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脫

肛脫

肛脫,即脫肛,是直腸或部分乙狀結腸黏膜或肌層脫出肛外。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稱為肛管直腸脫垂,也稱脫肛。如果只是黏膜下脫的臨床上稱不完全脫垂;直腸全層下脫稱完全脫垂。脫垂部分於直腸內即內脫垂,肛門外者為外脫垂。

基本介紹

  • 別稱:肛脫
  • 中醫病名脫肛
  • 常見症狀:直腸、肛管在排大便後向下脫出於肛門之外
  • 稱為直腸脫垂
病理介紹,臨床表現,脫肛的危害,階段診斷,食物治療,預防措施,日常護理,運動治療,

病理介紹

直腸、肛管在排大便後向下脫出於肛門之外,稱為直腸脫垂,俗稱脫肛。肛管直腸脫垂(脫肛),是指肛管、直腸黏膜、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的一種疾病。
脫垂的原因多由於肛提肌和盆底肌薄弱或肛門括約肌鬆弛。各種年齡的人均可發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小兒(兒童時期盆腔內支持組織發育不全)和老年人(年老體弱),也見於多次分娩的婦女(婦女多次分娩,骨肉張力減小,骨盆肌肉鬆弛)。
本病的誘因為長期腹瀉、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結石、慢性咳嗽等導致持續性腹壓增加的疾病。在祖國醫學中,屬於脫肛、脫肛痔、截腸症等範疇。
脫肛的發病原因:
1.先天不足,發育不全,直腸缺乏周圍軟組織。及骶骨彎度的支持;
2.病久體弱,營養不良或久瀉久痢,使坐骨直腸窩的脂肪被吸收,直腸失去扶持;
3.氣血衰退,年邁機體衰弱,婦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鬆弛,不易固攝,膀胱結石、慢性咳嗽等持續性增加腹壓的疾病,使直腸黏膜下層組織鬆弛,黏膜與肌層分離,導致脫肛;
4.內痔三期,肛直腸息肉,肛直腸腫瘤等病症,經常脫出導致肛管括約肌鬆弛,並將直腸黏膜向下牽引。也有見於內痔環切術後,損及肛管皮膚,形成直腸黏膜外露脫垂。

臨床表現

1、脫出:這是肛門直腸脫垂的主要症狀,早期排便時直腸黏膜脫出,便後自行復位;隨著病情的發展,身體抵抗力逐漸減弱,日久失治,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突出,甚至咳嗽、負重、行路、下蹲時也會脫出,而且不易復位,需要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方能復位
2、出血:一般無出血症狀,偶爾大便乾燥時,擦傷黏膜有滴血,糞便帶血或手紙拭擦時有血,但出血量較少。
3、潮濕:部分病人由於肛門括約肌鬆弛,收縮無力,常有粘液自肛內溢出,以致有潮濕感。或因其脫出,沒有及時復位,直腸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粘液刺激肛周皮膚而引起搔癢。
4、墜脹:由於黏膜下脫,引起直腸或結腸套疊,壓迫肛門部,產生墜脹,有的還感覺股部和腰骶部瘓脹。
5、嵌頓:大便時,肛門直腸脫出未能及時復位,時間稍長,局部靜脈回流受阻,因而發炎腫脹,並導致嵌頓。這時,黏膜由紅色逐漸變成暗紅色,甚至出現表淺黏膜糜爛壞死、或脫垂腸段因肛門括約肌收縮而絞窄壞死。病人症狀亦隨之由局部反應發展到全身,出現體溫上升,食慾減退,小便困難,大便於結,疼痛墜脹加劇,坐臥不安,甚者發生腸梗阻症狀。

脫肛的危害

脫肛對人的身體及生活都有諸多危害:
一、脫肛初期有便秘、排便無規律,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淨。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但可自行縮回。
二、脫肛逐漸加重後,除排便用力時引起脫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壓的情況下,都可引起脫肛,往往不能自行縮回,必需用手將脫出的腫物托入肛門。由於經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會經常污染內褲。
三、脫肛導致腸黏膜受損傷發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如脫出的腫物不能縮回,容易發生炎症、腫脹,則出現疼痛,進一步又加重便秘。
四、脫垂在直腸內反覆下降和回縮,引起黏膜充血水腫,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會陰部及股後部鈍痛等。
脫肛(直腸脫垂)較嚴重的,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所以,患者不要盲目擅自用藥或進行不科學的治療延誤病情。

