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魯爾福

胡安·魯爾福

胡安·魯爾福(Juan Rulfo,1917-1986),台灣地區譯為璜·魯佛,全名胡安·奈波慕塞諾·卡洛斯·貝雷斯·魯爾福·維斯卡伊諾(Juan Nepomuceno Carlos Pérez-Rulfo Vizcaíno),墨西哥作家。其主要作品有《燃燒的原野》、《佩德羅·巴拉莫》,和諾奧克塔維奧·帕斯和卡洛斯·富恩特斯並稱墨西哥文學20世紀後半葉的“三駕馬車”。

1917年5月16日,胡安·魯爾福生於墨西哥哈利斯科州。1953年,出版短篇小說集《燃燒的平原》。1955年,出版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曾獲得墨西哥國家文學獎、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等多個獎項。1986年1月7日,胡安·魯爾福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68周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安·魯爾福(胡安·奈波慕塞諾·卡洛斯·貝雷斯·魯爾福·維斯卡伊諾)
  • 外文名:Juan Rulfo(Juan Nepomuceno Carlos Pérez-Rulfo Vizcaíno)
  • 別名:璜·魯佛
  • 國籍墨西哥
  • 出生地:墨西哥哈利斯科州
  • 出生日期:1917年5月16日
  • 逝世日期:1986年1月7日
  • 職業:作家
  • 主要成就:1956年 獲墨西哥撒維爾·維堯路地亞獎
    1970年 獲墨西哥國家文學獎
    1974年獲墨西哥語言文學院院士
    1983年獲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
  • 代表作品:《燃燒的原野》、《佩德羅·巴拉莫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創作特點,主題,風格,獲獎記錄,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經歷

1917年5月16日,胡安·魯爾福出生於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小城市阿普爾科。
胡安·魯爾福
1923年,胡安·魯爾福的父親在墨西哥革命中被謀殺。1927年,他的的母親去世,他開始由祖母撫養。
1928年至1932年,胡安·魯爾福被送到路易斯席爾瓦學校學習會計。
1932年至1934年,胡安·魯爾福在一個神學院(相當於中學)學習。由於罷工的影響導致瓜達拉哈拉大學被關閉,且沒有預科的學習經歷,他之後沒有在大學繼續學習。胡安·魯爾福搬到墨西哥城,進入國家軍事學院,但3個月之後又離開學院。
1936年,胡安·魯爾福通過他的叔叔獲得一份移民檔案管理員的工作,並得以進入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旁聽文學課程。在同事的指導下,他開始學習寫作。
1944年,胡安·魯爾福與人共同創辦了文學刊物《Pan》。
1946年至1952年,胡安·魯爾福擔任一家公司的領班。
1953年,胡安·魯爾福將創作的一系列短篇小說以《燃燒的平原》為題結集出版。
胡安·魯爾福
1954年至1957年,胡安·魯爾福開始與一個政府機構合作,致力於巴帕洛阿潘河定居點的社會經濟發展。
1955年,胡安·魯爾福出版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
1956年,胡安·魯爾福獲得墨西哥撒維爾·維堯路地亞獎。
1960年,胡安·魯爾福創作了中篇小說《金雞》,但直到1980年才出版。
1962年至1986年,胡安·魯爾福在一個研究土著人的國家研究所擔任編輯。先後於1970年獲墨西哥國家文學獎,1974年獲墨西哥語言文學院院士,1983年獲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
1986年1月7日,胡安·魯爾福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68周歲。

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作品類型
創作時間
短篇小說集
1953年
中篇小說
1955年
《金雞》
中篇小說
1960年
以上參考

創作特點

主題

胡安·魯爾福作品全都以墨西哥農村生活為題材。一部分寫墨西哥革命,另一部分則大都寫墨西哥農村的貧窮、落後和富者的為富不仁、貧者的救死不贍,寫現實的殘酷和理想的破滅。無論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還是短篇小說集《燃燒的原野》,胡安·魯爾福都關注二十世紀初墨西哥鄉村最土、最粗俗,也是最現實的東西,包含了絕望、欺騙、冷酷、死亡等。
胡安·魯爾福
在他收錄於《燃燒的原野》中的短篇作品裡,比如《孤獨的夜晚》、《烈火平原》和《我們分到了土地》描寫的均是墨西哥革命,前兩篇敘述農民起義軍的慘敗和革命理想的破滅,第三篇寫革命“勝利”後農民們獲得的土地竟是一片寸草不長的乾渴貧瘠之地。《佩德羅·巴拉莫》的故事發生地科馬拉,刻畫了一個巧取豪奪、心狠手辣的土財主的形象。在莊園主和酋長佩德羅·巴拉莫的統治下,破敗凋敝、荒無人煙。胡安·普雷西亞多隻身一人闖入此地,尋找他的生父佩德羅·巴拉莫。主人公佩德羅-巴拉莫是莊園主盧卡斯的兒子,他小的時候父親被僱工殺死,家境也一落千丈,為此受到很大刺激。成年後他採取用跟他家最大的債主多洛雷斯-普雷西亞多結婚的辦法來免除債務,改變家庭經濟狀況,儘管他從來也沒有愛過她。後來他又藉故將妻子送到親戚處,從此將她拋棄。為了擴大地產,佩德羅-巴拉莫與管家合謀,將地主阿爾特雷特吊死在家中,假造契據奪了阿爾特雷特的地產。他在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中假裝投靠革命,以便保護自己,指使自己的心腹打入革命陣營,以監視起義軍的行動。他唆使起義部隊了去搶劫周圍的村落,自己趁機擴大地盤。儘管佩德羅-巴拉莫在鄉下不可一世,但他的心中充滿了孤獨,他作惡多端的愛子墜馬身亡,他童年時青梅竹馬的女友蘇珊娜另嫁他人。當他千方百計娶得蘇珊娜時,蘇珊娜歷經磨難艱辛迫害已神經失常,一直到蘇珊娜死,佩德羅-巴拉莫也沒能進入蘇珊娜的心靈世界。萬念俱灰的佩德羅-巴拉莫最後被他的諸多私生子之中的一個——趕驢人阿文迪奧酒後殺死。佩德羅-巴拉莫死了,科馬拉村也在饑饉中消亡。

