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腸肌

腓腸肌

腓腸肌:系小腿後群肌之一。緊位於皮下,其深方為比目魚肌。此肌以內側頭和外側頭起自股骨內、外上髁的後面,向下與比目魚肌3頭會合,在小腿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續為跟腱,止於跟骨結節。此肌與比目魚肌共3個頭,故又稱小腿三頭肌。小腿三頭肌可以使足跖屈(上提足跟);在站立時,固定踝關節,防止身體前傾。受脛神經支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腓腸肌
  • 外文名:Gastrocnemius muscle
  • 部位:小腿後面淺層的大塊肌肉
  • 功能:對人的直立和行走起著重要作用
概述,解剖結構,與腓腸肌相關的疾病及其臨床治療,腓腸肌痙攣,Charc-Maric-Tooth綜合徵,

概述

腓腸肌為小腿後側群淺組肌肉。有內、外二頭,內側頭起自股骨內側髁上的三角形隆起,外側頭起自股骨外側髁的近側端,在二頭的深面各有一滑膜囊。腓腸肌的二肌腹增大,在膕窩下角彼此鄰近,所成夾角多為25°~30°,此肌下行與比目魚肌移行為跟腱,止於跟骨結節。腓腸肌的動脈發自膕動脈、靜脈與動脈伴行,注入膕靜脈或小隱靜脈。腓腸肌的神經全部來自脛神經。包括內、外側肌神經。腓腸肌在行走及站立時能提足跟向上,直立時,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都參加強固膝關節,並調節小腿和足的位置。脛前皮膚缺損或深部竇道及瘢痕,可以切取腓腸肌內側頭及其皮麵皮膚所形成的肌皮瓣向前旋轉。腓腸肌還可影響足的縱弓,該肌癱瘓或萎縮時,足縱弓將加深。該肌由脛神經支配,股骨髁上骨折時,因腓腸肌收縮遠側端常自後移位。
腓腸肌是脛骨和腓骨後面的一塊肌肉。1922年袁飛《胃腸病普通療法》第三編:“大便有黏液而似水,腓腸肌疼痛。”
腓腸神經:腓腸神經常被用作為神經移植術中的供體神經。它有幾個優點:手術截取容易;同時,與移植術的價值相比,功能喪失幾乎為零;另外,因為腓腸神經伴有一支腓腸動脈或月國動脈的分支,所以,來自於腓腸神經的移植段可帶有血管。腓腸神經沿腓腸肌二頭之間下行,在小腿遠側淺出,有時神經穿出筋膜前在纖維通道中行走。腓腸神經向下沿跟腱外側界走行,繞過外踝,發出幾條分支支配足外側,在表淺處,小隱靜脈與之伴行。通常在遠側腓腸神經與始於腓骨頭附近的腓總神經的腓腸神經交通支,在遠端腓腸肌肌腹處相連線,腓腸神經交通支也可不與腓腸神經連線,而在小腿後外側面下行至踝。
腓腸肌皮瓣:腓腸肌分內側頭與外側頭,主要供血動脈是腓動脈分出的腓腸肌內側或外側頭的滋養動脈。帶蒂轉移時適用於修復同側小腿前方、膝部或各 種原因所致大面積軟組織缺損;用於修復同側脛骨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後所殘留的深度缺損;吻合血管的皮瓣可用於對側下肢或其他遠隔部位 的軟組織缺損。

解剖結構

腓腸肌位於小腿後麵皮下,比目魚肌表面,有內外兩個頭:外側頭起自股骨外上髁;內側頭較高,起自股骨內上髁。兩個頭的肌束向下,約於小腿中部相互愈著,移行於較厚的腱膜,此腱膜再與深面的比目魚肌腱膜愈著,構成一個粗大跟腱,(calcanean tendon)(achillest)止於跟骨結節。此肌收縮,近固定時,使小腿屈和足蹠屈。遠固定時,拉股骨下端及小腿向後,從而使膝關節伸直。
腓腸肌與比目魚肌組成小腿三頭肌,是維持人體直立的主要肌肉之一。在走、跑、跳中,對足蹠屈蹬地起到重要作用。腓腸肌受脛神經支配。