階段診斷

(1)I度脫垂:為直腸黏膜脫出,脫出物呈淡紅色,長3~5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後可自行回納,
(2)II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長5~10cm,呈圓錐狀,淡紅色,表面為環形而有層次的黏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鬆弛,便後有時需用手回復。
(3)III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cm以上,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鬆弛無力。
由於脫肛的症狀與內痔脫出類似,所以臨床上常常將兩者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是有較大的區別的。要將兩者診斷清楚,才好對症治療。
視診內痔脫出物為充血腫大的痔塊,呈花瓣狀或環狀,可見有出血,痔核之間凹陷有正常的黏膜。
脫肛的脫出物為直腸,有明顯的放射狀縱形溝紋或直腸環圈,色淡白或淡紅,無出血。
指診:內痔脫出,肛門鬆緊度正常;而脫肛患者肛門括約肌明顯鬆弛。
窺器檢查:內痔用窺器檢查時,可見到黏膜呈花瓣狀且黏膜隆起的肉塊大小不一。
直腸脫垂黏膜呈環狀隆起,呈均勻狀。

食物治療

中醫認為脫肛是由於氣虛下陷,不能收攝,以致肛管直腸向外脫出。患有脫肛的病人平時宜進食滋補性食物,如豬、牛、羊肉、雞、蛋類、黃鱔等。也可以用黨參、黃芪、山藥、蓮子、大米煮粥經常服食,還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戒菸酒,對生冷滑膩及寒冷性食物,亦應儘量少食。在食物調治方面,可選擇以下食療方:
脫肛的食物治療脫肛的食物治療
(1)黃芪黨參大棗粥:黃芪30—55克,黨參20克,大棗10枚,大米適量,加清水共煮粥。粥成加入白糖調味再煮片刻即食。
(2)豬大腸燉糯米綠豆:豬大腸300克,糯米30克,綠豆50克。將豬大腸洗淨,糯米與綠豆用清水浸泡1小時,然後把糯米、綠豆放入大腸內並加入少許水和食鹽,腸兩端用線紮緊,放入鍋內加水煮2小時即可服食。
(3)鱔魚苡米湯:黃鱔250克,苡米50克。將黃鱔洗淨,與苡米同煲湯,鹽調味服食。
(4)海參瘦肉湯:海參30克,瘦肉適量。加清水適量共煲湯,鹽調味服食。
(5)黃芪燉烏骨雞:烏骨雞250克,黃芪50克。加清水適量。共燉至爛熟,鹽調味吃肉飲湯。
(6)白鬍椒粉燉大腸:豬大腸250克,胡椒適量。將胡椒放入豬腸內,兩頭紮緊,燉爛服食。
(7)馬齒莧燉豬大腸:豬大腸250克,馬齒莧30克。將腸洗淨後入馬齒莧,紮緊兩頭,燉至爛熟服食。適用脫肛見大便時肛門疼痛或便後有沾液和血。
(8)黃花菜煲木耳:黃花菜50克,木耳15克。加清水煎湯,白糖調服。適用脫肛見大便時肛門疼痛,或便後有血。
病理人群
常見於體虛的小兒及老年人,或新產婦,或有長期瀉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內痔環切手術史。脫出為本證的主要症狀。輕者排便時直腸黏膜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日久逐步發展為直腸全層脫出,除大便時脫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脫出,須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方能回納。如脫出未即時還納,直腸黏膜充血水腫,出血或糜爛。可伴有肛周皮膚潮濕瘙癢、腰骶及腹部墜脹酸痛。脫出時間稍長,沒有及時復位,可造成嵌頓,黏膜由粉紅色變為暗紫色,甚至糜爛壞死,腫脹疼痛,體溫升高,排尿不暢,里急後重,肛門墜脹疼痛。
I度:直腸黏膜脫出,淡紅色,長2-5厘米。質軟,不易出血,便後可自然回復。Ⅱ度:直腸全層脫出,長5-9厘米,呈圓錐形,淡紅色,表面為環狀而有層次的黏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便後需用手幫助回復,常伴發肛門鬆弛。Ⅲ度: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厘米以上,呈圓柱形,表現有較淺的環狀皺襞,括約肌鬆弛無力。
是因小兒氣血未旺,發育未全,或因老年氣血衰退,或因產育,氣血雙虧,或因久瀉久痢、長期咳嗽等,以致中氣不足,氣虛下陷,不能攝納升提,肛門鬆弛,直腸移位而脫出肛外而成。若因手術或外傷損及肛門,肛門失於禁固,也會導致本病。本病病位在大腸,病因較為複雜,但其根本原因是中氣不足所致。臨床上脫肛以虛證多見。中氣不足,氣虛下陷,不能提舉內臟,氣虛肛門固攝無力,則排便或腹壓增加時直腸脫出。若脫出後未及時還納,局部氣血郁滯,濕聚熱生,則脫出物腫痛並作,里急後重,此時為標實本虛。治療以補中益氣,固攝升提為基本原則。

