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寶盆(中國民間傳說中寶物)

聚寶盆(中國民間傳說中寶物)

聚寶盆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一個寶物。傳說明初沈萬三致富原因是由於擁有聚寶盆。這個典故來自於周人龍的《挑燈集異》:“明初沈萬三微時,見漁翁持青蛙百餘,將事銼剞,以鏹買之,縱於池中。嗣後喧鳴達旦,貼耳不能寐,晨往驅之,見蛙俱環踞一瓦盆,異之,將歸以為浣手器。萬三妻偶遺一銀釵於盆中,銀釵盈滿,不可數計,以錢銀試之亦如是,由是財雄天下。”

明代洪武年間建造聚寶門時,地基下陷反覆建造依然建築不成,明太祖朱元璋知曉此事後令謀士算卦,說城牆基礎有怪獸專門吃土吃城牆磚,需要在城下埋一個聚寶盆以鎮壓,朱元璋下旨徵收沈萬三的寶物聚寶盆並埋於城門之下,果然建成,該門因此得名“聚寶門”。

而後,由於聚寶盆傳說中可以使其中的財寶不斷倍增的美好寓意,而被用作“招財進寶”,“滋生財富“的家居風水擺設。聚寶盆因為其傳說吸財寓意,及納財物的功能,與”金蟾蜍“、”招財貓“被列為重要的招財風水擺件。在中國,特別是江南漢族中的民俗,聚寶盆即為鎮宅之寶。因沈萬三,居江南周莊之故。實際上聚寶盆起源於江南水鄉周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聚寶盆
  • 分類:寶物
  • 地區:中國
  • 來源:中國民間傳說
  • 擁有人:沈萬三
傳說一,傳說二,傳說三,傳說四,傳說五,

傳說一

:沈井村
羊莊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許多神奇之傳說,其中沈井村“聚寶盆”之說傳遍大江南北。
聚寶盆聚寶盆
聚寶盆
據傳,明朝洪武年間,沈家村有個財主沈萬三,家有土地九頃,雇用長短工10多人。有一年逢大,草木將要旱死,這時沈萬三家中的割草傭人,每天都割一捆油綠鮮嫩的草,日子長了,沈萬三感到很奇怪,就問割草人:“天這么旱,怎么割來這么多好青草”。當時,他沒把割草的地方如實告訴東家。沈萬三一連幾天,跟隨割草人後邊,偷看著,見他每天都在沈家村北一華里處的沈家橋底睡覺,睡到中午無人時,才去村北牛蛋山上去割草。一天,沈萬三強令割草人領他去割草的地方,一看嶺上有一片圓形的草地上長著綠油油的草,於是就讓割草人割,割後隨即又出來了,割得快,長得快,沈萬三感到很奇怪,左思右想明白了,此山西南靠鳳凰山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第二天帶著兩人到那裡挖出了一個鐵盆。後來沈萬三買了一頭豬用它餵豬,豬長的很快,把豬殺了以後,就用此盆洗手洗臉,一次沈萬三的兒媳婦洗臉時,不慎把一戒指丟進盆中,越撈越多,沈萬三知道後,認為此盆是件好東西。當時傳說山上有個看寶洞,洞內有看寶的毛人住在裡面,自從沈萬三得寶後毛人就走了。洞內三間屋大的空隙,至今尚存。沈萬三得寶後,藉助寶盆的財力。為村民打了72眼井,鋪路架橋造福村民。數年後,長江決口,朝內推測某地方一定出現寶貝(據說一出現寶貝長江就要決口),皇帝下告示“誰若能堵住長江決口,就賜給誰高官厚祿”,沈萬三知道後,揭回告示,帶著聚寶來到南京與皇帝講好條件,皇帝隨口答應“四更借、五更還”。沈萬三來到決口處,拿出“聚寶盆”往盆內放一把土,放到決口後,立即堵住決口。然後,沈萬山去朝內討取高官厚祿,併到五更去取“聚寶盆”,誰知道等到天明,才打四更鼓,據說這是皇上為了騙取寶物將五更改到四更,南四北五的說法以此說起。沈萬三到朝內就被扣住,問他得寶的情況。並說他得寶不獻,罪該萬死,前輩該斬,後滅九族。把沈萬三家的墳墓掘成了坑(今沈井村內的大水坑,就是原沈家的林地),沈井村的百姓聽說沈萬三得寶不獻,犯了滅門之罪。有的外逃,有的改名換姓,沈家從此絕後,沈家村的水井也被填平。
後來,遷此定居的人們,為了不忘沈萬三的恩義,流傳後世,永不泯滅,又把該村易名為沈井村,但至今沈井村沒有一家姓沈的。沈萬三當時的住宅在沈井村東南角,在大躍進時期,沈井村的魏某在平整土地時,一钁揭開一眼神秘的井。井深12米,直徑1.5米,水位2.1米,石砌結構完整,表層風化變黃,這眼古井就是當年沈萬三用過的水井。
“聚寶盆”堵住長江決口後,成為大土原,後來就在上面搞建設,傳說“聚寶盆”已落在南京中華門底下,民國時期,國民黨當局聽說沈萬山的“聚寶盆”在中華門底下,就下令挖洞取寶,結果挖了能住一個連的大洞也沒找到寶盆,據說寶盆又回了沈井村,後來做防空洞用(1985年人民畫報已做過介紹)。
至今,沈井村北牛蛋山的小丘嶺上還有個小坑,坑內直到現在還不長草。

