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荑中

聶荑中

聶夷中,字坦之,唐河東(今山西永濟一帶)人,以詩名世。現所知有關聶夷中的資料極少,據《唐詩紀事》和《唐才子傳》,知聶夷中出身貧寒,與許棠、公乘億等同為唐懿宗鹹通十二年(871年)禮部侍郎高湜下進士,是該榜進士中最窮苦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聶夷中
  • 別名:坦之
  • 職業:詩人
  • 代表作品:《公子行二首》、《公子家》、《詠田家》
個人經歷,文學成就,

個人經歷

進士及第後,因為藩鎮割據的戰亂時有發生,不能正常銓選官吏,他在京城長安滯留了很久,窮到了皂裘破敝、穀米艱難的地步,後得調華陰縣尉,到任後,惟琴書而已。這是聶夷中鹹通年間的一點情況,至於此前和此後的情況,已難考知了。

文學成就

雖則如此,聶夷中卻是一位人所共知的人物。他名以詩傳。在晚唐詩壇上,聶夷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詩人。
因為出身貧寒,仕途險阻,進退維谷,飽嘗窮因的辛酸與苦楚,對下層百姓的生括極為了解,對社會有深刻的認識,所以聶夷中的詩多傷俗憫時之作,多同情下層窮苦百姓,哀稼穡之艱難,對封建統治階級進行含蓄的諷刺。《唐才子傳》稱他的詩多“警醒之辭”,認為“裨補政治,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正《國風》之義也。”這個評價是頗為中肯的。例如他的《公子家》詩:“種花滿西園,花發青樓道。花下一禾生,去之為惡草。”既譏富家子弟之無知,又嘆世間有用之物遭拋棄,含蓄地譴責一種背悖情理的現象。《傷田家》詩云:“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寫得尤為沉痛,讀之感人。《田家》詩云:“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指斥剝削階級不知人民勞苦,只知奪取人民辛勤勞動的果實。又著名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全唐詩》一作李紳詩,一作聶夷中詩。即使確為李紳之作,所以被當作聶夷中詩,是因為這首詩從思想內容到風格,都與聶夷中詩相同。從聶夷中這此詩中可以看出,因階級出身,生活狀況不同,其愛憎、感情當然也不同。出身貧苦,同情貧苦勞眾,方能為勞動階級呼籲,其詩所反映的,才是勞動人民所需要表達的。聶夷中這樣的詩人,方可稱得上勞動人民的代言人。
聶夷中的詩,所存不多,《全唐詩》存其1卷。他精於古詩,深得古樂府之體。這正是反映勞動人民心聲的好形式,用語平白,通曉自然,近於民歌。用意委婉,憎愛分明,有補於時。所以《唐才子傳》稱其詩“正《國風》之義也”。。
聶夷中是一個有才華而命運不好的詩人,亦即《唐才子傳》所云“才足而命屯”。雖一生困頓,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他的詩將永遠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