與腓腸肌相關的疾病及其臨床治療

腓腸肌痙攣

【概述】腓腸肌痙攣是指一側或雙側小腿因寒冷或姿勢突然改變等,引起的腓腸肌痙攣,局部疼痛不能活動。俗稱“轉筋”、“小腿抽筋”,是痛性肌肉痙攣中最常見的一種。
腓腸肌痙攣當屬中醫學“痹證”、“痛痹”範疇。腓腸肌痙攣是指小腿腓腸肌一 過性痙攣的運動系統疾病,常見於老年人、孕婦和運動員。本病主要由於寒冷刺激,下肢靜脈曲張,負重攀登太過,游泳、跳水、劇烈活動時溫差幅度太大,血鈣下降以及小腿肌肉的隨意性功能紊亂等因素致使腓腸肌產生應激性痙攣。臨床主要表現為起病突然,發作時小腿攣急、僵硬、疼痛、不能屈伸,夜間尤甚,輕者猛伸下肢、足跟用力向下蹬 或按摩後可緩解,重者反覆發作,下肢輕度腫脹,出現惡寒、發熱、頭暈、身倦等。
本病中醫學稱“腿抽筋”、“腳轉筋”,屬於“痙證”範疇。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氣 機不足、肝腎陰虛或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或久立遠行,突受刺激,致筋絡弛縱反作,或寒濕之邪壅滯經絡,氣血運行受阻,或營養不良、運動不當所致。臨床常見有肝腎陰虛證、肝血不足證、寒濕阻滯證等型,治療以補益肝腎、養血柔肝、散寒除濕、溫經通絡、行氣活血、解痙止痛等為法。
【取穴】承山。
【方法】令患者俯臥,雙下肢自然伸直,用2%碘酒將患者承山穴處消毒,75%酒精脫碘。取直徑0.4毫米特製火針(鎢錳合金針),在酒精燈上燒至通紅髮白,採用速刺法,對準穴位快速刺入0.5寸後迅速出針,燒一次點一次,每次刺3次,隔日施術1次。一般1次即可見效。
【按語】本病多因寒涼刺激,使陰寒之氣客於肌肉筋骨之間,氣血不和、筋脈拘急而致病。其次為勞動或運動中發作,下肢靜脈曲張血運障礙也可引起腓腸肌痙攣發作。發作時輕者持續數分鐘,重者持續十幾分鐘,有的一天中發作數次。火針承山穴能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使局部供血得到改善,痙攣得以消失。筆者認為火針療法,燒針在操作中十分關鍵,在針燒紅後還要在火上再燒至針體通紅髮白時,方可迅速刺入穴位。為了取得良好效果,燒針用的酒精燈要儘量靠近預治穴位。針後可用消毒乾棉球覆蓋針刺部位,以防感染。
本病為臨床中較多見的疾病,通常為急性發病,一般經適當休息和牽引痙 攣的肌肉伸展和鬆弛,持續幾分鐘之後,情況即可得到緩解; 症狀嚴重或反覆發作者,可採用中藥、針灸、按摩、理療結合補鈣和維生素等方法進行治療。當小腿腓腸肌發生痙攣時,應讓患者平臥或仰臥,再使其足部抵住牽引者的腹部,利用牽引者軀幹向前傾 的適度力量,將患者的足部緩慢背伸(若發生屈肌、趾屈肌痙攣,用力將足和足趾背伸,但忌使用暴力)以拉長腓腸肌,牽引用力時應注意緩慢、均勻、持續。若游泳時發生小腿肌痙攣時,首先必須保持鎮靜,不要慌亂,然後吸一口氣,仰臥水上,用痙攣肢體對側手握住痙攣的腳趾,並用力向身體方向拉,用另一隻手壓住痙攣肢體的膝蓋上,幫助膝關節伸直,以緩解腓腸肌的痙攣,一次不行,可連續、重複做幾次;若還是無效,或者兩側腓腸肌同時痙攣,則應立即呼救。若夜間睡覺時突然出現腓腸肌痙攣,不必驚慌,可以手伴患腳尖或抵床沿,背伸患側踝關節,給腓腸肌以被動牽拉的力,以解除腓 腸肌痙攣,然後再進行腓腸肌的自我按摩,對緩解小腿痙攣、肌肉僵硬、劇痛等症狀效果頗佳,有時甚至可以手到病除。此外,在運動中發生肌肉痙攣時,還可配合局部按摩如重推摩、揉捏、按壓、叩打承山、湧泉、委中等穴位,使痙攣症狀消除或減輕。平時應注意對本病的預防,孕婦、老年人應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B1,全面加強身體訓練,提高機體素質,增強腓腸肌力量和身體的柔韌性。對於運動性患者,運動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對腓腸肌進行必要的按摩;冬季鍛鍊時需注意保暖,在進行游泳運動前要用涼水淋濕全身,以提高機體對冷水刺激的適應能力,若水溫較低,游泳時間不宜過長,更不要在水中停止運動。飢餓和疲勞時亦不要參加劇烈運動,以減少運動性傷痛和肌痙攣的發生。

