瘤患者在服用了腫瘤血管抑制劑後,胸、腹水很快得到控制,甚至消失。事實上,由於腫瘤血管阻斷療法的出現,胸、腹水已經不再是中晚期癌症的標誌物,腫瘤患者能在短時間消除胸腹水造成的無食慾、發高燒、劇烈咳嗽、呼吸困難、走路不穩等各種症狀,家屬也不用再對胸腹水的出現產生如此之大的恐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