傳說二

:華氏夫婦
與遼寧省遼陽太河寺相距不遠,尚存有一著名古剎棲雲寺的遺址。據碑文記載,棲雲寺建於元代,清末發展為遼陽第一大禪林,五進殿堂,廟貌巍峨,香火興旺。至今雖然只有古井尚存,遺蹟可尋,卻不失為假日出遊的好去處。寺後的寶鏡山如牆似壁,山上寸草不生,石平如鏡,故稱為寶鏡山。而山腰以下及棲雲寺周圍,卻有數千畝茂密的黑松林,堪稱是遼陽的一大奇觀。關於這片松林,也有一個傳說。
明初,潘村街(今明光市潘村鎮)來了一戶逃荒人家,男的推著一輛獨車,車上有一床鋪被、幾個陶製壇罐和黑粗瓷碗,女人肚子挺得高高的,看樣子又有了六、七個月的身子。小車上還坐著兩個孩子,一個四歲、一個兩歲,都是男孩,男的姓華,叫華良,女的姓梁,叫梁花,他們是打山東逃荒過來的。夫婦倆在街東的一個財神廟裡安了家。這財神廟只是一間丈把長寬無讓無窗的破廟,一尊半人高的木雕財神像,長年無人侍奉已歪倒在一邊,厚厚的浮灰已糊住了這菩薩的鼻子眼。
華良和梁花一連兩天,掃的掃,洗的洗,將小小破廟的地下、牆上打掃得乾乾淨淨。山牆頭還壘了口露天灶生火做飯,大人叫、小孩鬧,嗨!這就成了一個家了。女人家的心細,她修補了神台,洗淨上神像,將財神立在台上,扶擺端正,還買了兩炷香,一邊拱手作揖,一邊祈禱著。一家人和財神爺作了伴。
這華良是個莊稼人,耕耙收種、叉把掃帚揚場杴,樣樣拿得起,還有一身使不完的勁,沒幾天就被街上潘老保險金家雇為夥計。這梁花雖是個小腳女人,但做得一手好麵食,發出的饅頭能當球拍,擀出的麵條厚薄長寬一刷齊。今晚切的面,明早也不會粘在一塊兒。只在潘老爺家露了一手,一個潘村街從南到北已無人不曉了。開始時誰家想吃梁花的手擀麵,就上門去請。面擀好了,東家大都送她一碗半碗麵粉做工錢,小日子也就湊合著過了。可這梁花是個帶身子的女人,眼看著肚子一天天大起來,東走西顛的也不太方便。潘太太給出了個點子,她借梁花十斤麵粉,讓梁花每天在家擀麵條,門口擺個攤子,誰家要吃麵條就上門來買。就這樣,潘村街頭從此有了家麵點店。那財神廟自從住進了他們家,神台上開始隔三岔五地有人來上香,後來漸漸地香火不斷了。
一天夜裡,華良睡夜突然醒了,再也睡不著。他爬了起來,推醒了正在熟睡的梁花,說:"快醒醒。我剛才做了個夢,夢見在耕田時耕出個大瓦盆,還沒等我拾起,過來一個白鬍子老頭。老頭說這是個寶盆,若往盆里放粒米,不一會就能變成一盆。用得好,會給人帶來幸福;用得不當,會讓人家破人亡。還沒等我說話,老頭就化作一陣煙飄走了。這夢不知是凶是吉?"梁花累了一天,本來睡得正香,被丈夫推醒,有點煩,說:"管他哩。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說完翻個身又呼呼睡著了。第二天天亮後,東家叫華良套牛耕田。老牛一趟沒到頭,鐵犁翻出了個大瓦盆。華良忙撿起瓦盆,揩去泥,看了看,普通的一個瓦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歇歇後,華良把瓦盆抱回有,交給梁花,高興地說:"昨晚的夢應驗了,我耕地還真的耕出了個寶盆。"梁花看到丈夫抱回一個盆,翻了個白眼道:"你是打著不走牽著倒退。我前兩就跟你商量著買個盆回來,你還說家裡的盆只有個裂口子,用繩箍一下還能用。今天誰讓你買了?是撿著便宜了吧?"華良說:"昨晚我跟你說夢裡的事,你忘了?