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桔孝親石造像

耿桔孝親石造像

耿桔孝親石造像,又名悅親台,泊頭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泊頭市富鎮姜屯村內。

耿桔簡介,石造像簡介,耿母像,耿桔像,其他,

耿桔簡介

耿桔,字廷懷,又字藍陽,明代交河縣姜官屯村人,父親耿情,習武功,善醫術,然早喪,桔隨母寄居獻縣單橋外祖父林氏家,史書故又稱為獻縣人。
耿桔少貧寒,然勤奮,明萬曆辛丑科進士,初在獻縣東關講學,發明性道之學,後為江蘇常熟縣令,在任期間,為改變士風,首復吳公書院;為造福當地民眾,審度常熟地形,大修水利工程,改變了常熟北高苦旱,南卑苦澇的現象。並精研水土蓄泄之方,著《水利全書》行世。耿桔治理常熟的水旱災害,興修水利,疏通河道214處,造福百姓,為此,常熟縣人民在耿桔離任後為他建了“耿桔廟”紀念他。耿桔為官清正幹練,很快升任兵部主事(相當於現在的司、局長),他敢書直諫,從不趨炎附勢,因而得罪了上司錢謙益,他憤而辭官還鄉,引田躬耕,終日畢恭畢敬侍奉母親。桔對其母至孝,母歿後,築悅親台,朝夕跪進飲食,以示奉母。
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其編訂的《明儒學案·東林學案》中,依次將耿桔、高攀龍、錢一本、孫慎行、顧允成、史孟麟、劉永澄、薛敷教、葉茂才、許世卿、顧憲成、劉元珍、黃尊素、吳桂森、吳鐘巒、華允誠、陳龍正總計十七人列為“東林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石造像簡介

耿母像

現存石造像,即悅親台,共二尊,分別為耿母石像與耿桔石像,耿母像為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坐姿,高0.99米,肩寬0.43米,胸圍0.5米。頭盤素髮帶,身穿便服,服上刻有蓮花枝、牡丹、鳳凰等紋飾,面呈長方,臉部皺紋清晰,面目和藹、慈祥。坐下原有青石基座三層,底層現埋地下,二層長1.03米、寬0.9米、高0.17米。三層長0.87米、寬0.72米、高0.13米,基座各層周圍均刻有不同形式的紋飾。

耿桔像

耿桔石像與底座連為一體,亦為整塊漢白玉石雕刻而成,跪姿,雙手捧碗,奉母進食狀,通高1.39米,肩寬0.32米,臂長0.57米,底座長0.57米,寬0.45米,高0.15米,頭帶烏紗,身著便服,腳登千層靴,腰間雲紋絲帶下垂至地,臉部圓胖豐滿,眉目清秀,面帶微笑,須髯歷歷清晰。二石像雕刻工細,造型準確、逼真,實為明代雕刻工藝之佳品。

其他

原悅親台還有石鶴、石鹿、三足香鼎各一尊,現石鶴、石鹿已損,唯香鼎猶存,兩耳已殘,亦為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通高0.38米,鼎身刻有悅親台,並有“萬年香鼎”銘紋。此石造像1987年10月被泊頭市政府公布為市保單位,現由姜屯耿氏家族保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