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轉化

肺炎球菌轉化

肺炎球菌轉化(Pneumococcal transformation)是一個醫學名詞,特點是有許多不同的菌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肺炎球菌轉化
  • 外文名:Pneumococcal transformation
  • 特點:許多不同的菌株(strains),
  • 特色:一個明亮、光滑的菌落
轉化實驗,介紹,

轉化實驗

如果注入小鼠體內的只是活的R型細菌,或是死的S型細菌,都不會引起敗血症。這說明,高溫殺死的S型細菌使某些活的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S型細菌有一種物質或轉化因素(transformingprinciple)進入了R型細菌,引起R型細菌發生了穩定的遺傳變異。艾弗里(OswardAvery)等人(1944)從S型細菌中分別抽提出DNA、蛋白質和莢膜物質,並把每一種成分同活的R型細菌混合,懸浮在合成培養液中。結果發現只有DNA組分能夠把R型細菌轉變成S型細菌。而且DNA的純度越高,這種轉化的效率也越高。這說明,一種基因型細胞的DNA進入另一種基因型的細胞後,可引起穩定的遺傳變異,DNA賦有特定的遺傳特性。Avery等人的研究結果發表後,一些堅信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人仍然提出質疑,認為實驗用的DNA的純度不夠,轉化是由於DNA抽提物中含有的少量蛋白質的作用結果。1948年,DNA純化技術使殘留的蛋白質減少到只有0.02%。如此高純度的DNA不僅仍可引起轉化,而且轉化效率也更高。

介紹

肺炎球菌轉化有許多不同的菌株(strains),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敗血症(septicemia)。這種菌株的細菌細胞外面有多糖類的膠狀莢膜保護層,使它們不會被宿主的防禦機制所破壞。當這種細菌生長在合成培養基上時,每個細菌長成一個明亮、光滑的菌落。其他一些菌株沒有莢膜,不會引起疾病,長成粗糙型(R)菌落。英國衛生部病理學實驗室的FredGriffith發現(1928),將高溫殺死的S型細菌和活的R型細菌一起注入小鼠體內,結果不僅有許多小鼠死於敗血症,而且從死鼠血液中還發現了活的S型細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