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國學堂

聽雨國學堂

聽雨國學堂創辦於二零一四年二月,是全國第一家由江蘇師範大學學生創辦的國學堂。它坐落於淮北地區最大的道家道場玉皇宮,並依託徐州市作家協會聽雨文學社青年作家創作基地,在以江蘇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王繼瓊同學為核心的數十位系統的學習過傳統文化的大學生共同努力下成立。在按部就班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增添了一道年輕人的朝氣,學堂乘著這股朝氣一路向前,為傳統文化教育帶來新的探索機會和方式。

基本介紹

辦學條件,創辦背景,學堂地點,創辦國學堂的目的,創辦者,學堂日常,教授內容,課外活動,學堂結業管理,春夏季課表,

辦學條件

創辦背景

這裡人傑地靈,風景優美,環境清新,文化底蘊深厚,前邊是美麗的道教聖地徐州玉皇宮,後邊是著名的歷史古建築燕王塔。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特殊的教學教育方式使這裡不僅書香滿院,而且更是一個精神棲息的家園。
學堂的創辦得到了各界人士及政府的幫助與支持,感謝他們給我們提供了方便。也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學校國學經典的處所。

學堂地點

啟蒙班目前設立於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三堡鎮

創辦國學堂的目的

如果自己都是從孤兒走過來的,憑什麼我不去幫助孤兒?如果自己小時候從不幸中脫離,那么我們又一定的生存能力以後憑什麼不去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整個社會需要公益,我們需要公益,而公益那些需要願意做公益的人去做,而不應該是那些以公益作為工作的人去做。什麼是公益人?我這個人很喜歡胡亂給事情下定義,我對公益人的理解就是真正的樂在公益的人,而不是為公益而公益的人。就比如說中國紅十字會是公益的,雖然它屬於政府行為,還有經營,但是沒有利益,所以它是公益人。而在紅十字工作的那些員工——特指那些拿工資的員工,他們就不是公益人,他們只是普通的勞動者。他們的生活也許跟“扶貧”這樣的字眼緊密相連,但他們只是公益這項偉大且光榮的事業光壞照耀下的一群工作者。他們的思想真的達不到“奉獻”的標準,終究只是做著很光榮的事情的普通勞動者。所以我們覺得民間人做公益就要做真正的公益人,不然收不到修己達彼的好效果,做的一切努力自然就白費。
慢公益也可以叫做長公益,久公益,隱公益等。因為它的見效比較慢,可能是十年,更有可能是百年,就是因為它的時間比較久所以才叫慢公益。慢公益對物質的要求也許就是不是那么高,更需要的是精神文化的付出,而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先賢智慧的明示——我們每個人都是某一方面的高手,而只要你沒有目的的把這項特長教給別人,就是做了一項慢公益啦!其實,也可以說慢公益對人的要求不高,對團體要求不高,只對於所做的事情有很高要求,比如你是一個殺人犯,你教會人殺人這就算不上公益。所以我們做的精神文化的慢公益一定得在世俗和法律規範以內的才算。
而急公益就是完全的物質公益,就好像西藥,見效特別快。現在新聞上我們看到最多的公益也是這種物質公益,物質公益是最現實的公益。也需要更多的人來做,但是急公益大部分是受人以魚,而不是受人以漁。這也給很多有錢人賺取名譽提供機會,讓他們在昧著良心賺錢後在應付世道的譴責的時候可以自己稍稍有所自慰,不至於急火攻心。當然也有很多真心的公益人,他們捐錢不是為名譽,完全是為別人。這樣的人我相信還是占大多數,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漂浮在藍天上朵朵愛心彩雲。我們感恩後一種人,而前一種人反而是他應該感恩幫他用錢的人,因為這是在給他還孽債,在給他的黑臉填幾絲光彩。
而今天我要說的是慢公益,這就是中醫的原理,見效慢,但是副作用小。想我們這樣的小人物自然也只能做這樣的公益,奉獻自己,成就別人,這個最直接,中間沒有其他手續,也是比較有用的公益。但是我想要譴責的是很多人打著公益的幌子賺錢的人,真心讓人作吐,你要收錢沒有說你,但是你打著公益的旗幟收錢實在讓人難以忍受。很多人只要看到宣傳單上有公益兩個字就來勁,卻不知道,別人早就是計算好的,你是一個人在打小盤,別人可是一個團隊你能想到的別人早就想到,這個公益就是魚餌,等著你上鉤呢!所以一定要看明白了,這個做公益的公益人的個人修養是不是真的達到世俗標準。而當我們排除了這些假公益人以後,我們就完全可以相信真的慢公益人,他們絕對都是值得交朋友的。在考察幾個地方的公益社團後都是一樣的,真正做公益的人都是以善良作為自己人生信條。換句話說當你懷著一顆懷疑的心去試探別人做公益的決心的同時也會遭到別人的考察的時候,這樣的人一定是完全公益人,是值得依賴和信任的公益人。因為別人也是在考察你的信條是否跟別人的一致。至於前面說到的算計,你在考察,別人在算計的時候,這樣的公益人就值得我們小心,不然會被他們利用,你做事的初衷是做好事,到了別人那裡就產生了經濟利益,說白了就是好心辦了壞事。
做慢公益的人可以非常廣泛,只要自覺,有人組織或者說聯合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益。特別是在年輕人這塊,再特殊一點就是全國各個高校的學生,他們是最有時間也是素質相對較高的一類團體,讓他們來付出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這不僅可以幫助別人,從而也可以鍛鍊自己,認識社會。看著實在幫助別人,而且還能幫助自己,還能結交真正的公益人,這些人都是個人修為較高的人,而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告訴我們這對我們提高自己的人格涵養亦是很有功效。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以自己去過一次敬老院,孤兒院等公益性組織服務過為驕傲。敬老院、孤兒院、殘疾人學校、偏遠山區的支教等可能都是比較有距離的公益。比如支教,沒有相關組織合作相關部門的幫助,你還真的沒有辦法去做。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其他的公益是可以做的,比如聯合一些自己的朋友建立文化建設,法律宣傳,心裡輔導等等。只要幫助了一個人,我想這樣的公益項目就是成功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敢想,敢做。做公益更是這樣的。如果你害怕什麼就努力克服它,那么這就是在成長。
最後一點是關於公益基金,一個有準備的公益基金,如果很小,那么就像不可再生資源,慢慢在耗盡,直到枯竭倒閉,這並不可怕,因為當一個公益人沒辦法再付出自己的時候就選擇退出也是一種良性的選擇。其實就算有支出有收入,這個公益做得很大,經營很好,那么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兒都會有,誰又敢保證這個公益人還是那樣的純潔呢?所以不要在沒有做之前就怕倒閉,只要去做了,曾經付出過,別人可能不知道,老天爺一定是知道的,老天爺給你的回報可能是一次好運氣,一次很好的收入,或者是遇到一個你愛的人等等。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得到沒有一個原因,也許就是你當初的那一段付出得到的回報,這不是迷信——我不會講迷信,因為我也不信教,這只不過單純的相信因果而已。所以人生應該做一次公益,為自己積福。
大公益是大慈善家做的,小公益是我們這些小慈善家做的,而我們做的都是等身的公益,所以他們並沒有比我們高尚,他們是慈善家,我們亦然。在大慈善家面前我們不用點頭哈腰,同樣大慈善家也應該禮和他人,只有這樣我們的公益事業才能建設更好。我們做起公益更順暢,全民公益才有希望實現。
江蘇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學生王繼瓊於聽雨國學堂啟蒙班開學前一天寫

