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頌平(歷史人物)

胡頌平(歷史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頌平先生1904年出生於虹橋鎮杏莊(現建強村)一個耕讀人家。乃父子和,為邑廩生,以醫術聞名鄉里,著有《臨症辨證》、《菽茸子醫案》。頌平在家排行第五,字企常,蘊意其兄弟五人像三國馬良馬謖“五氏五常”一樣,均有才也。頌平三歲時喪父,母親代行父職,親自督教詩書,並一度從讀家塾,後肄業於虹橋高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頌平
  • 外文名:songping Hu
  • 別名:企常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省溫州樂清市虹橋鎮西大門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88年8月14日
  • 職業:秘書=學者
  • 畢業院校:中國公學
  • 信仰:無神論
  • 主要成就胡適朱家驊的秘書;獲金鼎獎
  • 代表作品:《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
人物簡介,生平略記,成就及榮譽,個人其它信息,

人物簡介

在樂清人文歷史上,大半生時間從事秘書職業,並且業有所專,專有所成,讓世人記住的,胡頌平先生可算是一個特例。
左胡適右胡頌平先生左胡適右胡頌平先生

生平略記

1922年考入溫州省立第十師範學校,曾師從朱自清馬孟容等名師,1926年考入廣州中山大學,翌年其母病故,他輟學返鄉奔喪,越年轉入上海中國公學繼續讀書,曾從伍叔儻習漢魏古文,1930年畢業,得法學學士。頌平自幼天資聰穎,精讀經史,過目不忘,思路開闊,志向高遠。他在溫州師範學校讀書期間,曾作聯語云:立志應期名有壽,讀書豈僅俗能醫。其師特為此批十六字:語壯才宏,必伸其志,名垂久久,勉矣胡生!
頌平先生從中國公學畢業後,一度擔任過上海敬業中學和浦東新陸師範學校教員,1933年轉任國立同濟大學校長室秘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追隨昔為中山大學校長、時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朱家驊到杭州任職。此後20年,他的命運就和朱家驊聯繫在一起,其職務亦與朱家驊同進退。1938年4月,朱家驊轉任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秘書長、中央調查統計局局長,其時抗戰形勢緊迫,政府可能內遷,胡頌平感到自此將要背井離鄉,決定回家鄉探一次親。這是一次他與家鄉父老的生離死別,此後他未再回過家鄉。他大哥頌同的摯友趙丹秋先生曾作一首七律《贈別企常》,對他的這次匆匆返鄉之旅作了一次情感攝錄。詩云:
遍地干戈行不得,果因軫念舊林泉。
青山有喜迎初客,春水添愁又去船。
幕府梧桐明月夜,高樓翠柳艷陽天。
修途無限叮嚀意,重整乾坤便即旋。
政府內遷重慶後,朱家驊先後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長,1949年去台後,擔任過行政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不管伺主職務變遷,地位升降,胡頌平均一如初衷為之服務,他自己的職位也升為簡任四級秘書。朱家驊晚年口述回憶錄,胡頌平為之筆錄,歷經數載成稿,後縮編為百萬字《朱家驊年譜》,為中國現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1957年秋,朱家驊請病辭去中央研究院院長之職。翌年4月8日,胡適結束了在美國做“寓公”的生涯,取道東京飛回台北,10日在簡短的儀式之後,正式就任中央研究院繼蔡元培、朱家驊之後第三任院長。胡適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擔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時,胡頌平剛好就讀該校的社會科學院,他除了聽胡適講思想史、文化史的課以外,還曾到胡適家裡去請教、談話。1946年7月,胡適由美回國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後每次到南京教育部辦事,胡頌平總是抽空拜謁,並代為辦理一些瑣事。因此淵源,胡適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後,胡頌平就順理成章地以五十多歲的老學生的資格做了胡適的秘書和助手,直到胡適逝世為止,歷時近四年。
假如頌平先生一任其幾十年的習慣,熟門熟路地做起秘書,那么他後半生的歷史就要改寫。頌平先生是個讀書人,一個心細如髮的人,一個懂得新伺主價值的人。在做了幾個月胡適的秘書後,他回憶道:
每晚從南港下班回家,想想白天適之先生的言談,最感興趣,若不設法保存,將會隨同時光流失,豈不可惜。我先有這么一個意念,躊躇了好幾個月。有一天,忽然想起民國十九年馬相伯先生(復旦大學創始人,愛國神父。筆者注)九十歲生日時,適之先生曾對新聞記者的訪問說:“馬相伯先生是我們的‘國之瑰寶’,他的一言一行,應該有一個人在他的身旁,隨時把它記錄下來。”我從這段話里豁然有悟,於是下了決心,就在四十七年十二月里恢復了中斷二十年的日記。
