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上逆證

胃火上逆證,中醫病證名。是指飲食不節,過食辛熱煎炒,醇酒厚味,或過用溫補之劑,燥熱內生,腑氣不行,胃火上沖所表現出來的呃聲洪亮有力,口渴,苔黃燥,脈滑數一類病證。常見於呃逆,相當於西醫病名單純性膈肌痙攣。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常見證型,常用中藥,常用腧穴,預防與調護,轉歸預後,

病因病機

飲食不節,過食辛熱煎炒,醇酒厚味,或過用溫補之劑,或素體陽盛再加辛辣等品,使胃腸蘊蓄積熱,郁而化火,胃火上沖。

辨證要點

熱積腸胃,腑氣不暢,胃火上沖,胃失和降,故見呃聲洪亮有力;熱積胃腸傷陰,故見多喜冷飲,大便乾結;苔黃燥,脈滑數為胃火上逆之象。

常見證型

胃火上逆證(呃逆)。
臨床表現:呃聲洪亮有力,沖逆而出,口臭煩渴,多喜冷飲,脘腹滿悶,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苔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胃泄熱,降逆止呃。
方劑:竹葉石膏湯加減。

常用中藥

竹葉、生石膏、沙參、麥冬、制半夏、粳米、甘草、竹茹。

常用腧穴

中脘、足三里、內關、膈俞、陷谷。

預防與調護

1. 應保持精神舒暢,避免暴怒、過喜等不良情志刺激。
2. 注意寒溫適宜,避免外邪侵襲。
3. 飲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膩之品,避免饑飽無常,發作時應進食易消化食物。

轉歸預後

本病之初以實證為主,日久則為虛實夾雜證或純為虛證。熱邪為病者,如胃中積熱或肝鬱日久化火,易於損陰耗液而轉化為胃陰虧虛。
呃逆一證,輕重預後差別極大,如屬單純性呃逆,偶然發作,大都輕淺,預後良好;若出現在急慢性疾病過程中,病情多較重;如見重病後期,正氣需甚呃逆不止,呃聲低微,氣不得續,飲食不進,脈沉細伏,多屬胃氣將絕,元氣欲脫的危候,極易生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