風格

《佩德羅・巴拉莫》運用最多的手法是閃回。故事裡的人物絕大多數都已經死去,魯爾福卻漫不經心地將他們還原到現實場景展示,時空轉換明暗交織,極具幻想氣質。《佩德羅・巴拉莫》幾乎整篇都是獨白。主要敘事人的出場順序似乎沒有什麼內在邏輯,這些隨處散落、零零碎碎的記憶片段就這樣拼湊起來巴拉莫近70年的人生。 從已去世的母親絮絮叨叨的回憶不斷出現在胡安的敘事中開始,魯爾福的招魂術就運作了整部小說沒有多餘的議論和聯想,也沒有多餘的插話和解釋,這與作家創作“開放小說”的意圖緊密聯繫。整部小說放棄知曉一切的作者,在獨白之間留下空白,故意讓讀者去補充、去想像、去思考這些空白。單從小說敘事的角度來看,《佩德羅・巴拉莫》未免有些混亂,以致長久以來,除了帶有西方中心主義色彩的“魔幻現實主義”這一大而無當的術語之外,它如此隨意善變的敘事視角似乎無法被有效解讀。對於西方人而言,一個完全由鬼魂講述的文本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它完全違背理性主義的邏輯。但是對於墨西哥人而言,這一點都不“魔幻”。因為墨西哥的文化中,生死無界。《佩德羅・巴拉莫》式的招魂寫作――將記憶喚回,使歷史與現在共存於同一空間,它的意義不僅在於提供一個典型的非西方文本,它甚至構成了對西方形上學歷史概念的巨大挑戰。
胡安·魯爾福
《佩德羅・巴拉莫》也可以被視作典型的俄狄浦斯文本。對胡安而言,父親僅僅存在於敘事與建構之中不僅胡安無父,科馬拉中的大多數年輕男子都是在“無父”的情形下長大的,因為他們的父親是同一個人――巴拉莫,而後者從來沒有認過他們。將《佩德羅・巴拉莫》還原於歷史語境之中時,文本內外(包括魯爾福在內)的俄狄浦斯們的焦慮便超越了個體經驗,而可以被視為關於墨西哥國族身份的寓言。《佩德羅・巴拉莫》的寫作,表明大革命中長大的西班牙後裔魯爾福對歐洲傳統(線性歷史觀、現代化道路)的徹底拒絕,這本身帶有濃厚的文化弒父色彩。雖然“鬼魂敘事”的風格標明了對阿茲特克文明的敬意,但魯爾福並沒有將皈依印第安文明視為墨西哥的出路。因為包括《佩德羅・巴拉莫》在內,魯爾福的所有小說都並沒有快樂的結局。而魯爾福筆下的鬼魂,生於科馬拉,死於科馬拉,死後遊蕩在科馬拉,永生永世沒有救贖,沒有希望。
胡安·魯爾福
另一部中篇小說《金雞》是以第三人稱敘述故事的發生、發展,體現了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特點。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故事的發展推進都有作者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議論、插話、解釋也多有出現,這與《佩德羅-巴拉莫》正形成鮮明的對照。《金雞》的創作實際上是他先前《烈火中的平原》一貫風格的延續。

獲獎記錄

文學類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83西班牙阿斯圖利亞斯王子文學獎獲獎
1970墨西哥國家文學獎獲獎
1956墨西哥撒維爾·維堯路地亞獎獲獎
榮譽類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74墨西哥語言文學院院士獲獎
以上參考

人物評價

對於胡安·魯爾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終於使我找到了為繼續寫我的書而需要尋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過三百頁,但是它幾乎和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樣浩瀚,我相信也會一樣經久不衰。(加西亞·馬爾克斯
魯爾福的小說不僅僅是20世紀文學中的一部傑作,而且也是20世紀影響最大的書籍之一。(蘇珊・桑塔格

後世紀念

文學獎
1990年,為了紀念胡安·魯爾福,設立了“胡安·魯爾福文學獎”。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獎金為10萬美元,用於獎勵那些為該地區文學繁榮作出傑出貢獻的作家,是當今拉美及加勒比地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
胡安·魯爾福
紀錄片
1999年,關於胡安·魯爾福的紀錄片《胡安-魯爾福:遺忘與記憶的鬥爭》在墨西哥上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