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儒教別名)

聖教(儒教別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聖教,又稱儒教,語出逸詩“湯降不遲,聖教日躋”。聖教是以孔子為先師,聖人神道設教,「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倡導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國家宗教。聖教以十三經為宗教經典,以古代官僚機構為宗教組織,以孔廟、泰山、宗廟為朝聖地,以祭天、祭祖、釋奠禮為宗教儀式。隋唐以來,佛教也自稱聖教。唐太宗曾作《大唐三藏聖教序》。因此有孔門聖教和佛門聖教的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教
  • 又稱:儒教
  • 先師:孔子
  • 倡導: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
孔門聖教,神道設教,聖教聖經,聖教教義,佛門聖教,羯磨、輪迴、涅槃,八正道,小說,新世紀布袋戲組織,

孔門聖教

漢朝大儒王充云:「孔門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聖教」,「儒生之性,非能皆善也,被服聖教,日夜諷詠,得聖人之操矣。」唐玄宗為《孝經》註疏曰:「凡為人子,當須遵承聖教,以孝事親,以忠事君。」

神道設教

孔門以神道設教,「神者,微妙玄通,不可測量,故能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知周萬物,樂天知命,安土敦仁,範圍天地,曲成萬物,通乎晝夜,此皆神之功用也。作《易》者因自然之神以垂教,欲使聖人用此神道以被天下,雖是神之所為,亦是聖人所為。」「神道微妙,寂然不測。人若能豫知事之幾微,則能與其神道合會也……言凡物之體,從柔以至剛,凡事之理,從微以至彰,知幾之人,既知其始,又知其末,是合於神道,故為萬夫所瞻望也。萬夫舉大略而言。若知幾合神,則為天下之主,何直只雲萬夫而已,此知幾其神乎者也。」「聖人之神道設教,觀乎天而得之,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天之所以為天也,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聖人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陰陽所育,稟氣呈形,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雲雨,春夏以生長之,秋冬以殺藏之。斯則德刑之設,著自神道。聖人處天地之間,率神祇之意。」儒者們認為,上帝給人類指派了君和師,讓他們來教化、治理上帝的子民。儒教信奉的最高神,是天。 在儒教經典中,和天相等的另一稱號是上帝,或稱帝,天帝。皇天上帝的名稱來自《尚書·召誥》:“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論語·堯曰》:“敢詔告皇皇后帝”。《尚書·堯典》:“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于山川,遍於群神。”中國古代的上帝,就是當時中國人的祖宗神

聖教聖經

儒家正典化始自孔子治六經。孔子“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即《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其中詩書禮樂又稱古之四教,周朝貴族的教科書。《國語·楚語上》記載申叔時談到教育王室公子時所開列的教材即包含了這六部古書。 “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教之《世》,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昏焉,以休懼其動;教之《詩》,而為之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教之處,使知上下之則;教之樂,以疏其會合而鎮其浮;教之《令》,使訪物官;教之《語》,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務用明德於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廢興而戒懼焉;教之《訓典》,使知族類,行比義焉。”
《十三經》是孔門聖教的聖經,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後來的《四書》指是指《大學》(《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論語》、《孟子》,五經則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聖教祥瑞:麒麟聖教祥瑞:麒麟

聖教教義

孔門聖教的主旨是“聖人神道設教”,其基本信仰是“仁”,即人人友愛。「禮」是實現「仁」的基本途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先儒有言,禮之始也則自天子出,禮之終也則與民由之。與民由之然後禮達而分定,故先王患禮之不達於下則必有以為之教者,然教必以祭祀為主者,以神道設之使民知畏敬故也。由是觀之,則聖人制為祭祀之禮者非但以致吾之誠、報神之德而已也,而實因之以設民之教,使鹹安其分,盡其職以報乎上焉。」敬天,奉祖,孝親,忠信,仁義,崇禮,性善,弘毅,見賢思齊。概括而言就是“三綱八目”:
三綱”:1)明明德 2)親民 3)止於至善 。
“八目”:1)格物 2)致知 3)誠意 4)正心 5)修身 6)齊家 7)治國 8)平天下
三達德”:智、仁、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聖教遵循“先王之道”,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後王”,皇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和講華夷之辨尊王攘夷。以「正名」、「民無信不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總綱。儒家主張內聖外王,把人道還推行到政治上去,故言“人道政為大”,“人道敏政”,人道的法則是努力治理政事。要求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敬天忠君是儒教的根本原則,再配合著大一統的天下模式,任用賢能的用人主張,德治與教化的治民方案,和長治久安的根本目的,

佛門聖教

「度化行西域下千七百年後,漢明帝永平十一年聖教始入中夏」,即是說佛教在漢末傳入中國。後來唐太宗曾作《大唐三藏聖教序》曰:「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垂。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福。」
佛教涅槃八正道佛教涅槃八正道

羯磨、輪迴、涅槃

佛教徒相信通過釋迦牟尼的教導,廣積善業羯磨)就能跳出輪迴,涅槃靜寂。「無明有二種業,一令眾生迷於所緣,二與行作生起因。行亦有二種,一能生未來報,二與作生起因。識亦有二種業,一令諸有相續,二與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種業,一互相助成,二與六處作生起因。六處亦有二種業,一各取自境界,二與觸作生起因。觸亦有二種業,一能觸所緣,二與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種業,一能領受愛憎等事,二與愛作生起因。愛亦有二種業,一染著可愛事,二與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種業,一令諸煩惱相續,二與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種業,一能令於余趣中生,二與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種業,一能起諸蘊,二與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種業,一令諸根變異,二與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種業,一能壞諸行,二不覺知故相續不絕。」梵語羯磨,業用義。涅槃者。貪慾永盡。瞋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

八正道

「謂八正道。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小說

小說《龍神》中龍世界最高級別的宗教叫做聖教
聖教:
創始人:格林.B.阿魯斯德
創世家族:阿魯斯德家族
傳家寶: 從遠古傳下的類似於白玫瑰的冰凌花
地位:特級
喀珞之子的宗教,龍世界創始人格林的家族,和龍世界紅的紅教平起平坐擁有與神國聯繫特權的宗教,管理龍神的資料與所有宗教,是所有龍神的聚集地。花種聚集,是為龍神提供防禦、攻擊的魔法花朵。

新世紀布袋戲組織

中域聖教,新世紀布袋戲組織。
信奉聖主的神秘教派,救蒼生,濟萬民,以天下大同為己任。並意圖開啟教義中記載的聖戰,消滅一切萬惡罪源,迎來真善美的世界。
【組織簡介】
聖教(儒教別名)
組織:聖教
據點:聖教(中域
口號:願祈成真,聖主恩澤。
劇集:域界之初
【組織人物】
聖主:修多羅空域
聖女:卑彌呼
其它:歸六塵、男聖徒、女聖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