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望·鮑斯高神父

聖若望·鮑斯高神父

聖若望·鮑思高(San Giovanni Bosco, 1815年8月16日—1888年1月31日),1815年鮑斯高神父在義大利北部的都靈16英的小鎮碧基新堡出生, 家境清貧, 兩歲父親病逝, 幸有慈祥而虔誠的母親, 教授他認識天主的信仰。他雖然出身貧寒,但借著堅強的奮鬥, 聰穎的領悟力, 終可接受高深的教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若望·鮑斯高神父
  • 外文名:San Giovanni Bosco
  • 出生日期:1815年8月16日
  • 逝世日期:1888年1月31日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

個人簡介

晉升鐸品後, 從乃牧靈和福傳工作。 1 8 5 7 年創立慈幼會, 不久又創立了聖母進教之佑修女會。有教無類、 作育英才是鮑斯高神父辦學的宗旨, 特別是引導叛逆的青少年, 重納正軌。他是教育家及青年的導師, 他帶給全世界不可勝數的男女學童, 得到新穎的知識技能和純潔的基督精神。

個人經歷

這是華道角,亦是整個慈幼家庭的核心所在。 1875 年,首批傳教士是在這裡被派遣出外傳教的,直到今日,所有慈幼會的傳教士也在這裡受派遣到世界各個角落去的。
鮑斯高神父於1844 年的夢境中已看到這座聖殿了。
聖若望·鮑斯高神父
一位女牧童叫我向南面看看,我看到一處種滿了玉米、馬鈴薯、捲心菜和其他疏菜的田園。 「再看一遍!」我再看之後,見到一座宏偉的大聖堂… …。在裡面掛著一張橫額,上面用拉丁文寫著幾個大字:Hic Domus mea, inde gloria mea。意即:這是我的家,從這裡將發顯我的光榮。
我於是記著這塊種滿了馬鈴薯和玉米的地方。我很快就發現這正是青年中心外面的那塊田地,從此,我就稱它為「夢境之地」,即現在聖母進教之佑大殿所在的地方。
1862 年,我對賈理哀勞神父說:聖母希望我們以『進教之佑』的稱號來恭敬她。因為現在時勢不好、環境惡劣,我們十分需要聖母的幫助和保護公教的信仰。我們要在這裡建一座聖堂,那將是一座雄偉、敬禮聖母的聖堂。
我於是選了Antonio Spezia 工程師來建設這座聖殿。他採用了威尼斯聖佐治大教堂的外牆設計;聖堂的圓頂上有聖母的雕像;兩座鐘樓;在外牆上有八位聖人,而在每個鐘樓上有天使;在外牆的中間有耶穌與兒童的塑像;在下面有聖若瑟和聖類斯。在鐘上面有杜林的主教、聖默示(Maximus) 和聖方濟沙雷氏主教;外牆正上面,有杜林市的三位殉道者: Solutor, Adventor 和Octavian。
政府官員批准了這個設計,但他們覺得稱它為「進教之佑」大殿卻有些不妥,我照樣讓他們去談論,但我仍堅持用這稱號。
我將建築的工程交託給Charles Buzzetti,他是我在廿年前所遇到的一位磚匠,但現時已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築商了。
財務長安琪‧沙維豪神父卻不希望我開始建這聖堂,因為我們沒有錢。但我對他說:「我們在哪個時候是因手上有錢才開始我們的工作呢?我們要讓上天去安排呀!」當Buzzetti 向我索取首批的建築費時,我將我口袋內所有的錢、八毛錢,都放在他的手中! Buzzetti 驚愕地望著我,但我對他說:「不要怕,聖母會送錢給我的。」
她真的送錢給我。當這座宏偉的聖殿於1868 年落成及祝聖的時候,我清楚地記著:這個聖殿內每一塊磚頭,都代表著聖母所給予的恩寵。當時杜林的報章這樣記載著:這座聖殿是由窮人所建,亦為窮人而建的。
文章中的“我”是指聖若望·鮑斯高神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