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融合

腦機融合

將大腦與智慧型機器進行連線,從而達到實現某些超長的功能。

技術信息
大白鼠變身機器人,竟然能讀懂人類的語言,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真實發生在浙江大學校園裡的一幕。24日,記者從浙江大學了解到,它的奧秘是將生物智慧型與機器智慧型融合一起的混合智慧型在起作用,而這也是浙江大學承擔的國家973科研項目(關於腦機融合)的最新進展。
一個桌球桌大小的沙盤上,一隻背著“書包”的大白鼠正在執行任務,它的目標是找到一張印著湯姆·克魯斯頭像的照片。在大沙盤上有各種指示箭頭,大白鼠好像看懂了路標,順著路標準確地找到了目標照片。
大白鼠的視覺很弱,執行這項任務,靠的是“嫁接”在它大腦的“機器視覺”。在大白鼠的“背包”里,有一個腦機接口部件直接跟白鼠大腦連線進行腦機通訊;一個針孔式攝像頭,充當大白鼠真實的眼睛。
大白鼠“看”到的景象,會通過背包無線信號傳給計算機。然後,計算機會通過人工智慧中的機器視覺技術,自動分析與識別圖像中的物體,並根據大白鼠當前狀態,規劃產生下一步運動策略,經由無線信號傳輸給大白鼠。
國家“973項目”“腦機融合感知和認知的計算理論與方法”課題負責人、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吳朝暉介紹說,計算機的視覺補充了大鼠自身的視覺,我們把它叫做‘視覺增強大鼠’,這一機器智慧型與生物自身智慧型融合的模式,被稱為“混合智慧型”。
這是他們與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腦機接口團隊合作的最新成果,也是該“973項目”的最新進展之一,在混合智慧型機器人的研究上邁出了探索性的一步。
在人工智慧領域,腦機融合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吳朝暉介紹,三年前,該課題組首次在國際上提出“混合智慧型”的概念,讓生物的智慧型和機器的智慧型深度融合,“混”成一個嶄新的智慧型系統。這已成為人工智慧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視覺增強大鼠的例子,代表我們在這方面邁出了探索性的一步,說明在信號層,甚至在更高的信息層,能夠把機器智慧型和生物智慧型打通。”吳朝暉表示。
課題組成員之一、計算機學院教授潘綱說,將生物自身的感認知能力與機器的計算能力深度結合,有望產生超越現有系統的更強智慧型形態。這一探索有望為神經康復和動物機器人提供研究思路,在殘障康復、搶險救災、國防安保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