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德烈堂

聖安德烈堂

聖安德烈堂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8號。它隸屬於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轄下的一所教堂,九龍區歷史最悠久的基督教英語教堂。原是一所為居港外籍人士之設的教會,今日已成為一所香港的本地教會,九成參與崇拜的信徒皆是香港人。

1897年,聖公會提議在九龍半島建立一所教堂,服侍當時的社區,1899年,維多利亞主教霍約瑟曾經親自到該區一帶視察,而且預見九龍區未來與日俱增的需要。直至1904年,獲得保羅·遮打爵士捐助35,000港元,於羅便臣道(今彌敦道)及柯士甸道附近興建教堂。

1997年,聖安德烈堂分階段進行大規模的維修,主要復修外牆及彩繪玻璃窗,耗資250萬港元。同年,聖安德烈堂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現在擬議為一級歷史建築。2006年,聖安德烈堂獲得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安德烈堂
  • 外文名:St. Andrew's Church
  • 地點: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8號
  • 榮獲: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秀獎
地理位置,榮譽,建築,崇拜時間 / 特別活動,

地理位置

聖安德烈堂 (St. Andrew's Church),是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轄下的一所教堂和英語牧區,位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8號。
現今聖安德烈堂的位置很早就已有木建教堂,至1904年12月方奠基興建石建的聖安德烈堂,並獲保羅·遮打爵士捐助35,000港元興建。該建築於1905年落成,並於1906年10月祝聖啟用。1909年鄰近的牧師住宅落成,翌年工人住所亦落成。聖安德烈堂曾於1913年加建一座禮堂,但於1977年重建成一座7層高建築。
聖安德烈堂毗連前九龍英童學校,曾是於九龍居住英國人的聚會點。於日治期間,主任牧師被囚,聖安德烈堂則被改用作日本神道教的 神社,而牧師住宅則成為神社主持和日本情報人員的住處。戰後聖公會重新恢復聖安德烈堂,至1979年教堂旁的基督中心落成,同時牧師住宅亦改作公務用途。現時聖安德烈堂是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聖安德烈堂除了提供英語崇拜外,還提供國語崇拜。過去亦曾提供菲律賓語崇拜,但現已取消。
聖安德烈堂是聖公會中的低派教會。

榮譽

聖安德烈堂於2006年版聯合國教育科技及文化組織頒發“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秀獎”。

建築

教堂:建於1905年,呈拉丁十字型的紅磚哥德式建築,上有木、瓦結構屋頂及鐘樓,兩旁飾有彩色玻璃。
前牧師住宅Old Vicarage):建於1909年, 與教堂一樣同為紅磚哥德式建築,現已改用作青少年中心及會議室。
石門:位於彌敦道出口,於1956年立。
基督中心:於1979年落成,原址為1913年興建的禮堂。
防空洞入口:於教堂後停車場山坡處有一防空洞入口,但已被水泥封掉。
前工人住所:於基督中心後面山坡上有兩幢已荒廢的小建築物,其風格與教堂及前牧師住宅相若,於1910年落成,當時作工人住所之用。

崇拜時間 / 特別活動

每周日提供四堂英語崇拜:上午8:30, 9:30,11:30及下午5:00 及 一堂國語崇拜:上午11:30。
2019節期崇拜:
4月18日 周四 ——最後的晚餐暨濯足禮
4月19日 周五 —— 受難節崇拜
12月24日 周二 —— 平安夜崇拜
12月25日 周三 —— 救主聖誕日崇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