Charc-Maric-Tooth綜合徵

又稱進行性神經性肌萎縮、腓骨肌萎縮症(peroneal muscular atrophy)、遺傳性神經源性肌萎縮(hereditary neurogenic musculara trophies)、Tooth綜合徵、進行性腓骨肌萎縮(pro-gressive peroneal muscular atrohy)、夏科-馬里-圖思病。
本綜合徵最早為Charc、Maric及Tooth在1886年各自報導而得名。我國1959年陳諒等首先報導之後仍時有報導。1984年聞立斗等報導一家族3姐妹罹患,除有本病特徵外,還伴有眼部症狀和心肌損害等多系統損害的特殊類型。
【病因】
有明顯的家族性,多基因性家族性遺傳性疾病,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亦有隱性遺傳或伴性遺傳。
【病理】
主要為周圍神經遠端對稱性、節段性脫髓鞘和軸突變性,伴有Schwann細胞和結締組織過度增生,特別是頸膨大和腰膨大的脊髓前角及Clarke柱細胞消失和脊髓小腦束的輕度變性。
【臨床表現】
多於20歲前發病,起病隱襲,經過緩慢。初為諸腓骨肌進行性萎縮,兩足不能背屈而向下懸垂,步行時必須高舉兩足,形成所謂“上樓梯”的步行式。由於腓骨肌萎縮,致兩側性馬蹄內翻足,足跖骨間肌萎縮致成弓形足及爪形足。亦可有手部小肌(大小魚際肌和骨間肌)萎縮無力,逐漸波及臂部、肩部等。亦可伴有視神經萎縮,長久之後,可演變為四肢弛緩性癱瘓。少數病例僅有手部肌萎縮,而不侵及下肢,腱反射減弱,在被侵部位有知覺障礙、感覺異常和疼痛等,但其進行較運動障礙為慢。皮膚營養障礙,尤以下肢為常見,下肢肌萎縮很少超過大腿的1/3,因而大腿呈“倒酒瓶樣”。合併有趾攣縮的股脛型進行性肌萎縮者稱為Brossard綜合徵或Erchhokst型進行性肌萎縮。一般病人能活至高齡,直接因本病死亡者不多見。
實驗室檢查:腦脊液正常,偶見蛋白輕度增加。肌電圖示運動神經傳導速度下降,萎縮肌肉有失神經支配,可見肌顫與束顫,波幅減低,並可見大波幅多相電位等。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患者年輕,開始於雙下肢肌萎縮,尤其萎縮呈“倒酒瓶樣”的特殊形狀,病程進展緩慢等特點,診斷不難。但須與下列疾病鑑別。①進行性脊肌萎縮症:起病於成年後,先發生於手的小肌肉萎縮,且無感覺障礙。②Friedreich共濟失調:亦有弓形足,但有眼球震顫、共濟失調、伸性跖反射、脊柱後側凸等,而四肢萎縮少見。③多發性神經炎:有四肢末梢的肌萎縮,常有腓腸肌疼痛及壓痛,襪子手套樣的末梢型感覺障礙較腓腸肌萎縮明顯。
【治療】
本徵無特殊療法,可做按摩、體療,鍛鍊可幫助肌肉功能的恢復,矯形外科可糾正步行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