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魁塔

聯魁塔

位於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

賢明山的標誌性建築,是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的聯魁塔。這座距今390年的高塔,塔身全部用大青石砌成,六面九層。底層每面闊2·63米,東西兩面各有一門。第二層至第九層,每層對開兩窗;塔頂作雙覆盆,上加塔剎作四相輪葫蘆頂。全塔統高23米,基礎堅實,外觀宏偉,是古塔建築中石塔營造法式的代表作。現為省級文保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聯魁塔
  • 位於: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
  • 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
  • 地位賢明山的標誌性建築
地理位置,名稱由來,建築結構,經歷歷史,其他,

地理位置

位於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

名稱由來

聯魁塔又名賢明塔、聯奎塔,曾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在知縣武新安的主持下重修。武新安《重修賢明山聯奎塔記》敘其始末,說他初見此塔,“見危石岩岩欲墜,不得上,即心欲新之。”到壬午歲,築學山精舍,延師課多士館,開門見山而塔之與接。“日家謂塔居離宮有文明象焉,宜新之;形家謂塔如卓筆橫掃千軍鋒須銳焉,宜新之;望氣者又謂為國培才必先培其鐘靈秀者,宜新之。”武氏雖不信日家之流,但作為地方官的責任,“塔雖圯而未廢,張而相之可也”,於是“庀材鳩工,謀所以治之”,是役得到鄉紳百姓的大力支持,於道光壬午年(1822年)六月動工,“閱月告成”。塔修聳一新後,武氏“抉蘚讀塔中石,始知塔名‘聯奎’”,奎星經文緯武,知前賢立是塔意深且遠,乃“祝此邦之人文蔚起,炳炳琅琅,聯珠聯袂,乾青雲直上者”, 又“拾級而登,為左右望,見環登皆山,環山見蓬蓬佳氣”,想到新城的年輕俊秀們刻苦攻讀後,能成為國家棟樑之材,然後“法雁塔故事”,在此塔內“勒名青玉”,忍不住仰天大笑
聯魁塔
聯魁塔

建築結構

聯魁塔全塔均為方塊巨石結構,為六面九層空心文曲星塔,高七丈(23米),底層的每面寬約八尺,中心對壁寬2.39米,六邊線條流暢,均向頂點中心互相支撐,在外表,沒有木結構材料可視見。塔在東西面各開一門,第二至第九層,每層對開二窗,每塔層間隔,都有約二尺寬屋檐狀的石板伸出塔體,以避擋雨水直接從窗內進入塔內,淋蝕塔內樓板。塔的菱角為屋檐狀邊角,每隻邊角都裝飾成稜角上聳狀。塔壁窗戶頂面的二隻頂角都砌飾呈波浪狀弧線,塔頂作雙覆盆,頂上置有石雕葫蘆頂塔剎,耐日曬雨淋及風霜冰雪的侵蝕。
聯魁塔屬於文昌星塔,無需供奉舍利,所以,與佛塔不同的地方就是不設地宮。塔基明顯地分成基台與基座兩部分。基台就是早期塔下比較低矮的塔基,沒有什麼裝飾。鋪設面積比塔底要大得多,基礎相當堅實。在基台上,還有承托塔身的座子,稱為基座。基座的石條為整座塔所見最長最大的方塊石條,上緣邊角成圓形,排列二層的基座園邊石條,使之與塔身有自然和諧的曲線美感,在建築藝術效果上,它使塔身更為雄偉突出。
塔身是古塔結構的主體。由於塔的建築類型不同,塔身的形式也各異。賢明塔的塔身均為較大方形石塊扣砌,形體挺拔,雄偉壯觀,塔體的每塊方形巨石呈交錯砌疊,石塊間均以堅韌的三合土為刀口灰,塔體的內壁嵌砌著呈螺旋形盤旋而上的石階梯,每層塔內都有格柵擱置在塔牆體的石孔中,上鋪樓板,觀光者可自此走上每一層瞭望全城,直至頂層。
該塔的塔頂俗稱塔剎,也是整座塔最美觀的部分,就塔剎的結構而言,它本身就是一座完整的古塔。塔剎由剎座、剎身、剎頂、剎桿等部分組成。賢明塔的塔剎在剎座上貫有以巨大的寶頂,作葫蘆形,全由石板扣砌而成,覆壓在塔頂上。塔頂砌作忍冬花葉形座,以承托剎身。剎身也是由圓環形相輪石柱製成,並與剎頂連成一柱,呈尖頂。遠望寶塔,蔚為壯觀,氣勢雄偉。

經歷歷史

聯魁塔經歷了多次戰火洗禮後,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進行過一次重修,修塔竣工後,時任知縣的武新安在欣然登塔觀光時, 寫下了《重修賢明山聯魁塔記》,其中道:“知前賢之立金標,樹赤幟,祝此邦之人文蔚起,炳炳烺烺,連珠連袂,於青雲直上者,意深且遠。而余也願諸君通籍,後發雁塔故事,勒名青玉,俾頂禮者誦千佛名經,則浮屠為寶笈”……
賢明塔整修後,又經歷鹹豐兵燹之災、以及民國末期的解放戰爭,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古塔顯得滿目滄痍,外表有很多地方的石條歪斜得凹凸不平,塔內的螺旋形石階僅剩破損的一層倖存。更不可思議的是,在十年浩劫初期,有人為了實現徹底“破四舊”,居然抱著炸藥包來到聯魁塔邊,打算把整座塔來個天翻地覆,塔南側的山腳下幾戶農戶得知後,就跑上山來,對此人說:“你‘破四舊’把塔炸掉我們沒意見,我們都是標準的貧下中農,我們的房子就在下面,要是石頭砸壞了我們的房子或砸壞了人,怎么辦?”此人一聽這話,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就抱著炸藥包回去了。
聯魁塔終於保住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聯魁塔被列為富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入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從建塔至今已度過了三百八十多個春秋,但仍然如一位顫嵬嵬的老人挺立著。
2008年,有關部門對聯魁塔進行按原樣全面整修,塔體的門面平整了,塔頂還安裝了避雷針,整座塔的菱角邊都用燈光配置好,
整修後的聯魁塔,基本保持著原貌和原有風味,為安全起見,石階與樓台修至四層處,夜間,賢明塔在燈光的照耀下,華光四射,成了新登的一處靚麗景觀。

其他

新登賢明塔,又名聯魁塔,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是新登迄今唯一一座倖存古塔。該塔位於古新登縣城南的葛溪對岸賢明山頂,離城廓三里,屬文峰塔類。
古塔,在我國分佛塔與文峰塔兩類。佛塔,源於古印度興建的年代,梵文音譯稱“浮屠”,在古印度就是墳冢的意思。文峰塔主要受風水學說的影響而產生的。
新登,自三國吳王武五年(226年)置縣至今,以歷1780多年,文化積澱十分深厚,相傳,唐時就有佛塔,最早有記載的是城北的通靈塔,在清鹹豐年間被兵燹所毀,明時還在城東的葛溪兩岸獅子山與戴家山建有筆峰塔和雙江塔,也均為文峰塔,在清鹹豐年間相繼被雷擊塔頂坍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十年浩劫中被人為徹底毀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