真是耕田耕出來的,說不定真是個寶盆。"梁花接過瓦盆,翻來調去沒看出什麼特別,以為是丈夫編故事哄人,順手往桌上一撂,就聽"噹啷"一聲,發出金屬的撞擊聲。兩口子同時一驚:"哎呀!真和普通的盆不一般。"華良順手抓了一把黃豆撂在盆里,只見盆里頓時起了層霧氣,不一刻成了滿滿一盆黃豆。華良高興得蹦了起來。他把黃豆倒進一隻口袋,又抓了一把黃豆放在盆里,不一會又是滿一盆;又把盆里的黃豆倒進口袋,仍抓了一把放在盆里,又是滿滿一盆。就這樣一連三盆,華良還要變。梁花冷靜下來,阻止住華良說:"你把昨晚的夢再細說一遍。"華良把昨晚的夢詳細重複了一遍以後,盯著梁花問:"怎么啦? "梁花說:"這盆應當用來和面用,咱要靠辛苦持家,不能靠取巧生財,不勞而獲。否則這個家會有災禍。"梁花立了條規矩,這盆里除每天和面外,不能往盆里放其他物件。華良向來都是聽老婆的,這次自然也不例外。
從那以後,華良還是乾他的夥計,梁花還是賣她的麵條。不過,,擀完麵條,抓把麵粉放在盆里,第二天還是和一盆面,就這樣每天都能從盆中變出一盆面來。
有天晚上,華良趁梁花睡下了,悄悄放了一個銅錢在盆里。第二添梁花正在和面做生意,發現盆里滿滿一盆銅錢。她知道是華良乾的,來了氣,跑到屋裡把華良從被窩裡拽了出來,發起了脾氣:"你是要錢,還是要這一家老小平安?"華良憨憨笑著:"錢哪有老婆孩子好呢。"梁花餘氣未消:"那你幹嘛背著我弄這黑心錢?" 華良說:"我根本沒想要,不過是好奇想試試。"梁花說:"那好。你去找工匠,我們就用這錢,把財神廟修復一新,再給財神爺鍍個金身。"
一晃又是一年過去了,華良和梁花攢了不少錢。他們接著財神廟往東蓋起了三間像樣的房子。華良還是在潘老爺家當夥計,梁花也還是每天和面賣麵條。這年,夏蝗成災,飛蝗蔽天,所到之處,禾麥皆無,十戶人家有五戶討飯,路邊、山坡的榆樹皮都被剝下充飢。這樣下去肯定會餓死許多人。梁花和華良商量著,從明日起向災民發放饅頭,每人每天兩個。第二天天沒亮,梁花就蒸了一鍋饅頭,倒在一個大盆里,然後拿一個饅頭放在聚寶盆里,不一會變作了一盆饅頭。如此反覆著,天快亮了,雪白的饅頭已堆滿了一大籩。華良帶著大兒子分頭在路口向過往討飯人和貧苦人轉告,財神廟梁花向災民發放饅頭。人們一傳十、十傳百,財神廟前排起了長龍。災民們手捧著雪白的饅頭,對梁花感激不盡。就這樣每天在梁花家門前都有成千災民領食饅頭,整個潘村無一人餓死。貧苦人家都說華良和梁花是神仙派下凡間救苦救難的菩薩。那些富戶人家中,開始有人注意華良一家了,他們對梁花每天發放饅頭感覺蹊蹺。百里之內小麥基本絕收,華良家哪來那么多的小麥面?每日發饅頭上萬個,需要蒸多少鍋啊,可怎么不見梁花家煙囪冒煙呢?人們納悶,好奇,不斷增了些猜疑。大老爺們中有問華良的,問他哪來那么多麵粉;老太太、小媳婦們有問梁花,問她蒸上萬隻饅頭要多長時間。每當人們問華良時,華良總是憨憨一笑,說:"咱媳婦有能耐。"每當人們問梁花時,梁花也都笑著說:"連鍋蒸省時間。"潘老爺是個心裡做事的。一天他到華良家送工錢,一進門就說:"他大嫂子,今是災年,你家也是憑手吃飯,天天接濟災民,我估摸著你積攢已用差不多了,今年的錢提前算給你。"說著從搭褳里掏出三吊錢放在桌上;同時兩眼像是安了軸,四處亂轉,一沒看到糧垛,二沒看到大鍋,三沒看到大蒸籠。離開華良的家後,潘老爺神乎其神地說梁花是天上下凡的救世菩薩,一盆一籩的大饅頭揮手就來,根本不用麵粉、不上籠、不生火。
