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後動脈

脛後動脈

脛後動脈為膕動脈的直接延續。在膕肌下緣分出後,向下行於小腿屈肌淺、深兩層之間,經內踝後方,通過屈肌支持帶深面轉入足底,分為足底內側動脈和足底外側動脈兩個終支。胚後動脈主要營養脛骨和小腿後群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脛後動脈
  • 所屬:膕動脈的直接延續
  • 主要營養:脛骨和小腿後群肌
  • 類別:動脈
脛後動脈的解剖結構:,分支,

脛後動脈的解剖結構:

脛後動脈為膕動脈的延續,是動脈末支中較大者,在小腿後面淺深兩層屈肌之間下行,至內與跟結節內側突之間,分為足底內、外側動脈兩終支。脛後動脈全程均有二伴行靜脈。

分支

①腓動脈:其穿支一般在外踝上方3.5 cm處發出,出現率為93%,經肌及骨間膜至踝前。腓動脈穿支有時顯著粗大,延續為足背動脈。在踝關節上方5cm處,由脛前動脈常發出一分支,走向外下方,與腓動脈穿支吻合。腓動脈穿支在外踝尖上方5~6 cm,緊貼腓骨緣穿過骨間膜,行於腓骨短肌與趾長伸肌之間,隨即分為升、降支。降支沿腓骨緣下行,在外踝尖與外踝前動脈相吻合。降支在下行過程中,分別向脛、腓骨遠側發出骨膜支:脛骨骨膜支常是脛前動脈與腓動脈穿支間的交通支,分布於脛骨下端及內踝骨膜;腓骨骨膜支有2~3支,分布於腓骨遠端及外踝骨膜。利用腓動脈穿支降支為蒂的脛、腓骨下段骨膜瓣可順行或逆行轉位修復脛骨中下段骨缺損,由於該血管蒂非下肢主幹血管,切取後不會影響小腿及足部的血供。以上三動脈在踝附近形成豐富的血管吻合,脛後動脈及腓動脈在足跟後部分別位於跟腱的內、外側。
②脛骨滋養動脈,自脛骨滋養孔進入脛骨髓腔,為全身營養動脈最大者。脛骨滋養動脈在脛後動脈的起始部發出,在膕線下方沿脛骨後面下降,發出1~2肌支後,經脛骨滋養孔入骨內,營養該骨。
③足底內側動脈,為脛後動脈兩終支中較小的一支,經拇展肌和趾短屈肌之間前行,分布於拇趾側的肌肉和足底內側的皮膚。脛後動脈的行程,相當於小腿後面的中線上起脛骨粗隆平面,下達內踝與跟骨結節內側突的中點。脛後動脈因行於深組肌肉中間隔之內,顯露時必須將淺組肌肉撥開。右小腿上1/3,因脛後神經在其內側,故為避免損傷而不在此處結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