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爾沁說書

胡爾沁說書

胡爾沁說書又稱烏力格爾(蒙語說書),遍布內蒙古大草原,阜新蒙古貞是其發祥地,鼎盛時期有300多胡爾沁(蒙語:演奏四胡的人)。阜新烏力格爾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公示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爾沁說書
  • 別名:烏力格爾(蒙語說書)
  • 發源地:阜新蒙古貞
  • 類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概述,傳說,胡爾,傳統書目,近代發展,

概述

“烏力格爾”系蒙古語,“說書”的意思。“蒙古族烏力格爾”有兩種形式:有伴奏說唱,用馬頭琴說唱的叫“朝仁烏力格爾”,用四胡伴奏演唱的叫“胡爾沁烏力格爾”;無伴奏說唱,叫“雅巴乾烏力格爾”。

傳說

《蒙古秘史》傳說,成吉思汗的一個隨從部下曾邊彈邊說唱一段降妖的神話故事,出神入境,聽者喝彩。似烏力格爾。
烏力格爾早期說唱民間故事和英雄史詩《江格爾傳》、《格斯爾傳》、《成吉思汗傳》等。後職業藝人說唱自編故事和改編漢族的古典小說。清末最為興盛。
已知第一位正式收徒授業的胡爾沁是蒙古貞人旦森尼瑪(1810-1889),男,蒙古族,阜新縣佛寺鎮團山子村人。他 8歲入瑞應寺當喇嘛。後把唐代野史故事《苦喜傳》《殤妖傳》《羌胡傳》《楔廒傳》《全家福》編譯成蒙語並用四胡伴奏演唱,合稱《五傳》,長達200多萬字,倍受牧民歡迎。後旦森尼瑪以說書為業,唱遍草原。他還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譯成蒙語說書。他在本地的傳人有章速、道義等,在昭烏達盟收徒朝玉邦和白間寶力高。他晚年回歸故里,把胡爾傳給徒弟額爾巴拉。此胡爾現收藏於阜蒙縣民俗館。
阜新有影響的胡爾沁還有額爾巴拉(1872-1932),佛寺鎮團山子村盲人,自幼學藝, 20歲成名。其徒色勒賀扎布(1919--1993),王府鎮良官營子村盲人。口齒伶俐,記憶非凡,取各家之長,終生以說書為業。主說次唱,比興誇張,把諺語、格言穿插書中,描述逼真貼切,笑話幽默連篇,意味深長。下授徒康殿文(1949--2002),臥鳳溝鄉邊力板村盲人。14歲學藝。琴技嫻熟,曲牌繁多。多民間器樂曲和寺廟音樂變體。語言豐富,說唱有力。再下傳那木吉樂(1963),佛寺鎮佛寺村人。14歲拜師康殿文。
烏力格爾融說唱、拉琴、表演於一體,以吟誦式語調講述故事 ,以民歌化的詞章做詞牌,以民間音樂做曲牌,鄉土語言,琅琅上口。唱詞俗語、諺語、民歌化,易於理解。胡爾沁席地表演,拉、擊、彈奏各種曲牌,渲染氣氛。表演靠面部表情、手勢及嗓音,說法現身。
演出先"啟腔",次"點綱數目",然後 "上朝"、"點將",或"出征"、"交戰"等,最後唱"得勝歌"。一部書說多天,每天重複這套程式。

胡爾

琴筒多木製,蒙以獸皮,四弦。弓毛分兩股,夾一、二弦和三、四弦間,兩組弦音高純五度。常用音域兩個八度。可演奏音階、音程和跳動,也可演奏各種裝飾音、滑音和泛音,技法有:分弓、連弓、頓弓、連頓弓、跳弓、抖弓、顫音、滑音、快速全弓、撥奏、轉調等。

傳統書目

唐書五傳、三國演義、青史演義薛丁山征西、東漢、東遼、三俠五義等小說。現代曲目有:林海雪原嘎達梅林鐵道游擊隊、烈火金鋼、草原烽火、地道戰等。
烏力格爾基本特徵:1、有歷史故事、各種知識、民俗民風等。2、一人一把四胡,一人扮多角,樂器既伴奏又擬刀槍。兼有散文體道白、韻文體唱詞,融民歌、好來寶、民間故事於一爐。 3、胡爾沁在演唱中既是自己,又是角色。4、說法穩定 ,按照傳統的開篇、正傳、結尾套數講述。5、優秀胡爾沁口齒伶俐,記憶超人,五音準確,琴技高超,一專多能,倍受尊敬。

近代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胡爾沁演唱了許多反映革命歷史題材和現實生活的新曲目。1979年發現蒙古文手抄本《興唐五傳》《東遼》《回龍傳》三部長篇大書共180頁,350萬字。內蒙古大學收藏。烏力格爾把說、唱、伴、表融為一體,語言多哲理及格言,有很高的文學及民俗價值。
烏力格爾後繼乏人。現在常年說書的僅有楊鐵龍、那木吉樂二人。
1980年後,阜新舉辦了5屆烏力格爾培訓班。1994年制定 《獎勵辦法》。建立了藝人、曲牌、詞牌、書目檔案。收藏了一些器物、胡爾、古籍。1999年制定有關《保護條例》。今後擬挖掘搶救書目和資料,普查記全詞牌和曲牌,登記胡爾沁小傳,撰寫有關專著,培養藝人,建立詳細資料庫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