人們越傳越神,許多人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一是一睹活菩薩尊容,二是要買幾斤梁花親自擀的麵條帶回去,說是吃了這麵條百病不侵。梁花每天不多不少就做一盆面生意。梁花掙的錢攢著,攢多了,夠辦一件像樣的事了,就全拿了出來。潘村有了像樣的蒙館,那是華良和梁花兩口子捐的款;潘村有座像樣的石拱橋,那也是他們兩口子捐的款。
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華良和梁花都老了,三個兒子華龍、華虎、華豹也都相繼成了家,沿著老房往東,山連山每家三間房。老大在街上開著飯館,老三在街上開著布店,只有老二華虎繼承父業,耕種著家裡的十幾畝田。因為附近上百里的人都十分敬重梁花,三房媳婦也是對婆婆敬重如神。三個兒子雖各有家業,但仍是同鍋舀勺,一個大夥食攤子,三個媳婦不要燒不要弄的,也落得自在。一日梁花突然得了怪病臥床不起,話也不能說,急得華良團團轉。一輩子都是梁花指揮這個家,他只能幹個呆事,梁花要撒手去了,他也得跟著。梁花最放心不下的是那聚寶盆。她擔心三個兒子和三個媳婦得了此物,會貪得無厭。她叫過華良,用手指指盆,比劃著名手勢交待後事。她想說的意思是,老大得飯店產業,老三得布店產業,老二有田種,三個都能過得去,留著這盆不會有好處,不如把它埋入地下,免得惹下禍端。可這華良腦瓜轉得慢。他誤把梁花的話理解成老大飯店、老三布店都需要錢周轉,老二種田每年只需種子,這盆誰也不給,有他管著。梁花死後,華良分別給了老大、老三每人50錠銀子,給了老二一口袋麥種,三個兒子分灶起伙,各過各的了。老二華虎辛勤地耕種著他所得的十幾畝地,服侍著老子。老大老三開著他們的店,他們每人得了50錠銀子,見老頭子跟老二過日子,而老二兩口子只分得一袋麥種,為什麼也很樂意,不吭不響?越想越懷疑,是不是老頭子另外留了家財給老二。老大老三兄弟倆逼著老頭子,問到底留了多少銀子給老二?華良被逼得沒辦法,說出了實話。三個兒子才知道父親有個聚寶盆。老大想,這聚寶盆要是歸了我,天下還有誰比我富呢?老二想,天下哪有不勞而獲的美事呢?你今天不勞而獲,明天還不知要損失些什麼呢!我可不要什麼寶盆。老三心想,這聚寶盆不能讓老大一人得去。他提出這聚寶盆要三兄弟輪著用才合理。
聚寶盆聚寶盆
經過一番爭論,才講定由老大華龍先用聚寶盆,以後每家用一天。老大華龍兩口子樂滋滋地把寶盆抱回家,忙不迭地先把一錠銀子放進盆中,不到一刻變成了一盆;倒在地上,再變一盆。就這樣兩口人不停地忙著,反覆地倒著銀子,銀子越變越多,越堆越高,到了半夜,整個三間屋子全堆滿了,這兩口子還在不停地變,不停地倒,不停地堆。突然"轟"地一聲,四面牆被擠崩潰了,屋頂塌了下來,兩口子都被埋在了銀子堆里。老三兩口子半夜沒睡,只等天亮過去要聚寶盆,突然聽到"轟 "地一響,慌忙跑出來看,只見老大家屋塌了。這時老二和老頭子也都聽到了響聲。兩家人一起過來,在倒房的廢墟里又扒又摳。老三想找的是寶盆,老二和老頭子想的是要救人。這樣,一直扒到天亮,老三沒找到盆,老二和老頭子也沒找到人。倒房堆里,除了破磚碎瓦之外,根本扒不到銀子,而只是一塊塊狗頭石。這時華良想起了當年的夢,夢裡白鬍子老頭說過:"使用不當,會使人家破人亡。"這話全應驗了。