這樣秘密記錄大約一年後,事情被胡適發現。一開始胡適很緊張,不知頌平先生這樣做到底為了什麼?在得知原委後,胡適很豁達地說:“你還是當我不知道的記下去,不要給我看。將來我死了之後,你的記錄有用的。”
1962年2月24日,胡適主持中央研究院為第五次院士會議選舉新院士而特別舉行的酒會。會畢客人離去,胡適與一些告辭的人握別,正要轉身與誰說話,突然面色蒼白,晃了一晃仰身向後倒下……一代哲人,因興奮過度,猝發心肌梗塞,撒手人寰。
同年10月,繼任院長王世傑在院務會議上組織一個“胡故院長遺著整理編輯委員會”,根據同仁意見,一致推定由頌平先生負責胡適的年譜。頌平先生一開始誠惶誠恐,不敢承擔此一重任,曾建議由前輩中幾位更為理想的人執筆,但王院長堅持非其莫屬。幾經敦促,兩年後頌平先生終於接受此番任務。王院長及同仁們堅持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他有機會觀察胡適最後四年的一切言行,並且做了精心的記錄。此後十五六年,他把自己的生活交給了胡適年譜。
他依照南宋史學家李燾的“事遠則略,事近則詳”的原則,試用長編體裁。他先考定胡適一生的行止、著述與地點,然後按照時間先後,將所收集的資料及其歷年所記的胡適的言談編進去。在經歷十幾年緊張繁累的蒐集、整理、編寫之後,一部煌煌十卷本、凡300多萬字的《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終於1982年付梓, 1984年5月由台灣明經出版公司出版。該書出版當年,即獲台灣出版界最高榮譽“金鼎獎”。著名學者余英時專為此書寫了一篇三萬多字的長序,稱此書比之丁文江主編的《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取材豐富好幾倍,“是中國年譜史上一項最偉大的工程”。由於該書中最後四年的記載幾占全譜三分之一的篇幅,在勻稱上不成比例。所以頌平先生將這部分記錄抽出來,另編一本《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該書在大陸有1993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的版本。以上兩書,成為此後研究胡適的必讀書。
為編寫年譜,頌平先生在這十幾年裡,可說是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宵衣旰食,寢食不安。在把年譜交付出版後,身釋重負,書成如箭之飛離,人如弓之松弦,身體與精力每況日下。在過80壽辰時,送客不慎跌倒,傷及肢骨;又被診斷為結腸癌,醫生因其年邁,未行手術治療。只得終日臥床,經年纏綿。頌平先生病體延至1988年8月14日,終因心臟衰竭而長眠。其追悼會由中央研究院主持,原台灣立法院院長倪文亞先生題寫挽幛。研究院的悼詞對亡者的人品和道德風範作了如下贊評:
先生智慧如海,天性純誠;處世以莊,待人以誠;任事惟勤,治學嚴謹;溫文爾雅,謙光挹人,固彬彬君子也。
他的骨灰由其子女帶到美國,埋在衣阿華州衣阿華城的山丘上,以便其後輩經常去祭弔。
1949年秋,胡頌平挈婦將雛,一家八口從重慶慌亂飛往台灣。此後雖然江海阻隔,音訊難覓,但他對家鄉父老的思念,對大陸故舊的記掛無時或釋。還在1964年年底,他囑咐在美國讀書的大兒子,通過信件以祝賀我成功爆炸第一顆核子彈的方式,與其在上海的侄子胡宏遠聯絡,試圖找到胡宏遠一家。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兩岸關係開始鬆動,他到處打聽在大陸的親屬下落與後輩的成長情況,特別關心他們是否讀書上進。當他得知有位侄孫仍在虹橋務農時,痛心疾首地責問為何不去讀大學。
在他得知沙孟海先生經歷歷次運動仍健在,且擔任西泠印社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時,特地囑咐其兒子和侄子去杭州拜謁、問候。他們兩家在抗戰勝利還都南京時,曾寓居西郊玉泉路一棟洋房內,先是一家住樓下,一家住樓上,後來兩家各住一棟。兩家大人親密無間,兩家小孩也情同手足。沙家兩小姐均以“之”字命名,受之影響,胡家二女兒也名宏之。四十幾年後,當胡家的小兒子宏逵特地趕去杭州醫院看望沙孟海時,沙老已病得連話都說不清了。但當宏逵自報家門後,沙老驚奇地睜開眼睛,欲將手從被窩裡伸出,牽一牽他看著長大的胡家公子的手,卻辦不到。於是困難地一字一字地念叨:“胡頌平,我知道,老朋友。”就再也說不出什麼。十天以後,沙老駕鶴而歸。
頌平先生曾聽聞其早年溫州師範的同學蘇中常(淵雷)先生被關在獄中的訊息,多方托人打聽,後經證實蘇已在“四人幫”倒台後,恢復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甚為高興。
晚年他回首家山,自觸覊緒離情,祈望兩岸融合,曾撰七言聯云:道遠無須問晝夜,年高總自望清平。
1934年,胡頌平與寧波鎮海女子薛媯珍在上海結為秦晉。此後54年,兩人風雨同舟,恩愛如初。薛媯珍溫婉端莊,善良賢惠,主持家務,井然有序,無論寒暑,井臼親操,還燒得一手好菜。因頌平先生收入不豐,一家全靠她精打細算,克勤克儉過好日子。胡適曾打趣說她把頌平‘慣壞了’,變成了老太爺。晚年頌平纏綿病床,她設法系一長繩於身上,一旦需要,頌平先生抽緊繩索,她便放下家務,趕來伺候。前幾年,她變賣了台北的家產,被兒女們接至美國頤養天年。
胡薛夫婦生有子女六人,三男三女。夫婦倆生活簡單,自奉甚廉,但對子女的教育是極為重視的。他們悉心培養六位子女成才,其中一位為博士,四位為碩士,一位為學士,在各自的職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業績。且孫輩也都蘭桂騰芳,各有建樹。頌平先生完滿地傳承了中國鄉村讀書啟蒙、做社會有用之材的薪火。

