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證

腎虛證,中醫病證名。是指腎氣、腎陰、腎陽不足,精血不足所表現出來的一類病證。根據病變臟腑不同,其證候類型及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常見證型,腎虛證 月經後期,腎虛證 月經先後無定期,腎虛證 月經過少,腎虛證 經行泄瀉,腎虛證 胎漏 胎動不安,

病因

稟賦不足,或年老體弱,久病體虛。

病機

腎精虧損,無以濡養腰府筋脈則腰膝酸軟;先天腎氣不足,或房勞多產,損傷腎氣,腎虛精虧血少,沖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時滿溢,遂致月經後期而至;素體腎虛,命門火衰,經行時經水下泄,腎氣益虛,不能上溫脾陽,脾失溫煦,運化失司,致成經行泄瀉;或腎虛沖任損傷,胎元不固發為胎漏、胎動不安;或腎氣不足,精血不充,沖任血海虧虛,精血化源不足,沖任血海不充,遂致月經量少。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晦暗,舌淡,脈沉為其特徵。

辨證要點

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晦暗,舌淡,脈沉。

常見證型

腎虛證 月經後期

臨床表現:周期延後,量少,色暗淡,質清晰,或帶下清晰;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晦暗,或面部暗斑;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補腎養血調經。
方劑:當歸地黃飲。
常用腧穴:氣海、三陰交、肝腧、命門。

腎虛證 月經先後無定期

臨床表現:經行或先或後,量少,色淡暗,質清;或腰酸痛,或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腎調經。
方劑:固陰煎。
常用腧穴:關元、三陰交、肝腧、腎腧、太溪。

腎虛證 月經過少

臨床表現:經量素少或漸少,色淡暗,質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脈沉弱或沉遲。
治法:補腎益精,養血調經。
方劑:歸腎丸或當歸地黃飲。
常用腧穴:關元、三陰交、血海、腎腧。

腎虛證 經行泄瀉

臨床表現:經行或經後,大便泄瀉,或五更泄瀉,經色淡,質清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陽補腎,健脾止瀉。
方劑:健固湯合四神丸。
常用腧穴:關元、三陰交、血海。

腎虛證 胎漏 胎動不安

臨床表現:妊娠期陰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墜,或曾屢孕屢墮;頭暈耳鳴,夜尿多,眼眶暗黑或有面部暗斑;舌淡暗,苔白,脈沉細滑遲脈弱。
治法:補腎健脾,益氣安胎。
方劑:壽胎丸加黨參、白朮或安奠二天湯或滋腎育苔丸。
常用腧穴:關元、三陰交、血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