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硬膜外血腫清除術

硬脊膜外血腫在椎管疾病中並非罕見,病因有椎管手術後、硬脊膜外麻醉、椎管血管性疾病、抗凝療法、脊髓損傷等,以胸椎節段為多見。發病後病人迅速出現脊髓功能損害,出現肢體感覺運動和括約肌功能障礙,顯示不全性或完全性截癱。一般多根據Frankel法進行功能分級:A級,脊髓完全性損害,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和括約肌功能完全消失;B級,損傷平面以下僅感覺存在;C級,肢體能活動,但無功能;D級,肢體有功能活動;E級,功能正常。MRI檢查:硬脊膜外呈凸鏡形占位病變,邊緣清晰,T1為等信號,T2為低信號,脊髓受壓移位明顯,提示為急性硬脊膜外血腫的徵象。如臨床症狀發展嚴重,受損平面以下呈完全性功能障礙或僅存某些感覺(Frankel A或B),應視為急症。臨床經驗提示:治療結果與手術前症狀輕重,以及與症狀出現到手術時間的長短有密切關係。Lowton等(1995)報告30例中,Frankel A和B級者,如在12h內手術效果良好,手術時間再晚,脊髓功能恢復不佳。Groen等(1996)複習文獻報導的330例病人,術前為完全運動和感覺缺失者(Frankel A級)在36h內手術和不全性癱瘓在48h以內手術,亦可獲得一定功能的改善。但延遲多日手術的,後果很嚴重。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適應症,禁忌症,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脊髓硬膜外血腫清除術

別名

硬脊膜外血腫清除術;Evacuation of Spinal Epidural Hemorrhage

分類

神經外科/椎管其他疾病手術

ICD編碼

03.4 11

適應症

脊髓硬膜外血腫清除術適用於:
脊柱外傷、椎管手術後、硬脊膜外麻醉或其他不明原因,病人突然背痛,兩腿麻木,進行性運動障礙。MRI檢查顯示硬脊膜外占位病變,以血腫可能性最大,應進行手術;如兩下肢病變發展或接近到完全性癱瘓,手術應刻不容緩。

禁忌症

上述外傷、手術或麻醉等原因,造成完全性截癱已十數日或數周,血腫已吸收,MRI顯示無明顯脊髓受壓徵象者,手術已無必要。

麻醉和體位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取側臥或俯臥位。

手術步驟

1.以血腫位置為中心做背中線切口,切口的長度以能顯露3個椎板為適當,分開椎旁肌,牽開器敞開術野。
2.一般切除2個椎板即能滿足清除血腫的需要,個別範圍大的血腫,可以適當擴大椎板切除。以吸引器吸出血腫,直到顯露出硬脊膜,對活動性出血以雙極電凝止血。如發現畸形血管團可以切除。如疑有硬脊膜下病變,必要時亦可切開硬脊膜向內探查,根據發現進行相應處理。
3.逐層縫合切口。

術中注意要點

血腫清除後,注意尋找和分析出血的原因,必要時做活檢,如發現海綿狀血管畸形或硬脊膜外動靜脈畸形等可同時處理。

術後處理

1.術後仰臥或側臥,最好臥硬板床。翻身時應使身體平直,避免扭曲。
2.術後應嚴密觀察有無肢體功能障礙加重,感覺平面有無上升下降,如有上升,表明脊髓功能有進一步損害,應積極找出原因,及時處理。頸椎手術者應密切注意呼吸情況。
3.注意創口引流有無腦脊液流出,如腦脊液流出較多,應考慮提前拔除引流。一般引流在術後24~48h拔除。
4.有截癱者應按截癱護理。
5.高頸段手術後,有時可發生中樞性高熱,應及時處理。

併發症

1.硬脊膜外血腫 椎旁肌肉、椎骨和硬脊膜外靜脈叢止血不徹底,術後可形成血腫,造成肢體癱瘓加重,多在術後72h內發生。即使在放置引流管的情況下也可發生血腫。如出現這種現象,應積極檢查,清除血腫,徹底止血。
2.脊髓水腫 常因手術操作損傷脊髓造成,臨床表現類似血腫。治療以脫水、激素為主;嚴重者如硬脊膜已縫合,可再次手術,開放硬脊膜。
3.腦脊液漏 多因硬脊膜和(或)肌肉層縫合不嚴引起。如有引流,應提前拔除。漏液少者換藥觀察,不能停止或漏液多者,應在手術室縫合漏口。
4.切口感染、裂開 一般情況較差,切口癒合能力不良或腦脊液漏者易發生。術中應注意無菌操作。術後除抗生素治療外,應積極改善全身情況,特別注意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的補充。特殊部位如肩胛之間,應加強肌肉層縫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