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低血糖

肝源性低血糖是指當肝功能嚴重損傷時,如患有晚期肝硬化、廣泛性肝壞死、嚴重病毒性肝炎和重度脂肪肝等病人,一方面由於肝臟儲存糖原及糖異生等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調節血糖而產生低血糖。另一方面胰島素在肝內滅活減弱,對血糖水平也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在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時更易發生.也可高血糖和低血糖交替出現。不同程度的乏力、納差、上腹飽脹、噁心、黃疸等表現。有典型的低血糖症狀者,均做靜脈血糖或末梢血糖檢測。合併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肝源性低血糖
  • 英文名稱:Hepatic hypoglycemia
  • 多發群體:典型的低血糖症狀者,肝功能嚴重損傷的病人
  • 常見病因:肝功能嚴重損傷
  • 常見症狀:不同程度的乏力、納差、上腹飽脹、噁心、黃疸等
致病機理,病症體徵,病症診斷,病症治療,

致病機理

1、肝組織廣泛破壞,由於肝臟有巨大的儲備功能,一般情況下僅需20﹪功能正常的肝實質細胞即可維持葡萄糖的內環境平衡。由於感染、中毒、腫瘤浸潤、纖維硬化等多種因素引起的肝病,大多在該肝病的晚期肝細胞嚴重破壞時,由於肝糖原的儲備嚴重不足,或糖異生能力減低,以致在空腹時發生低血糖症。
肝源性低血糖肝源性低血糖
2、有關糖原代謝的系功能失常或不足。粗面內質網上葡萄糖6磷酸酶分解肝糖原作用受到破壞,使殘存的少量肝糖原也不能分解為葡萄糖
3、肝細胞大量破壞時,肝細胞對胰島素滅活功能減弱,血中胰島素水平也增高,也與低血糖發生有關。
4、肝糖消耗過多,有報導認為肝癌組織比正常肝組織需要較多的葡萄糖,可能與肝癌細胞的糖原分解增加,消耗過多有關,從丙酮酸等非糖物質異生的葡萄糖減少,往往發生低血糖。
5、肝癌細胞能異位分泌胰島素或胰島素樣物質,或分泌一種B細胞刺激因子

病症體徵

(1)低血糖發作以空腹時為多;
(2)禁食、遲餐、誤餐、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或增加肌肉活動時均可促發;
(3)神經精神症狀較感覺神經症狀明顯;
(4)發作程度及頻率呈進行性加重與增多;
(5)低血糖程度與肝功能試驗及肝活體組織檢查改變並非完全相關,但如肝病治療好轉,則其低血糖症可減輕或消失;
(6)存在原發肝病的症狀與體徵。

病症診斷

空腹血糖0.34~3.86mmol/L,平均3.18mmol/L,其中末梢血糖6例,靜脈血糖83例。總膽紅素增高77例,正常11例(參考值3.4μmol/L~17.1μmol/L);結合膽紅素增高76例,正常12例(參考值0μmol/L-6.8μmol/L);谷丙轉氨酶增高81例,正常7例(參考值0U/L~40U/L);穀草轉氨酶增高82例,正常6例(參考值0U/L~40U/L);另外1例入院後不久病情加重當天自動出院未來得及查肝功能。
對於肝源性低血糖,在保肝治療同時,應給患者高碳水化合物,少食多餐,最好在睡前和半夜加餐,以免發生清晨低血糖。

病症治療

肝源性低血糖應以保肝治療為主,套用高糖及高蛋白飲食。內分泌疾病性低血糖以治療原發病為主,減少低血糖發作。低血糖發作時,輕型病人快速口服含糖飲食即可緩解,較重病人不能口服者應快速靜注50%葡萄糖液40~60ml,以後增加含糖飲食。低血糖昏迷者,可靜注50%葡萄糖液60~100ml,然後靜脈滴注10%葡萄糖液1000ml,使血糖維持在150~300mg/dl即8.4~16.8mmol/L;可給胰高糖素1mg或2mg,每2小時1次,肌內注射或靜注;潑尼松(強的松)30mg,每6小時1次,使血糖升高穩定;每天補充300g碳水化合物飲食,直至血糖穩定在正常水平。對功能性低血糖者應當進行精神安慰,體力鍛鍊,予以小劑量安定劑,抗膽鹼能藥物如溴丙胺太林(普魯本辛)、阿托品等,以緩解腸道對食物的吸收速率和減少胰島素的分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