預防措施

1、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尤其是香蕉、蜂蜜類潤腸通便食物.
脫肛的預防脫肛的預防
2、不要久站久坐,適當增加運動,特別是提肛運動。
3、每天定時大便,(沒有大便也要定時到廁所做排便條件反射訓練),每次大便時間不宜過長,以5分鐘左右為宜。
4、便前便後坐浴熏蒸,保持肛門的清潔。
5、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喝一杯溫白開水,以促進腸蠕動。
6、如果大便乾燥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服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如:非比麩,不可自己隨便亂用瀉藥,排毒藥、蘆薈膠囊等,長期服用不僅會加重便秘而且會形成藥物依賴性

日常護理

1、飲食調節、預防便秘:多吃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如青菜、蘋果、香蕉、梨等等,切勿多吃辛辣、油膩等食物,主食以清淡的為主,不要暴飲暴食,使得腸道能夠正常蠕動,排便順暢。
2、定時排便:每天都要定時排便,即使在沒有任何便意的情況下,也應該定時去上廁所,形成反射性排便。在有便意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強忍便意,應該及時排出,最重要的是不要長久蹲在廁所看書、看報,一般上廁所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
3、個人衛生良好:每天都要清洗肛門處,保持肛門周圍的皮膚清潔、乾爽,不要使用一些含有化學物質的清洗液。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每天可進行溫水坐浴,緩解肛門處的壓力,避免受到感染。
4、鍛鍊身體:不要長久地坐著、站著、蹲著,應該進行一些適當地運動,增強抵抗力,促進體內血液正常循環。提肛運動能夠有效地改善肛門處的靜脈血液正常回流,預防脫肛和痔瘡的發生。

運動治療

肛門運動是近些年方興未艾的保健活動。方法很簡單,只要有坐的地方都可以做。比如在辦公室里、在開會時、在公共汽車上都行,沒有坐的地方站著也可以。要領是鎮定心神,使精神貫一,若在室內輕輕閉目亦可。然後將意念集中於肛門,用力收縮,再將它放鬆,如此反覆做3分鐘以上。感到肛部肌肉有些疲勞時,可暫停。
肛門運動顯然是在鍛鍊括約肌。堅持這樣做,肛部肌肉功能肯定會變強。運動使血液循環處於良好狀態,使肛部組織能得到充足的養分與其他物質的供應,因而可增強對於疾病的抵抗力。
對於有痔瘡的人,做肛部運動效果更佳。常言說“十人九痔”,可見這種疾病很普遍。患者或用藥,或做手術,痛苦百端。若採用此法,既無痛苦,又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有一般性痔瘡,堅持做肛門運動2-3周,就會漸漸治癒;沒有痔瘡的人做一做這項運動,可以防止痔瘡發生。
肛門前面的會陰部位,人體督脈與任脈的匯合處。按照經絡學的理論,督脈從尾骶骨通至脊椎,再由後頭部經頭頂、臉部到唇上為止,任脈從會陰處起經人體正面的中心線,由肚臍、心窩、喉部到下唇為止。肛門運動同時刺激這兩條脈路,促進經絡循環與傳導,因而也就能很好地調節體內的內分泌功能,並強化內臟的生理功能。
女性亦可做肛門運動,與男性具有同樣的效果。對於女性的婦科疾病也有防治作用。由於肛部運動刺激陰部,因而可以治癒女性的性冷淡症。由於內分泌功能增強,亦可使女性保持肌膚的美麗與光澤,保持青春的丰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