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面--雪的小面

日本的鎌倉時代始於公元1192年。這時在戲劇舞台上流行一種自古代散樂變過來的能樂。能樂是一種戲曲形式,但不是由通常意義上的演員來表演,而是由演員來演唱故事。他們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去暗示故事的實質。所謂能,這裡是技藝或成就的意思。演出者穿和服,另有合唱隊殿後,在舞台最右邊幫腔,臉朝著舞台中心;樂隊為笛師和若干個鼓師,或站或坐於舞台的深處,面向台外。笛子吹奏出高音,並帶著一種憂傷的曲調。穿厚袍的能樂演員有時還攜帶兩個隨從上場,在樂聲伴奏下先唱一段(或三人重複演唱),然後自報家門。這種演唱者,有時要戴一面具,因樂劇大量採用的是形象化明喻或暗喻,故面具能起到這種作用。假如對日本文化史涉之不深,一般很難充分領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能面--雪的小面
  • 類別面具
  • 年代:公元12世紀
  • 原屬日本
基本信息,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能面--雪的小面
【類別】面具
【年代】公元12世紀
【原屬】日本

簡介

能樂又分兩種,一是能謠曲,比較嚴肅;二是能狂言,是為短小的幽默喜劇。劇情也有取自中國和印度作品的故事的,但更多的是日本民間故事或傳奇、詩集等。面具作為一種道具,非自能樂開始,在日本的戲劇舞台上早已使用。隨著表演藝術的發展,演劇用的面具可分為伎樂面、舞樂面、行道面、能面、狂言面等數種。這裡的一件美術品就叫做能樂面,即能面。由於能樂本身的多元性,即它既重演又重表,既敘事又傳情,所以為之服務的假面,實際上也就是傳達這種多元特性的造型藝術手段之一。最早,凡演古代舞樂,一般否定表情,只呈現一種恆常性的表情。至能樂,特別是能狂言發展後,不但不否定表情,而且還能進行多種變化。於是,能面也要作多種性格的刻畫。如人物仰視時,面具上應使眼睛閃現明亮的光輝,嘴角上要含微笑;俯視時,眼睛微閉,口唇透露出一絲悲哀的表情;當激烈轉動時,面部會展示激動的情緒;當演員緩慢地迴環時,又可顯露其內心的穩定感。能面的多功能往往與服裝、手持之物、吟唱、舞動、伴奏等相協調,成為形象塑造的有機部分。它一般為小型化,但為了傳達表情的多功能,設計面具時要對形象的喜怒哀樂考慮得全面一些。
戴能面的能樂以能狂言為多。後來發展的歌舞伎就接受了這種能狂言的演技特色。題材也多種多樣。此件能面屬鎌倉時代金剛家的道具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