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裹屍布

耶路撒冷裹屍布

巴勒斯坦境內出土的耶穌受難時期的古代裹屍布已有許多,但這是已知第一次在耶路撒冷發現這種裹屍布。據考古學家介紹,裹屍布是在耶路撒冷老城附近的一個山洞裡發現的,織法和整體設計都與都靈裹屍布截然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耶路撒冷裹屍布
  • 地點:巴勒斯坦境內
  • 測試:放射性碳測試
  • 屬於:耶穌受難時期
耶路撒冷裹屍布-織法和設計,耶路撒冷裹屍布-挑戰都靈裹屍布真實性,耶路撒冷裹屍布發現地,

耶路撒冷裹屍布-織法和設計

放射性碳測試和在山洞中發現的文物證明,這塊裹屍布與耶穌受難時屬於同一時期,採用簡單的雙向編織法,與都靈裹屍布採用的斜紋編織不同,專家稱,後一種織法是在耶穌所在的時期過去1000年後才引入的。新發現的裹屍布不是像都靈裹屍布那樣的單塊布,而是由兩部分構成,還專門為裹頭準備了一塊。
發現古墓的考古學家西蒙-吉布森(Shimon Gibson)教授表示,古代著作和來自其他地區的同時代裹屍布均展現了這種設計的材料,而耶路撒冷裹屍布最終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證據。有關都靈裹屍布的爭論不會消失。今年11月,梵蒂岡研究人員芭芭拉-弗拉爾(Barbara Frale)表示,她在都靈裹屍布上發現了“拿撒勒耶穌”的字樣,證明它確實是包裹耶穌屍體所用的那種質地的麻布。
她說,對裹屍布的電腦分析發現了用希臘語、亞拉姆語和拉丁語等三種文字所寫的極為模糊的文字,這證明了其真實性。然而,在耶路撒冷發現的年代可追溯至耶穌時期的裹屍布卻展現了截然不同的信息。
耶路撒冷裹屍布是由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和奧爾布賴特研究所的考古學家在俯瞰耶路撒冷老城的希嫩山谷(Hinnon Valley)密封山洞中的一具古屍身上發現的。DNA檢測結果顯示,此人生前曾患有麻風病,死於肺結核,這或許就是安葬他的山洞被密封的原因,也正是這一舉動,使得這塊裹屍布甚至是該男子的頭髮才得以在2000年來保存完好。
吉布森教授表示,都靈裹屍布並不符合公元一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的喪葬習慣,而耶路撒冷裹屍布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在接受《每日郵報》採訪時表示:“都靈裹屍布是採用斜紋織法織成的單塊布。而這種織法來自於中世紀時期,所以,我們是在談論來自中世紀時期的東西。”

耶路撒冷裹屍布-挑戰都靈裹屍布真實性

吉布森說:“耶路撒冷裹屍布證實了當地另一種喪葬習慣,這更令都靈裹屍布的真實性疑點重重。”都靈裹屍布是一塊長14英尺(約合4.3米)、寬3英尺(約合0.91米)的長方形布料,“不是幾塊織起來的。我們的發現表明,耶穌時期的裹屍布分為兩部分,分別用於包裹身體和頭部,這種做法在當時非常普遍。裹頭布的做法十分重要,因為當死者被安葬在墓地時,頭部也會裹塊布,萬一他們沒有真的死,而是再次醒來,就可以將面部的布子吹掉大呼救命。”。
“這種事情在古代經常發生,因為古人沒有像現在這樣先進的醫療手段。當時存在的普遍做法是,如果你要將某人遮蓋起來,一定要用一塊布裹住他的頭,用另一塊布裹住他的身體。”古代希伯萊語文獻多次提到死人突然醒來,醒後又活了多年的事例。當時,死者的家屬會在安葬三天后去墓室看一看,檢查一下他們是不是真的死了。吉布森說,這或許是基督教《福音書》記錄的有關耶穌追隨者在他死後三天去墓室檢查,發現耶穌遺體不見的故事來源。

耶路撒冷裹屍布發現地

發現耶路撒冷裹屍布的希嫩山谷被稱為“死亡谷”,《馬太福音》稱其為“流血之地”或“血田”,崖壁上遍布著羅馬時期的墳墓。古時候,異教徒在此將孩童活活燒死,作為獻祭給摩洛神(古代腓尼基人所信奉的火神)的貢品。古代猶太人將希嫩山谷稱為“Gehinnom”(希伯萊語“地獄”的意思),每逢救贖日,他們會從這裡將代人受過的羊趕下山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