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煤帶

聚煤帶

聚煤帶指的是地質歷史時期形成豐富的煤層和含煤沉積物堆積的地區。該術語最早由蘇聯地質學家П. И. 斯捷潘諾夫 (П. И.Степанов)於1937年提出。他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各聚煤期中主要煤田多呈帶狀分布以及在若干地區煤炭資源特別豐富的現象,提出了“聚煤帶”和“聚煤中心”兩個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聚煤帶
  • 外文名:coal-accumulation belt 
  • 提出時間:1937年
  • 提出人物:П.И.斯捷潘諾夫
  • 特點:成豐富的煤層和含煤沉積物堆積
  • 學科:煤地質學
介紹,石炭紀聚煤帶,二疊紀聚煤帶,侏羅紀聚煤帶,白堊紀聚煤帶,第三紀聚煤帶,環太平洋聚煤帶,歐洲聚煤帶,聚煤中心,

介紹

1937年,蘇聯地質學家П.И.斯捷潘諾夫針對煤炭資源在全球分布的不均一性及同一時代聚煤盆地多呈帶狀分布的特點,提出了“聚煤帶和聚煤中心”學說。他將全球地質歷史時期中發生聚煤作用的主要時期,劃分為3個區,即以石炭紀聚煤作用為主的聚煤區,以二疊紀侏羅紀聚煤作用為主的聚煤區以及以晚白堊世和第三紀聚煤作用為主的聚煤區。每個區又劃分若干聚煤帶。
斯捷潘諾夫以大量統計資料為依據,證明聚煤作用和煤炭資源的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這一論證推動了煤地質學的發展,但當時限於科學水平和實際資料的局限性,對聚煤作用的規律缺乏地質分析,聚煤帶的劃分也有較大的主觀性。
50年代以來,開展的關於全球聚煤規律的研究,以地質因素的探討為重點,綜合分析古氣候、古地理、古構造和古植物條件對聚煤作用的影響。蘇聯地質學家А.И.葉戈羅夫對此有較系統的論述,認為每個地質時期皆存在過類似於現代的氣候分帶,即赤道潮濕帶、南北兩個乾旱帶和兩個溫暖潮濕帶。已知的煤田、煤產地皆分布在該時期的潮濕氣候帶中,形成聚煤帶。在地史過程中,由於大地構造條件和氣候帶的不斷變化,聚煤帶的位置也隨之發生變化。

石炭紀聚煤帶

石炭紀煤炭資源集中在北半球北緯30°~60°之間,基本上呈緯向分布。該聚煤帶中著名的大煤田有中國華北聚煤區的渭北、沁水、大同、京西、開灤、太行山東麓等煤田,俄羅斯的基澤爾、莫斯科近郊等煤田,哈薩克斯坦的卡拉乾達、埃基巴斯圖茲煤田,烏克蘭的頓涅茨煤田,波蘭的盧布林、上西里西亞煤田,德國的魯爾煤田,法國的薩爾-洛林煤田,英國的南威爾斯、約克郡-諾丁漢郡、蘭開夏郡煤田,美國的阿巴拉契亞、伊利諾伊、密執安、西部等煤田。上述煤田均為近海型煤田,面積大,含煤岩系穩定、旋迴結構明顯、含煤性好、儲量豐富、可多達數百至數千億噸。因此,該聚煤帶為全球最重要的聚煤帶。在石炭紀,由於南半球大陸冰川廣布,影響植物的繁殖和煤炭的聚積。

二疊紀聚煤帶

二疊紀煤炭資源集中在東半球,並呈經向分布,以近海型煤田為主。中國華北聚煤區的二疊紀與石炭紀是一連續的聚煤過程。該聚煤帶中著名的大煤田有中國華北聚煤區的兗州、豫西、淮北、淮南等煤田,華南聚煤區的黔西、湘贛等煤田,俄羅斯的通古斯、庫茲涅茨克、泰梅爾、伯紹拉等煤田,印度的比哈爾邦煤田,澳大利亞的悉尼、鮑恩等煤田和南非煤田,莫三比克煤田,尚比亞煤田,辛巴威煤田以及南極洲煤田等。其中,南半球各煤田含煤岩系的特徵有許多相似之處,再結合其它證據,有人認為可能當時曾存在過一個統一的岡瓦納古陸聚煤區,後因古陸解體,部分煤田隨板塊漂移,才分布在目前不同的大陸上。

侏羅紀聚煤帶

早中侏羅世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亞洲北部的中、高緯度地帶,以大小不等、含煤性各異的內陸型煤田為主,並呈緯向分布。該聚煤帶中著名的大煤田有中國的準噶爾、吐魯番、鄂爾多斯、大同-寧武等煤田,俄羅斯的南雅庫茨克、伊爾庫茨克、坎斯克-阿欽斯克等煤田以及哈薩克斯坦煤田等。北美地區侏羅紀處於乾燥氣候帶範圍,基本未發生聚煤作用。

白堊紀聚煤帶

分兩個帶,①晚侏羅早白堊世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亞洲東北部中、高緯度地區,以內陸型煤田為主,該聚煤帶中著名的煤田有中國的阜新、鐵法、霍林河、伊敏河、鶴崗、雞西、雙鴨山等煤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連那、葉尼塞河下游、布列亞、蘇昌等煤田。其它地區因當時氣候乾旱,聚煤作用微弱;②晚白堊世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北美洲西部,該聚煤帶中著名大煤田有加拿大的艾伯塔煤田,美國落基山前緣的格林河、尤因塔、猶他、聖胡安等一系列煤田。上述煤田大體呈南北向分布,延綿長達2000餘公里,不少煤田適宜露天開採,煤炭資源量以萬億噸 (1012t)計。

第三紀聚煤帶

第三紀煤田絕大部分為中小型內陸型煤田,且其煤炭資源主要為褐煤。某些煤田有巨厚的煤層賦存。第三紀煤田在全球分布廣泛,但大部集中於環太平洋、歐洲兩個聚煤帶中。

環太平洋聚煤帶

該聚煤帶中的著名煤田有中國東部沿海的撫順、黃縣、茂名、百色、昭通、小龍潭及台灣、海南島等煤田和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煤田,北美洲加拿大和美國西部瀕太平洋地帶的煤田,南美洲哥倫比亞和巴西的亞馬遜河上游煤田以及智利等國的一系列煤田。

歐洲聚煤帶

該聚煤帶中的主要煤田有烏克蘭的第聶伯爾煤田,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地中海沿岸希臘和義大利的煤田,以及德國的萊茵煤田等。

聚煤中心

聚煤帶內煤炭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每個聚煤帶可有若干個聚煤中心,①石炭紀聚煤帶內有中國華北聚煤中心、西歐聚煤中心、北美聚煤中心;②二疊紀聚煤帶內有中國華北聚煤中心、華南聚煤中心、澳洲東部聚煤中心、非洲東南部聚煤中心;③侏羅紀聚煤帶內有中國西北聚煤中心、鄂爾多斯聚煤中心、俄國西伯利亞聚煤中心; ④白堊紀聚煤帶內有北美洲西部聚煤中心; ⑤第三紀聚煤帶內有德國聚煤中心等。
為探討煤炭資源在地殼中有規律分布的原因,揭示各聚煤條件的內在聯繫,指導對煤炭資源的尋找,許多學者提出了各種假說,但迄今尚有許多問題有待深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