成就及榮譽

桃源新到有新星出版社之胡頌平先生《胡適之先生晚年對話錄》,
此書最早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出版,大陸最早由中國友誼出
胡頌平(歷史人物)
版社1993年引進發行。
胡頌平先生,字企常,出“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典實,蓋其行五也。
1904年生於樂清虹橋杏莊。少時聰慧,某日,與校友陳俠超同訪業師林
某,師之侄不喜讀書,師命其兩人撰聯勸之,胡氏才思敏捷,立就吟成二聯:
朱顏綠鬢寧常駐;
黃卷青燈宜及時。
立志應期名有壽;
讀書豈僅俗能醫。
業師聞後頻頻點首,立批十六字云:“語壯才宏,必仰其志。名垂久久,勉矣胡生。”

個人其它信息

胡頌平先生,後師從胡適之先生,為胡適之先生晚年秘書,編有《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作序之人毛之水先生更將《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和《歌德談話錄》並論。亦可見此書為世所重。先生後又竭十餘年之力,終成《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1-10卷)共二百餘萬言,獲台灣圖書“金鼎獎”。兩書為研究胡適之先生必讀書;為研究胡適之先生以及近現代中國學術史提供豐厚和堅實史料基礎,先生之功甚偉。誠如胡適之先生本人對先生云:“你還是當做我不知道記下來,不要給我看,將來我死了之後,你的記錄有用的。”
胡頌平先生,原想攜胡適之先生同游雁盪山,但終未踏上故土,於1988年8月14日病逝台北。家鄉建有“望杏亭”以紀念這位傑出學人(可能有誤,有此亭,本意不是為了紀念胡頌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