創辦者

聽雨國學堂的老師們都是來自江蘇師範大學的學生。
主要創辦者江蘇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王繼瓊同學
王繼瓊,男,貴州省松桃市人。江蘇師範大學在讀本科生,聽雨文學社社長,聽雨國學堂發起人與負責人,徐州聽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州高校文學聯盟負責人。在2013——2014年間兼修中國傳統文化,期間赴多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進行考察進修,曾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國小實驗教材》省情文化編寫工作。對茶藝、棋藝、養生之道等頗有研究,負責管理少兒國學啟蒙班的相關日常事務,並擔任茶藝、棋藝、養生等課的主講。
聽雨國學堂
還有來自江蘇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江蘇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江蘇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江蘇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工程學院的同學等一批有著共同目標和信仰的大學生們。
學堂所有的老師本著“師風化雨,澤被萬物”的理念為所有進入聽雨國學堂的弟子在人生路上增加生活的砝碼,希望引領弟子走出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而以“做德行少年,做文化少年”要求每一個弟子不僅要注重文化課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品德和知行的培養。

學堂日常

啟蒙班除了開設正常的經典誦讀課如《弟子規》、《道德經》等外,還開設了禮儀課、書法課、武術課、手語表演、歌唱等課程。課程內容豐富,充滿活力。深受弟子們的喜愛和家長們的一致讚揚。
學堂還會不定期舉辦遊學活動,讓孩子培養親近自然,熱愛國家和父母等高尚情操。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學堂還將會增設中醫養生等課程。相信聽雨國學堂會給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讓孩子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完成父母和國家對孩子的夙願,體現孩子的生命價值。
在此,我們也歡迎廣大的父母親將自己的孩子送至我們的國學啟蒙班,讓孩子在經典的沐浴下,在聖賢的教導中健康、幸福地成長。
聽雨國學堂

教授內容

弟子規
弟子規》共八章:
第一章 《總敘》——教育之道;
第二章 《入則孝》——孝敬之道;
第三章 《出則弟》——兄弟之道;
第四章 《》——修身之道;
第五章 《》——為人之道;
第六章 《泛愛眾》——處世之道;
第七章 《親仁》——擇師之道;
第八章 《餘力學文》——學習之道。[3]
〈總 敘〉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則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愛眾〉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揚人惡 既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仁〉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力學文〉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wù)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龠(yuè)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此外 教授課程還有《蒙求》,《論語》,《名賢集》等等儒釋道三家經典。

課外活動

為了方便與家長及時的交流,溝通。及時傳達學堂的新動態。學堂建立起了聽雨國學堂微信學堂
  1. 學堂被中國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政府網報導
2.2015年元旦聯會暨結業典禮
3.徐州市銅山區三堡街道婦聯助力“聽雨國學堂”成長
聽雨國學堂

學堂結業管理

學堂實行一年招收一屆弟子參加學習,已經畢業兩屆
而受惠於學堂教育的弟子不僅來自於三堡鎮附近,更有來自九里每天驅車兩小時的弟子來到學堂學習國學知識。當他們在學堂學習一年後,在學堂開設的基本課程之中經過學堂測試合格則準予畢業,並頒髮結業證書。
之所以是結業證書就是告訴弟子們雖然在學堂的學習暫時告一段落,但是修身是一輩子的事情,是永遠不會畢業的一門課程。

春夏季課表

早晨
第一節
9:00-9:35
弟子規
第二節
9:45-10:20
千字文
第三節
10:35-11:45
書法
午休
第四節
2:00-2:40
蒙求
第五節
2:50-3:20
百家姓
第六節
3:35-4:45
武術、課外娛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