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酸

胡敏酸

胡敏酸是指土壤中只溶於稀鹼而不溶於稀酸的棕至暗褐色的腐殖酸。含碳和氮的數量稍高於富啡酸,而氫、氧則相對較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敏酸
  • 英文名:humic acid
  • 別稱:褐腐酸
  • 安全性描述穩定性很強
  • 學科:環境科學
定義,簡介,組成,特性,胡敏素,腐植酸,

定義

胡敏酸即“腐殖酸”。土壤中只溶於稀鹼而不溶於稀酸的棕至暗褐色的腐殖酸。含碳和氮的數量稍高於富啡酸,而氫、氧則相對較低。

簡介

胡敏酸是一種效果良好的化學肥料,並具有類似植物生長刺激劑的作用。分子量較大,芳化度高而離解度較小,平均停留時間可達80~3000年。據其它資料,胡敏酸分子量平均為17000-7700,溶於鹼,不溶於酸和酒精,具有膠體特性。芳香核是胡敏酸的結構基礎,使其分子核具疏水性。而其側鏈具親水性,其量決定整個胡敏酸的親水性或疏水性。一般胡敏酸微溶於水。

組成

土壤腐殖質的主要組成成分。呈褐色,分子量在400-100000之間,主要由碳、氫、氧、氮等元素構成,碳、氫比值高。其分子結構中的核有芳香環、雜環和多環化合物,它們由碳鏈或鍵橋連線成疏鬆的網狀。胡敏酸分子的邊緣有官能團如羧基、酚羥基、甲氧基、醯氨基等。這些官能團決定胡敏酸的酸度、吸收容量及與無機物形成有機-無機複合物的能力。

特性

由於含氧功能團中H+的電離,使它具有酸性、吸收性和可溶性。其酸度比富里酸小,呈微酸性,但吸收量(陽離子交換量)較高。其一價鹽類均溶於水,而二價和三價鹽類則不溶於水。胡敏酸對土壤結構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胡敏素

胡敏素是土壤有機質中不溶於冷鹼液的組分,為腐殖質中與土壤礦物質結合最緊密的組分,酸、鹼或有機溶劑都無法將其提取出來。黑色,性質不活潑,是一種惰性的腐殖質,最難分解,可以在土壤中存在千年以上。同一土壤中,富啡酸的平均分子量最小,胡敏素的平均分子量最大,胡敏酸則處於富啡酸和胡敏素之間。胡敏素的醇羥基比富啡酸和胡敏酸高,但富啡酸中羰基含量最高。
根據它的本性認為它可能處於胡敏酸和碳化物之間的過渡地位。威廉斯則認為胡敏酸經過乾燥或冷凍變形而成為胡敏素,並且認為這個變性過程是不可逆的。由於它的不易分解性,對於形成土壤團粒結構也不起膠結劑的作用,因而認為黑腐素在土壤中的積累對土壤無益。

腐植酸

腐植酸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機物質,廣泛套用於農、林、牧、石油、化工、建材、醫藥衛生、環保等各個領域。尤其是現在提倡生態農業建設、無公害農業生產、綠色食品、無污染環保等,更使"腐植酸"備受推崇。事實證明,人類的生活和生存離不開腐植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