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革命烈士)

胡榮(1906~1941),新四軍新編第三支隊政治委員,革命烈士。湖南省平江縣人,1906年2月生於平江縣大坪雙洞一個農民家庭。1926年夏平江縣立中學畢業。曾任國小教員。北伐軍攻克平江後,即投入農民運動,加入共青團,秘密發展團組織,任團支部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榮
  • 別名:字萼芳,號亞夫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平江縣大坪鄉雙洞
  • 出生日期:1906年11月
  • 逝世日期:1941年
  • 職業新四軍新編第三支隊政治委員
  • 畢業院校:縣立中學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胡榮,湖南平江人,1906年生,1927年參加革命,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平江起義、五次反圍剿和紅軍長征。新四軍組建後,先後任第三支隊政治部主任、北移三縱隊政委,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人物生平

1906年11月生於湖南省平江縣大坪鄉雙洞。祖輩務農。幼時父親節衣縮食送他讀書,他也不負父親期望,發奮求學,在大坪高小畢業,報考縣立中學時,名列榜首。1926年夏,他從縣立中學畢業回家後,正值北伐軍攻克平江,農民運動蓬勃興起,他即投入這一運動的洪流之中。9月,他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初,他到吉山初級國小任教,經常奔走於黃龍、幕阜山區,秘密從事團的工作。不久,他組建了當地第一個團支部,任支部書記。
馬日事變後,胡榮在大坪山區堅持工作,秘密準備武裝鬥爭。1928年3月,他率領大坪赤衛隊參加了平江的撲城戰鬥。不久,又參加平江起義和紅五軍。後來,他被挨戶團張榜通緝,在家鄉無法立足,即以讀書時學到的醫藥知識扮成游鄉郎中,避居江西宜豐山村。
1929年,胡榮到共青團湘鄂贛邊特委工作。1930年春調中共修水縣軍事部,他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此後,他參加幾次反“圍剿”鬥爭,擔任過修水縣工人糾察隊警衛營政治指導員,總支委員。1931年初,任湘鄂贛獨立第一師第一團副政委。1933年2月任紅十八軍五十二師一五四團副政委,紅十八師組織科科長。後調任紅十七師直屬隊總支書記。
1934年8月,胡榮隨紅六軍團西征,擔任過政治部總務處長、白區破壞部部長及紅五十三團副政委等職,隨同任弼時、蕭克等轉戰湘、桂、黔三省與紅二軍團在黔東北勝利會師。
長徵到達陝北後,經紅二方面軍六軍政治部介紹,胡榮進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派賴傳珠回湘鄂贛省傳達中央指示,他隨同賴傳珠一起回到平江,任湘鄂贛邊抗日紅軍游擊隊政治部主任。
胡榮回到平江後,曾去大坪鄉雙洞老家探望。不期在他離家近十年間,家裡的房子早已被挨戶團燒掉,父母已相繼去世,妻子也已改嫁,兩個弟弟只有二弟胡林僅存。他懷著悲憤的心情祭奠了父母的墳墓,探望了嬸娘和二弟,立即返回部隊,把家仇國恨熔鑄到抗日的鬥爭中去。
1938年1月,胡榮偕新婚妻子李秀英,隨傅秋濤、江渭清率領的由湘鄂贛邊抗日紅軍游擊隊改編的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由平江縣嘉義出發,開赴皖南抗日前線。部隊到達皖南歙縣岩寺集結地區後,他於2月被調任第三支隊政治部主任,李秀英到三支隊民運部任婦女幹事。在皖南山區,他率領政工人員,走家串戶,向民眾宣傳抗日主張,召開軍民聯歡會,並注意做好當地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
