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破裂

腦動脈破裂(cerebral arteries rupture)導致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腦出血的原因有創傷性和非創傷性。本文主要介紹的腦出血,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也稱自發性腦出血,是急性腦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腦底部或腦表面血管破裂後,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的一種腦卒中,又稱為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繼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指腦實質內出血、腦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者。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神經內科
  • 多發群體:腦出血多發於50歲以上人群,蛛網膜下腔出血見於各年齡段
  • 常見發病部位:腦動脈
  • 常見病因:腦出血為高血壓合併細小動脈硬化、腦動靜脈畸形、動脈瘤等;蛛網膜下腔出血為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
  • 常見症狀:腦出血為血壓明顯升高,頭痛,嘔吐,肢體癱瘓,意識障礙等;蛛網膜下腔出血為突發劇烈頭痛,伴噁心嘔吐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1.腦出血
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合併細、小動脈硬化,還包括腦動靜脈畸形、動脈瘤、血液病、梗死後出血、腦澱粉樣血管病、煙霧病、腦動脈炎、抗凝或抗栓治療等。
2.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見病因為: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煙霧病、夾層動脈瘤、血管炎、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結締組織病、血液病、顱內腫瘤、凝血障礙性疾病、抗凝治療併發症等。

臨床表現

1.腦出血
常發生於50歲以上,多有高血壓病史或其他基礎疾病。在活動中或情緒激動時突然起病,少數在安靜狀態下發病。一般無前驅症狀,少數後頭暈、頭痛及肢體無力等。發病後症狀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達到高峰。血壓常明顯升高,並出現頭痛、嘔吐、肢體癱瘓、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和癲癇發作等。臨床表現的輕重主要取決於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1)基底節區出血可表現為偏癱、失語、偏身感覺障礙、凝視、偏盲、精神障礙、高熱等。
(2)腦葉出血根據血腫部位不同,可有相應腦葉功能受損的表現。額葉出血可有前額痛、嘔吐、癲癇發作、對側輕偏癱、共同偏視、精神障礙、尿便障礙、運動性失語等。頂葉可有偏身感覺障礙、象限盲、混合性失語等。顳葉可表現為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及上肢為主的癱瘓、顳葉癲癇、幻嗅、幻視等。枕葉可有同向性偏盲,一過性黑蒙等。
(3)腦幹出血絕大多數為腦橋出血,表現為突然頭痛、嘔吐、眩暈、復視、眼球不同軸、側視麻痹、交叉性癱瘓或偏癱、四肢癱等。出血量大可有意識障礙、針尖樣瞳孔、四肢癱瘓、呼吸障礙、應激性潰瘍、中樞性高熱等,死亡風險高。
(4)小腦出血發病突然,眩暈、站立和步態不穩、吟詩樣語言、頸項強直、頻繁嘔吐及後頭部疼痛等。
(5)腦室出血出血量較少時表現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出血量大可導致昏迷,上消化道出血、高熱、大汗等,嚴重危及生命。
2.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可見於各年齡段,情緒激動、劇烈運動、用力、咳嗽、排便、性生活等是常見誘因。表現為突發劇烈頭痛,呈脹痛或爆裂樣疼痛,難以忍受。可為局限性或全頭痛,有時上頸段也可出現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多伴噁心、嘔吐,可有意識障礙或煩躁,精神症狀,腦膜刺激征,視乳頭水腫等。

檢查

1.頭顱CT
是確診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選檢查,可準確顯示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腦水腫情況及是否破入腦室,根據血液分布情況提示破裂動脈瘤的位置等。
2.頭顱MRI
對幕下出血檢出率更高。比CT更易發現腦血管畸形、腫瘤及血管瘤等。當病後1-2周,CT不能提供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證據時,MRI可作為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和了解破裂動脈瘤部位的一種重要方法。
3.腦血管造影
易於發現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煙霧病等腦出血病因。是確診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因特別是顱內動脈瘤最有價值的方法。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效果最好,一般在出血3天內或3-4周后檢查,以避開腦血管痙攣和再出血的高峰期。CT血管成像和核磁血管成像是無創性的腦血管顯影方法,但準確性不如DSA,主要用於動脈瘤的篩查、隨訪、急性期不能耐受DSA檢查者。
4.腦脊液檢查
無條件行CT檢查,對病情較輕、無禁忌證的患者可行腰椎穿刺。CT已確診者,腰椎穿刺不作為常規檢查,若出血量少或距起病時間較長,CT無陽性發現,病情允許,可行腰椎穿刺,蛛網膜下腔出血時腦脊液呈均勻一致的血性,壓力增高。
5.經顱都卜勒超聲(TCD)
可動態檢測顱內主要動脈流速,發現腦血管痙攣傾向和痙攣程度。
6.其他檢查
同時要進行血尿常規、血糖、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電圖等,以了解患者全身狀態。

診斷

根據頭痛、意識改變、癲癇等症狀和體徵,以及頭部平掃CT檢查結果,一般可以做出診斷。

併發症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併發症有:再出血、腦血管痙攣、腦積水、癲癇發作、低鈉血症等,少數嚴重者可出現神經源性心功能障礙和肺水腫。

治療

1.腦出血
一般臥床休息2-4周,避免情緒激動、血壓升高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對症鎮靜,預防高熱等,給予脫水降顱壓、減輕腦水腫,調整血壓,防治繼續出血,減輕水腫造成的繼發性損害,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防治併發症等治療。外科治療主要是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挽救生命,儘可能早期減少血腫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可採用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術、腦室出血穿刺引流術等。
2.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針對病因治療,並給予降低顱內壓、防治再出血、防治腦血管痙攣、防治腦積水等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