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度

胡公度

胡公度(1844~1910年)號愚生,湖北省武昌縣青山沙口胡家墩(今屬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武湖街)人。出身書香門第。清同治六年(1867年)中舉人,任刑部主事;光緒三年(1877年)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兼國史館纂修。光緒二十年(1894年後),歷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四川道監察御史、禮科給事中轉京科掌印給事中、廣西鄉試正考官、山西汾州知府、太原府知府、歸綏分巡兵備道歸化關監督、山西按察使、綏遠城將軍誥授中憲大夫、晉封資政大夫等職。卒於綏遠官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公度
  • 出生日期:1844
  • 逝世日期:1910
  • :愚生
簡介,生平,京師大學堂,戊戌政變,

簡介

胡公度(1844~1910年)號愚生,湖北省武昌縣青山沙口胡家墩(今屬武漢市黃陂區武湖街)人。出身書香門第。清同治六年(1867年)中舉人,任刑部主事;光緒三年(1877年)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兼國史館纂修。光緒二十年(1894年後),歷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四川道監察御史、禮科給事中轉京科掌印給事中、廣西鄉試正考官、山西汾州知府、太原府知府、歸綏分巡兵備道歸化關監督、山西按察使、綏遠城將軍誥授中憲大夫、晉封資政大夫等職。卒於綏遠官署。

生平

京師大學堂

繼樾堂家人沮之,同鄉沮之。於是伯唐(汪大燮)毅然,而北城不肯收。是時高陽(李鴻藻)已歸,上訪於孫壽州(孫家鼐),政府意已解。於是諸人又稍稍出,乃謀胡公度(吳孚宸)奏之,子培丈奔走於總理,張侍御力斡之,張巽之力陳於高陽,總署復奏請直省設學堂、報館上之。遲數日,乃允行,而命孫燮翁管理(諸人議還百金以內之股票,同文館月撥千金已準)。於是,前所隱匿者稍稍出,稍出則稍稍縈求,近則已復前權利矣。當諸人之匿,卓如、伯唐相號於人曰:‘若屬不言,聽此澌滅,吾二人具呈,將悉言諸君所為,諸君不得阻我也。’於是諸人銜之甚,遂倡用京官之說,而置伯唐於報館,屏卓如焉。尤可笑者,局(原註:現名曰官書局)分四門:曰學務,曰選書(原註:管銀錢事,熊、張巽之主之),曰報務(原註:伯唐、子封主之)。是時高 陽 已 歸 ,上 訪於孫壽州,政府意已解。於是諸人又稍稍出,乃謀胡公度(吳孚宸)奏之,子培丈奔走於總理,張侍御力斡之,張巽之力陳於高陽,總署復奏請直省設學堂、報館上之。遲數日,乃允行,而命孫燮臣翁 理 。
汪大燮稱:“胡公度待御上言發譯署,南海即派沈擬 稿。沈是非班期,見知會去,而潁已擬定有月撥千金,借用會同四譯館等,由同文館兼管。

戊戌政變

張之洞收到的京內密報稱:“上月初四日,胡公度侍御奏劾張蔭桓,有借款得賄二百餘萬,七口改歸稅司經管,有私改契約事。又議增赫輿薪水,每年驟至百廿萬等語。慈禧大怒。次日面諭英年查抄拿問。祟禮故緩之。旋有立山出為懇求,其事遂解。聞廖仲山亦若求於上前,尚未允。立一人最得力也。”(孔樣吉:《戊戌維新運動新探》,第80頁)後流亡至日本的王照與犬養毅筆談時稱:“張亦南海人,兩宮不和,關係此人離間。太后於去歲二月(誤記,當為五月)遣步軍統領抄其家,伊納銀二十萬於中宮,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