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

古代把禮制規定的食肉的統治者稱為“肉食者”。例:《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肉食者”就是指諸侯、大夫一類有地位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肉食者
  • 出自:《左傳·莊公十年》
  • 又稱:食肉的統治者
  • 時間:古代
等級差別,周代禮制,文獻記載,階級差別,

等級差別

周代禮制

古代統治者對食肉有嚴格的限制。周代禮制規定,天子食用牛;諸侯平時食用羊,朔月(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時食用豬、犬,朔月才能食用羊。當時帝王及貴族在每月初一所備食物,較平日豐盛,叫做“朔食”,食物規格也提高一等。此外,在祭祀或天子、諸侯舉辦宴會時,大夫才得以食用牛。

文獻記載

禮記·王制》:“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階級差別

由於當時生產力的低下,統治階級殘酷剝削,所以一般老百姓是不容易吃到肉的。孟子給齊宣王描繪的“王道樂土”的理想圖景中是這樣說的:“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見《孟子·梁惠王上》)這是實現了美好的理想社會,老百姓中到七十歲的老人都可以吃上肉了,年輕人就更不用說了。
《孟子》《孟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