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為欠為嚏

五臟氣逆證中,腎氣上逆的症狀,出《素問·宣明五氣篇》。欠,呵欠;嚏,噴嚏。高士宗《素問直解》:“病氣在腎,則為欠為嚏,欠者陰陽相引;嚏者,陰出於陽也。”臨床上,腎虛精不足以養神者,常見精神萎靡不振,呵欠頻作,昏昏欲睡。而腎陽虛者,易生外寒,每遇氣候寒溫變化,即噴嚏不斷,均屬腎虛氣逆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腎為欠為嚏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素問·宣明五氣篇》
  • 概念:指呵欠和噴嚏的病機往往與腎有關
解讀,中醫套用,一、腎為欠,二、腎為嚏,

解讀

“欠”指張口深吸氣,微有響聲的表現。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前者因睏倦欲睡而欠者,不屬病態;病者不拘時間,呵欠頻頻不止,稱數欠,多因陰盛陽衰之故,與腎氣不充密切相關。關於本句之“為嚏”歷來學者頗多爭議,或認為“為嚏”為衍文。有學者從肺與腎相表里的角度解釋經文,認為噴嚏之症初病在肺,久病可及脾及腎。

中醫套用

一、腎為欠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通於腦,腦為髓海,若腎虛失養,髓海空虛,則見頻繁呵欠。臨床上,患者“呵欠”頻繁常見於體質虛弱患者,從西醫角度看,多見於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癲癇、偏頭痛發病前及部分有中風先兆患者。因此,若見有以“呵欠”為特徵表現者,伴神疲乏力、萎靡不振、表情淡漠、睏倦嗜睡者,當先區分生理性抑或是病理性,再考慮從腎論治。

二、腎為嚏

1、“嚏”之新發者,其病在肺
肺氣未虛之時,病只局限於肺,未累及它髒。此時“嚏”之病,是傷寒之屬,為表實證。《景岳全書》曰:“凡由風寒而鼻塞者,以寒閉腠理,則經絡壅塞而多鼽嚏”。治法:解表祛寒。代表方:麻黃湯等。
2、“嚏”之病久,變化多端
(1)肺虛及脾(胃)
“嚏”之病久,無肺氣不虛者也。導致肺氣虛有二:一是病前已虛;二是發病後由於病邪過強或久留使肺氣受損所致,也就是邪正鬥爭的結果。肺氣虛必然會子盜母氣累及脾(胃)。此種情形,病程數以月計,必伴胃納欠佳,稍有多飲多食則腹脹,動則多汗或自汗,遇冷易嚏,大便易泄易秘,常見於學齡前兒童。治法:健脾益氣固表。代表方:玉屏風散加味。
(2)肺虛及心脾
肺虛而損及心脾臨證亦多見,好發於管理人員、白領階層,特別是中學生,學業繁重思慮過多,更易傷心脾,使“嚏”常發而難愈,病程可以年計。有時看電視太久則耗神,亦易致嚏發流清涕。有時於清晨起床,神氣未完全甦醒過來時,打噴嚏。治法:補益心脾,安神醒脾。常用方:歸脾湯加減。
(3)肝腎虧損
肝腎同源,肝虧而腎亦損,腎虧而肝亦無不虛。因為肝血有賴於腎精的滋養,而腎精也不斷得到肝血所化之精的填充,精血相互滋生。精血就是肝腎,肝腎就是精血,是人之根本。病久必損及根基,故肝腎虧損是終極,有“腎為欠、為嚏”之言也。治法:滋養肝腎、固本培源。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加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