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後肝功能異常

輸血後肝功能異常指患者在輸血前肝功能未發現異常,輸血後出現血清轉氨酶、膽紅素等水平較正常值增高,提示肝功能受到損害。常繼發於輸血後肝炎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其他常見於輸血併發症。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感染科
  • 常見病因:與輸血後肝炎病毒感染有關
  • 常見症狀:乏力、易倦、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肝功能的損害多與病毒對肝細胞的破壞及免疫損傷相關。
1.輸血後肝炎病毒感染
通過病毒本身對細胞的殺傷作用,宿主的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應、超敏反應及病毒誘導的細胞凋亡等對肝細胞造成損傷。
2.移植物抗宿主病
所輸血液中免疫細胞可識別宿主的同種異體組織相容性抗原,在識別進行後增殖分化,形成效應細胞對宿主組織器官造成損害。

臨床表現

多數患者常伴有乏力、易倦,以及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厭油等消化功能異常的表現,這些非特異性的表現往往因合併有其他輸血併發症而被忽視。部分患者因膽紅素數值增高,可出現身體皮膚和眼睛的黃染及尿黃等典型表現。此外,由於病因的不同,患者的合併症狀也有所不同。輸血後出現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受血者常伴有發熱、皮疹、腹瀉和骨髓抑制等表現,此類患者往往存在免疫缺陷,且合併有球蛋白、淋巴細胞的減少。輸血後感染肝炎的患者,因病毒的類型不同潛伏期也不同,其病毒學和血清學檢測多呈陽性。

檢查

1.血清學檢測
(1)血清轉氨酶、鹼性磷酸酶等酶類增高。
(2)血清膽鹼酯酶降低。
(3)血清膽紅素增高。
(4)還有白蛋白、凝血因子、維生素類等合成障礙的相關檢測。
2.病毒學檢測
因肝炎病毒的類型不同,可檢測出相應的抗體或抗原陽性。如B型肝炎病毒感染,可檢測到相關的抗原或抗體呈陽性表現。

診斷

跟據患者輸血後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發現轉氨酶、膽紅素等肝功能數值指標增高,可做出診斷。

鑑別診斷

主要與其他引起肝功能異常的情況相鑑別。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在輸血前即有肝功能異常,其血清學或病毒學檢查陽性。輸血後肝功能異常的患者,在輸血前檢查肝功能未見異常,可通過對比輸血前後病毒定量等指標與病毒性肝炎鑑別。
2.輸血後溶血所致的黃疸
輸血後溶血發生在輸入不相容紅細胞或自身紅細胞被抗體破壞的受血者,臨床上常伴有發熱、寒戰、黃疸、腰背部疼痛,呼吸困難、腎功能不全等,實驗室檢查可見血紅蛋白尿,可通過重複輸血樣本交叉配血、血型鑑定等加以鑑別。
3.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通過既往病史、發病年齡等特點鑑別,必要時穿刺病理活檢可以明確。

治療

1.病因治療
病毒感染導致的輸血後肝功能異常,可根據病毒類型進行抗病毒治療;移植物抗宿主病導致肝功能異常的,應在血製品輸注前進行放射性照射。
2.對症治療
對於肝功能的損害,可採取降酶、退黃、保肝等對症治療手段。此外,還可以補充白蛋白、血漿等血製品,必要時可行血漿置換,出現嚴重肝衰竭可選擇肝移植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