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蛋白質合成功能試驗

肝臟蛋白質合成功能試驗是通過檢測血清(漿)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以及膽鹼酯酶、凝血因子活性等,來反映肝臟合成蛋白質功能的試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肝臟蛋白質合成功能試驗
  • 原理:由血清蛋白水平評估肝臟合成能力
原理,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原理

肝臟是血清(漿)蛋白合成的主要場所,通過測定血清(漿)蛋白、凝血因子及酶類的水平,評估肝臟蛋白質合成功能。

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肝臟是血清(漿)蛋白合成的主要場所,除γ球蛋白和補體外,幾乎全部的血漿蛋白質都來自於肝臟,如白蛋白、載脂蛋白、酶類及血漿部分球蛋白。
1.血清總蛋白的測定
雙縮脲法測定血清總蛋白是臨床測定血清總蛋白首選的最方便、最實用的常規方法。
(1)標本採集:採集受試者血清。
(2)檢測方法:將受試者血清與蛋白標準液、蒸餾水、雙縮脲空白試劑及雙縮脲試劑混勻,置25℃環境中30min或37℃環境中10min,在波長540nm處比色,用蒸餾水調零,測各管吸光度,計算血清總蛋白含量。
(3)參考範圍:正常總蛋白濃度為60~85g/L,其中白蛋白35~51g/L,球蛋白25~34g/L。
(4)臨床意義:血清總蛋白濃度降低,提示蛋白質合成障礙。多數急性重型肝炎者血清總蛋白減少,但僅憑總蛋白水平難以正確評估肝臟功能,白蛋白半衰期為17~21d,即使白蛋白合成完全停止,8d後僅減少25%。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化者,γ球蛋白常增多,血清總蛋白水平可無變化,但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倒置。
2.血清白蛋白的測定
(1)標本採集:採集受試者血清。
(2)檢測方法:多採用溴甲酚綠法。白蛋白分子帶正電荷,與帶負電荷的溴甲酚綠生成藍綠色複合物,在波長628nm處有吸收峰。血清標本與溴甲酚綠複合物的吸光度與白蛋白濃度成正比,與同樣處理的白蛋白標準液的吸光度比較,可確定血清白蛋白濃度。
(3)參考範圍:正常白蛋白濃度為35~51g/L。成人肝臟每天可合成白蛋白12g,約占全身蛋白總量的1/20,幾乎占肝臟合成蛋白總量的1/4,占血漿蛋白質的60%~75%。
(4)臨床意義:①急性肝炎者血清白蛋白進行性降低提示預後不良;②血清白蛋白濃度可作為慢性肝病患者的預後指標。
3.前白蛋白的測定
(1)標本採集:採集受試者血清。
(2)檢測方法:採用投射比濁法。
(3)參考範圍:正常前白蛋白濃度為250~400mg/L,約占全部血清蛋白的0.4%。半衰期為1.9d。
(4)臨床意義:①反映代謝情況,負氮平衡時前白蛋白降低;②因其半衰期短,肝病時較白蛋白更敏感,30%白蛋白正常者前白蛋白降低超過50%,進展型肝硬化時幾乎降至零;③前白蛋白的測定還是用於判斷急性肝病預後的指標,肝細胞壞死較輕、預後良好者,隨病情改善前白蛋白可恢復正常,重型肝壞死者則處於持續低水平。
4.膽鹼酯酶的測定
膽鹼酯酶反映脂質代謝異常與脂肪肝嚴重程度均比其他生化指標敏感。
(1)標本採集:受試者空腹,採集血清。
(2)檢測方法:連續監測法測定擬膽鹼酯酶。
(3)參考範圍:4620~15 000 U /L。
(4)臨床意義:肝硬化者血清膽鹼酯酶水平下降,其程度與白蛋白平行,可作為判斷預後的指標。脂肪肝者血清膽鹼酯酶上升,常伴高脂血症。阿米巴肝膿腫者血清膽鹼酯酶降低,但其幅度與白蛋白不平行,治療後膽鹼酯酶恢復正常。
5.甲胎蛋白(AFP)的測定
(1)標本採集:採集受試者血清。
(2)檢測方法:主要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或化學發光法測定。
(3)參考範圍:健康成人血清甲胎蛋白<25μg/L。
(4)臨床意義:甲胎蛋白是原發性肝癌最靈敏、特異的腫瘤標誌物,血清甲胎蛋白>500μg/L以上,或濃度持續增高者,更應高度警惕。甲胎蛋白測定可用於高危人群肝癌普查,高分泌甲胎蛋白肝細胞癌診斷、療效判斷和復發預測,胚胎性腫瘤的早期診斷等。
6.凝血因子活性的測定
凝血因子大多數在肝臟合成,臨床常用凝血酶原時間(PT)反映因子Ⅰ、Ⅱ、Ⅴ、Ⅶ、Ⅹ的活性。
(1)標本採集:採集受試者血漿。
(2)檢測方法:在受檢者血漿中加入一定試劑,通過激活血液系統外源性凝血機制促使血液凝固,檢測血液凝固所需時間,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有無障礙。
(3)參考範圍:凝血酶原時間正常為11~13s,超正常值3s以上為異常。
(4)臨床意義: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嚴重肝病者因子Ⅸ、Ⅹ、Ⅺ、Ⅻ合成減少,出現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考慮與維生素缺乏有關。此外,因子Ⅶ的半衰期較短(1.5~6.0h),在肝功能受損早期即可表現異常,因此被認為是反映肝損害程度和預後最有意義的標誌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