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灰野病毒

脊灰野病毒

脊灰野病毒,又稱為脊髓灰質炎野病毒,是指在一定溫濕度條件下,自然界生長繁殖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傳染給人類及在人類中傳染。

脊灰野病毒容易引發“小兒麻痹症”,雖稱為小兒麻痹症,但事實上,這種病只是孩子得病的幾率比成人大而已,成人也是會得這種病的。而小兒麻痹症是一種會嚴重致殘的疾病,給患者帶來終身殘疾,帶來難以磨滅的危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脊灰野病毒
  • 外文名:Polio due to
  • 又稱:脊髓灰質炎野病毒
  • 可引發:小兒麻痹症
病毒介紹,臨床表現,傳播途徑,分布範圍,防治措施,重要事件,

病毒介紹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體脊髓灰質前角的灰質前角的灰、白質部分,對灰質造成永久損害,使這些神經支配的肌肉無力,出現肢體弛緩性麻痹。
脊灰野病毒容易引發“小兒麻痹症”,雖稱為小兒麻痹症,但事實上,這種病只是孩子得病的幾率比成人大而已,成人也是會得這種病的。
最新研究表明,常規疫苗可能並不能有效預防某些脊髓灰質炎的發病,例如在2010年剛果共和國脊髓灰質炎爆發時,疫苗並沒有起到保護作用。研究人員稱,病毒變異是導致此次疫情爆發期間疫苗失效的根本原因。
研究人員還從2010年疫情爆發中的死亡病例的血液樣本中分離出了脊髓灰質炎病毒,並且發現這種病毒是一種突變株,它的基因序列不同於以往發現的任何脊髓灰質炎病毒。科學家表示部分人群即使接種了疫苗也可能缺乏相應的免疫系統反應機制,而這也是造成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進一步研究發現,即使接種了疫苗,仍有15%的學生血液樣本和29%的醫院病人血液樣本的檢測結果顯示抗體對變異的病毒是無效的。科學家表示雖然已經證實了變異病毒的存在,但只要繼續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脊髓灰質炎仍是可以預防的。

臨床表現

病毒潛伏期3至35天。絕大多數人表現為隱性感染,無任何症狀。少部分人可出現發熱、咽痛、乏力或噁心、腹瀉等類似感冒樣症狀,極少數感染者出現急性弛緩性麻痹。

傳播途徑

脊灰雖然俗稱“小兒麻痹症”,但小孩和成人都有可能得,兒童發病率較成人高。脊灰野病毒通過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通過口腔進入體內後會在腸道大量滋生細菌,且前期非常隱蔽難以發現,進而傳播給其他的人。主要傳染源是患者及其隱性感染者。

分布範圍

2003-2009年,已有29個國家發生了133起脊灰野病毒輸入事件,並有60起暴發疫情,2014年以來,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病例擴散巴基斯坦、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赤道幾內亞、喀麥隆、奈及利亞、衣索比亞、索馬里等都出現新發脊髓灰質炎病例。而夏季又是疾病的高發傳播季,可能會造成國際性的災難傳播。
脊灰野病毒正擴散至多個國家,2014年以來全球新發脊髓灰質炎病例112例。
據世界衛生組織通報,全球報告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病例擴散至多個國家,主要分布於巴基斯坦、阿富汗、奈及利亞、赤道幾內亞、喀麥隆、伊拉克、敘利亞、衣索比亞、索馬里。世衛組織已將當前脊灰疫情確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防治措施

接種脊灰疫苗是預防脊灰的有效方法。兒童接種一般是在2、3、4月齡、4周歲時各服一次糖丸。在沒有使用疫苗時,脊灰是兒童永久殘疾的首位原因。
脊灰野病毒的傳播途徑是通過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的,所以經常在外吃飯的人們應注意選擇比較乾淨衛生的飲食環境,也要注意小孩不要直接飲用生水。

重要事件

2011年8月,新疆發生輸入性脊灰野病毒疫情,是中國實現無脊髓灰質炎目標十多年後首次發生的輸入性疫情,新疆隨即開展針對兒童和成人的大規模脊灰強化免疫活動,經過一年多努力,有效阻斷脊灰病毒的傳播。
2014年5月,世衛組織正式宣布將防控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俗稱小兒麻痹症)疫情升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全國各省區開展脊灰野病毒疫情輸入傳播風險評估後,將新疆列為高風險省份。
2014年8月,針對全球多個國家報告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俗稱小兒麻痹症)病例,疾控部門已展開布控,監測系統將密切關注全球脊灰疫情動態,嚴防脊灰野病毒入侵。
截至2014年,北京市已連續29年沒有發生脊灰野病毒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北京市面臨脊灰野病毒從國外輸入的嚴峻挑戰。
2014年8月11日,為全面加強防範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俗稱小兒麻痹症)野病毒輸入性疫情,自治區衛生部門將在南疆五地州緊急開展0歲至2歲兒童(2012年1月1日以後出生)脊灰疫苗查漏補種活動。
自治區衛生計生委近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組織動員,落實人員、經費保障,查找免疫空白,確保在8月底前保質保量完成本次查漏補種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