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連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連成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2年10月
  • 職務: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近現代中日關係史 近現代日本文學史
胡連成,1962年10月出生,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近現代中日關係史 近現代日本文學史
著作:
1、《走向西洋——近代中日兩國官派歐美留學之比較研究(1862~1912)》,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31萬4千字
論文:
1、“二宮尊德的報德倫理及其現代意義”(中文、日文),劉金才、草山昭主編《報德思想與中國文化·二宮尊德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4月,中文8千字;日文1萬字
2、“申報與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同濟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2003年10月,1萬1千字
3、“自然主義文學在日本的產生及其本土化——兼與米洋先生商榷”,《汕頭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2003年12月,1萬字
4、“東亞國際背景下的長崎事件及其影響”,北京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編《日本學》第 12輯, 2003年12月,1萬1千字
5、“日本最早的貴胄留學生——德川昭武一行留法研究”,《赤門華風》(東京大學中國學友會主辦,季刊)2004年6月1日,3千字
6、“來自天朝的小留學生——關於留美幼童的幾點思考”,《赤門華風》(東京大學中國學友會主辦,季刊)2004年9月1日,3千字
7、“近代中日關係史上的一件往事——1872年馬里亞老士號事件研究”,《暨南學報》2004年第6期,2004年11月,1萬3千字
8、“光與影——近代日本留學生對於明治日本的意義”,《渤海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2004年11月,1萬字
9、“二退二進——日本明治初年留學政策初探”,北京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編《日本學》第 13輯,2006年3月,1萬3千字
10、“國民形象的變遷及其原因:二宮尊德和野口英世的場合”, 劉金才、草山昭主編《報德思想研究的過去與未來·二宮尊德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京)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7月,中文1萬字;日文1萬3千字
11、“明治政府大陸政策的歷史展開——評安岡昭男《明治前期日中關係史研究》”,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組《清史譯叢》第六輯,2007年1月,1萬1千字
二、翻譯
(一)譯著:
1、《明治前期日中關係史研究》(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12,日本法政大學名譽教授安岡昭男著,東京,岩南堂書店,1995年7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20萬4千字
(二)譯文:
1、齋藤清一郎“二宮尊德的思想源流——與儒教的關係”,劉金才等主編《二宮尊德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報德思想與中國文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4月,9千字
2、松浦章“有關清史研究的日本史料和清代中日關係史研究的成果”,《“中日學者清史研究座談會”會議手冊》,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辦,2005年1月7~8日,1萬2千字
3、加藤直人“保存在日本的清朝資料——以清三朝實錄為例”,《“中日學者清史研究座談會”會議手冊》,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辦,2005年1月7~8日,6千字
4、“日本外交文書·日俄戰爭”,合譯,關捷等主編《日俄戰爭史料集》,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6萬5千字
5、增井經夫“清代270年的歷史概括”,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組《清史譯叢》第二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9千字
6、鯨游海“通過漢詩來描述二宮尊德的一生及其哲學”, 劉金才、草山昭主編《報德思想研究的過去與未來·二宮尊德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京)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7月,4千字
7、並松信久“農政之神和二宮尊德——關於他們的“相遇”及國際化”, 劉金才、草山昭主編《報德思想研究的過去與未來·二宮尊德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京)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7月,1萬字
三、科研課題
1、日語專業課程體系最佳化初探:1997年5月——1999年11月,華僑大學“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第一批立項項目,已結項。
2、跨文化交際與日語教學:1997年7月——1999年6月,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校基金課題),已結項。
3、日本“2006年度アジア諸國における日本関連研究助成――戦時體制下の日本文學研究(1937~1945)”,研究中。
四、學會活動
1、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學會,理事(會長:北京大學歷史系王曉秋教授)
2、國際二宮尊德思想學會,理事(會長:北京大學日語系劉金才教授)
五、留學經歷
1、1999年7月——2000年7月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研究室 導師:大澤吉博教授 身份:客座研究員 研究領域:日本近代文學
2、2003年7月——2004年7月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歷史學研究室 導師:並木賴壽教授(前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身份:客座研究員 研究領域:近代中日關係史
六、國際學術研討會
1、2002年6月22日——23日,二宮尊德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北京 北京大學·日本報德福運社報德博物館聯合主辦 會議代表 論文(會議宣讀):“二宮尊德的報德倫理及其現代意義”(日文)(論文集已經出版)
2、2004年7月19日——22日,第二次二宮尊德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日本東京 北京大學·日本報德福運社報德博物館聯合主辦 會議代表 論文(會議宣讀):“國民形象的變遷及其原因——二宮尊德和野口英世的場合”(日文)(論文集已經出版)
3、2004年7月23日,中國·韓國·日本二宮尊德論壇 日本掛川市 掛川市日中友好國際交流調查委員會主辦 大會代表 論文(會議宣讀):“二宮尊德和野口英世”(日文)
4、2004年10月15——19日,留學生與中外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 中國天津 南開大學·徐州師範大學聯合主辦 會議代表論文(會議宣讀):“科舉制與西學傳統——甲午戰前中日兩國留學生成才的制度性和文化性因素的比較研究”(中文)
5、2005年11月12~13日,小林多喜二國際學術研討會 保定 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會議代表(未提交論文)
6、2006年2月24~26日,中日關係的歷史與現狀國際研討會 蘇州 日本中央大學·中國華東師範大學聯合主辦 會議代表 論文(會議宣讀):“中日關係與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問題——以探討日本軍國主義的制度基礎為中心(中文)”
7、2007年3月13日,從周邊看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 上海 日本中央大學·中國復旦大學聯合主辦 會議代表(未提交論文)
8、2007年6月4~6日,清代中日關係史學術研討會 北京 國家清史編纂工程清代中日關係史課題組·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係史研究所·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會聯合主辦會議代表(未提交論文)
七、學術報告
1、2004年6月10日,日本,中央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題目:“留學生與近代日本”,使用語言:中文,主持:中央大學法學部李廷江教授。
2、2004年6月28日,日本女子大學文學部史學科,題目:“我的日本認識——了解日本的另一種方法”,使用語言:中文·日文,主持:日本女子大學文學部久保田文次教授。
3、2004年6月30日,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亞洲大洋洲課,題目:“關於近代中日留學史比較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使用語言:日文,主持:日本國際交流基金亞洲大洋洲課榛澤周一統括官。
4、2005年10月14日,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題目:“日本軍國主義的制度基礎”,使用語言:中文,主持: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王鐵鈞教授。
5、2006年12月19日,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題目:“東京審判:背景、過程、意義、問題——對電影《東京審判》的一個歷史考察”,使用語言:中文,主持: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王鐵鈞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