傳說三

:沈萬三
沈萬三本來的名字叫沈富,浙江南潯人。自小上過私塾,讀過《四書》、《五經》,長得蠻機智聰明。他父親沈佑靠捏粉玩具為生,挑副小擔頭穿街走巷,平時省吃儉用,積得一些錢財,在南潯買了幾間房子和幾畝土地,種田兼經商。家裡缺少人手,沈萬三停學幫助父親看店,打打算盤記記賬,年紀輕輕早出道,成了一個很能理財的生意人。
沈萬三沈萬三
有一年新繭上市,沈佑收購到幾十擔新繭,就差沈萬三帶了個夥計到盛澤去轉手導買,想賺一筆錢。
盛澤是著名絲綢產地,人口很多,集市繁華。鎮上有好幾家妓院,一到晚上便開出一條條張燈結彩的畫舫彩船,為那些買繭客商夜裡享樂提供方便,上船來吃花酒、聽曲子、擲骰子,或者擁抱著花枝招展的妓女,在內艙宿花眠柳。涉世未深的沈萬三,被龜奴拉到彩船上吃酒賭博,一夜工夫,賣繭得來的銀子輸得精光。
四書四書
沈萬三身無分文回到南潯。夥計一見沈佑,就一五一十講了原由。沈佑氣得鬍子發豎,將沈萬三捆綁痛打,逐出家門。沈萬三就此落難,到處流浪乞討度日。臨近年關,他來到崑山千燈鎮,這時家家戶戶都宰雞宰羊忙著過年。他走近一戶人家,還沒開口要飯,忽然門開了,從裡面扔出一堆雞毛來,正落在腳跟前。沈萬三一看,不能吃,不能賣,氣得要命。可是,一大把色彩艷麗的公雞毛吸引了他,他猛然想起了父親早先的手藝行當,用公雞毛也可以製作玩具的。於是,他就收拾起雞毛,並用泥土來代替小粉(汰麵筋濾出來的麵粉),心靈手巧地製作出了幾件泥雀雞,一下就被孩子們買走了。
沈萬三有了活命的辦法,就在千燈制賣泥玩具度日。三春的一天,沈萬三到鎮外的一個泥塘邊挖泥,發現有個農民在捕捉青蛙。他上前勸阻說:“青蛙是保護莊稼的神物,不可隨意捕殺,趕快放掉吧。”
這個農民瞪了他一眼說:“我懂!可是眼下青黃不接,家中斷吃缺喝,只好捕殺青蛙賣了過活。”
沈萬三掏出了一把賣泥玩具得來的錢,交給農民說:“這些青蛙就賣給我吧!”
農民接過錢,把一串青蛙交給了沈萬三,當即被他全部放回池塘。
當天晚上,沈萬三夢見幾個青衣人向他作揖說:“謝謝你救了我等性命,日後定當報答大恩大德。”
過了幾天,沈萬三到湯家濱賣泥玩具,看見個老人扳罾網,扳來扳去,網網落空。沈萬三覺得奇怪,上前說:“老阿爹,我來試試看。”他手氣好,扳了三次,次次有魚。可是,第四次卻扳到了一隻泥瓦盆,盆里還有幾隻青蛙,“呱呱”地叫個不停。他將罾網往外一透,連盆帶蛙拋入水中。第五罾扳起來,誰知網裡還是老樣子:一隻泥瓦盆,盆里幾隻青蛙,“呱呱”叫。他又扳了一罾。結果仍然是一隻泥瓦盆,和幾隻鳴叫不停的青蛙。
老人開口了:“把盆留下來,做個鴨食盆。”
沈萬三把泥瓦盆撈起來,交給了老人,告辭離開。
老人住在一條破魚船上,身邊有一個十八歲的孫女張秀英一起生活。孫女按照老阿爹的吩咐,抓了幾把穀子放進泥瓦盆餵鴨。誰知鴨子還沒有吃,盆里的穀子一下變得滿滿的,越變越多,淌了一船艄。秀英驚慌得要趕緊喊老阿爹過來看個究竟。
老人從谷堆里取出泥瓦盆,端詳了好久,看不出個子醜寅卯。這當兒正好沈萬三賣完泥玩具路過這裡,老人一眼認出了他,捧著泥瓦盆上岸攔住說:“小伙子,怪了怪了,穀子放到盆里怎么會變多呢?”
沈萬三反問:“這是真的嗎?”
老人把泥瓦盆放到地上說:“不妨再試一試。”
沈萬三隨手將賣掉泥玩具得來的幾枚銅錢放進盆里。一眨眼,泥瓦盆變出了滿滿一盆銅錢。沈萬三。老人和秀英頓時看得發獃,異口同聲說:“我的天哪,這是個聚寶盆哇!”
有了聚寶盆,三口子也就變了一家人。老人見沈萬三眉清目秀,聰明勤快,就招他做了孫婿。一家子守口如瓶,用金子、銀子放在聚寶盆里,變得金銀實在沒處藏了。有道是:家有黃金外有秤,瞞得了初一,瞞不了十五。傳出去不太平。於是商量著尋找一個不為外界注意的地方,隱居起來過幸福生活。
主意拿定,三人載著一船金銀,沿著吳淞江往南搖呀搖,經過幾番選擇,來到周莊鎮東垞村,發覺這裡偏僻,交通閉塞,簡直與世隔絕,就此定居下來。