為了做好太平縣三門鎮開明士紳劉敬之的工作,胡榮曾幾次登門拜訪。由於他態度謙和,談話懇切,深得劉敬之的敬重,並表示要同新四軍通力合作。自此以後,劉敬之主動為新四軍組織竹筏隊,運送輜重;還送大兒子劉旭初參加新四軍,以自己的家為南來北往的新四軍幹部提供食宿。1939年2月,周恩來到雲嶺新四軍軍部視察指導工作時,從胡榮的匯報中得知劉敬之的情況,特意到劉敬之家裡表示敬意。周恩來應劉敬之父子的要求,還揮毫寫下了“綏靖地方,保衛皖南,為全聯導,為民眾倡”的題詞,以此勉勵。
1938年7月,胡榮夫婦到白蒲地區工作。在殘酷的鬥爭環境中,他大智大勇,與日偽軍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這個地區有個叫鮑賢良的民兵隊長,被女特務收買投敵,並帶著頑固派軍人冒充游擊隊來搜捕他。他得到鮑投敵的情況後,轉移活動地點,設法除掉這個叛徒。他提筆給鮑賢良寫了封信,夾在新四軍使用的卷宗里,裝入一隻舊皮夾中,故意丟在路上,讓巡羅的日本兵拾去。日本小隊長山村一郎將信叫翻譯一念,頓時惱羞成怒,馬上派人把鮑賢良當成新四軍的“奸細”給殺掉了。
1939年冬,保衛繁昌的戰鬥打響了,胡榮隨第二支隊副司令員譚震林率部投入了激戰,幾次打退裝備精良的日軍的進攻。日軍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一度突破三支隊的第一道防線,他迅速帶著一支預備隊撲向突破口,用刺刀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終於把敵人全部殲滅,堵住了缺口,鞏固了防線。他這種勇猛頑強的作風,深得司令員張雲逸和副司令員譚震林的讚揚。
繁昌大戰前後經過了20天,新四軍的頑強戰鬥,使日軍奪取繁昌的計畫沒有得逞。無怪日本駐南京的派遣軍總司令曾失望地哀嘆:“國民黨軍隊乃是皇軍手下敗將,惟共產黨軍隊才是皇軍之大敵。看來要在共產黨手中奪取繁昌城是不可能的。”
然而,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的國民黨軍隊卻犯下了令親者痛,仇者快的罪行,一手造成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1940的11月中旬,胡榮升任第三支隊政治委員,司令員為張正坤。12日,新四軍奉命北移,他所在的第三支隊編為右路縱隊(也稱第三縱隊)。
1941年1月4日夜,新四軍三路縱隊冒雨由雲嶺出發,經章家渡,過青弋江,於5日下午進入茂林鎮,在這裡休息一天。不料第二天凌晨,新四軍前哨排在丕嶺遭到國民黨軍第四十師一二○團搜尋連的伏擊。按照軍部的部署,他和張正坤率三縱隊於7日向高嶺挺進,準備經高嶺去太平,上黃山。不料在高嶺受到國民黨軍七十九師的阻攔。與此同時,國民黨軍四十師以及從茂林趕來的一四四師也加緊向兩翼迂迴,切斷了三縱隊的退路,形勢十分危急。8日,胡榮率第五團指戰員在高嶺同七十九師浴血奮戰了兩天,直到10日晚10時左右,接到軍部命令,他率部向石井坑集中。在轉移路上,遇到突圍未成的軍政委項英一行17人,同他們一起找到了軍部。
這時,部隊已經打亂了,彼此失去聯繫。葉挺軍長神色堅毅地命令胡榮率領五團堅守石井坑的屏障——東流山,並對五團的指戰員說:“你們五團是一支老紅軍的部隊,在場的許多同志從30年代起就已屢建戰功。今天軍部把堅守東流山的任務交給你們,大家一定要堅守住東流山陣地。東流山不能丟!”葉挺軍長說到這裡,指了指山坳里的指揮部堅定地說:“我葉挺就在這裡,跟你們同生死,共存亡!”