傳說四

:河北省曲周縣
相傳曲周縣城西一戶人家,夫妻倆老來得子,怕養不活就給孩子起了個名字叫屎蛋。由於家貧,屎蛋剛七歲就上村邊拔野菜回家餵豬。
由於家家都拔野菜餵豬,村邊的野菜長不起來就被人拔走了。屎蛋每天都要跑許多路才能拔上一筐野菜。
有一天,屎蛋在嬤嬤幢財神廟對面的山谷里發現了一個不大的土坑,裡面長滿了野菜。他很快就拔滿了一筐,高高興興地回家。第二天他到那個土坑一看,裡面的野菜又長起來了。這樣他每天都能拔到一筐野菜。
村里人看到屎蛋每天都能拔那么多野菜,都很眼饞。於是有人問他從哪裡拔的野菜,屎蛋很誠實,就如實告訴了他們。這樣大家每天都到那裡拔菜,並且不管去多少人,人人都能拔滿一筐。大家都很高興。
可是裡面有一個自私的人。他想,這個坑裡面一定有寶貝。於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帶上杴鐝到坑裡挖起來。挖了半天,什麼也沒有挖到。最後發現一塊石頭,挖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個豬食槽。這個人一看破豬食槽又笨又重也沒有什麼用,就垂頭喪氣地下山去了。
第二天大家再去拔菜,發現土坑裡被挖地亂七八糟,野菜都沒長起來,地上只有一個破豬食槽。大家都罵罵咧咧地到別的地方割草去了。屎蛋感到很傷心,就在土坑上哭了起來。這時,他面前出現了一個白鬍子老爺爺。老爺爺對他說:“孩子別哭,豬食槽也是寶物”。就在屎蛋眨眼的功夫,老爺爺就不見了。屎蛋回家告訴了父母,父母說家裡的豬食槽碎了,正好沒有豬食槽,就搬回家來餵豬吧。
等他們將豬食放進豬食槽的時候,發現豬吃飽了,可是豬食槽里的豬食沒有減少。屎蛋和父母這才相信豬食槽是個寶貝。後來他們無意中發現豬食槽里放進什麼就能變什麼。有了這個寶貝,他們一家過上了幸福生活。

傳說五

:長安古渡口村
漢長安城古渡口村,為西漢時長安城廚城門遺址。據當地傳說:漢惠帝修廚城門時,由於地處渭河南岸,地下為沙土地,地基不好築,連建三次,都倒了。於是找到“聚寶盆”,埋於廚城門之下,廚城門方得建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