胡榮率五團指戰員,在東流山上與數倍於己的敵軍展開了英勇搏鬥。
他們子彈打光了,就拼刺刀;就用石頭砸;用牙齒咬;或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或抱住敵人一起滾下深谷,情形十分慘烈。五團堅守到12日黃昏,大部分指戰員已壯烈犧牲,胡榮自己也數處負傷。這時,只有妻子李秀英緊隨著他,他倆摸黑在泥濘崎嶇的山上爬滾著,到了大康玉附近的九峰山相互攙扶著往山下走去。路上,他對妻子說:“秀英,部隊被打散了,情況太危險,我們怕沖不出去。你先跑吧,跑出一個是一個。”李秀英說:“我不能離開你,遇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你先用手槍將我打死。”
當夫妻倆摸到山邊一處偏僻的獨戶人家時,已是深夜兩點多鐘。李秀英輕輕叫了幾聲,出來開門的是一位老大爺,他倆被讓進了屋,一詢問,才知道這裡是大康王的青龍山湖村崗,大爺叫魯榮生。魯大爺對他夫妻倆很熱情,忙燒著火盆讓他倆烤;端出一罐鍋巴給他倆充飢。然後鋪好稻草和被子讓他們住宿,這是他們八天八夜來的第一次休息,不久功夫就入睡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魯大爺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驚醒,說聲:“不好,國民黨軍隊來了!”急忙打開後門,要胡榮和李秀英向後山跑。胡榮鎮定地對李秀英說:“我們倆人一起跑,一個也跑不脫。你衝出去,我掩護你!”說著,果斷地把李秀英推出後門。倉促間,李秀英來不及過問,便向後山樹林深處跑去。她跑著跑著,只聽見後面“轟”地一聲爆炸,接著是一陣槍聲,她心裡一緊,頓感胡榮出了問題。
這天晚上,李秀英悄悄摸下山來。她找到魯大爺,得知當敵人衝進來時,胡榮先甩出一顆手榴彈,再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犧牲時35歲。
李秀英悲憤欲絕,淚水撲簌簌地往下掉。她將隨身攜帶的10塊銀元全部交給魯大爺,請代為收殮胡榮的遺體。她自己又在魯大爺的掩護下,在山上藏了11天,逃過了敵人的搜捕。過後,她裝做啞巴,先別魯大爺,去尋找失散的戰友。不幸,一場大病將她困在涇縣後山鄉的沙埂村,有家老農夫婦把她收留下來。認作義女。從此,她隱姓埋名,在這裡生活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李秀英寫信給李先念、傅秋濤、江渭清等老同志,得到他們的批示,使她享受老紅軍待遇,至今健在,是烈士革命奮鬥、抗日業績的歷史見證人。

人物事跡

大革命失敗後,胡榮組織農民武裝赤衛隊。1928年3月率赤衛隊參加“撲城”戰鬥。失敗後被通緝,調至共青團湘鄂贛邊特委工作。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江西省修水縣蘇維埃政府軍事部工作,先後任修水縣工人糾察隊警衛營政治指導員、中共總支書記、湘鄂贛獨立第一師第一團副政治委員,參加創建湘鄂贛根據地的鬥爭。1933年秋,任紅十八師政治部組織科長、湘贛軍區紅十七師直屬隊總支書記,參加反“圍剿”鬥爭。1934年8月紅六軍團成立後,任軍團政治部總務處處長、破壞部部長。參加西征,轉戰湘鄂川黔。1935年任紅六軍團第五十三團副政委、五十四團政委,參加了長征。1936年任紅六軍團四十六團政委、第十六師政治部代主任,後入紅軍大學第二期學習。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派賴傳珠至湘鄂贛省傳達指示。他一起回湘,任中共湘鄂贛省委組織部長,後任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游擊支隊政治部主任。曾因平江探親,耳聞目睹自家房屋早已被挨戶團焚毀,父母相繼去世,妻已改嫁。國恨家仇,交織在一起,更激起他的強烈革命精神。他積極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推動部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1938年春,部隊在安徽歙縣岩寺集中。他任第三支隊政治部主任,協助譚震林司令員率部開赴皖南抗日前線,宣傳和發動民眾,開闢皖南抗日根據地。1939年參與指揮第三支隊進行5次繁昌保衛戰,給進犯日軍以重大殺傷,粉碎了敵人的“掃蕩”,保衛了新四軍軍部的安全。
1940年任新四軍新編第三支隊政治委員,率部轉戰皖南,打擊日偽軍,鞏固發展抗日根據地。11月中旬,新四軍奉命北移,第三支隊編為右路縱隊。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他率第五團先後在高嶺、東流山等地與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隊鏖戰。全團指戰員大部分壯烈犧牲。他亦數處受傷,強忍傷痛,堅持甩出最後一顆手榴彈,消滅敵人。在絕境中用手槍自戕,為革命壯烈犧牲,年僅3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