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

耳道

耳道(英文名: Acoustic Meatus),是耳內器官結構的名稱。鼓膜以外的耳道,全稱“外耳道”(英文名: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耳結構可分成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道
  • 外文名:Ear Canal 
  • 長度:約1厘米 
  • 直徑:約0.7厘米 
耳絡,耳朵的結構知識,如何避免噪音,

耳絡

從耳部的生理解剖來看,耳廓分布著1800個左右穴位,並像一個倒置的人形,有人體各系統、臟器的代表區。
從解剖學看,耳廓周圍分布著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神經有來自脊神頸叢、腦神經、交感神經、耳後有枕小神經以、皮下有組織極薄。故皮膚與軟骨緊密相貼,通過耳廓的刺激,極容易對人體的臟器產生調節作用,別外,耳部分布有近百個人體重要的穴位,它們對於各類系統疾病都有針對性的調節作用。
耳與人體臟腑經絡皆相關聯,耳尤與腎、心最為密切。
耳與腎關係:耳為腎所主,腎形容於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腎主耳“,腎在竅為耳。《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此外,《難經》與《中藏經》也有記載,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於耳。足見耳與腎的特殊關係。
耳與心關係:《素問·金匱真言論》曰:“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關於心開竅於耳的意義,《甲乙經》上即有解釋,認為心氣本通於舌,五臟皆有竅,舌非竅,故心竅寄耳,原文曰:”心氣通於舌,舌非竅也,其通於竅者,寄在於耳“。楊上善《太素》也持上述觀點,並指出心開竅於耳是因”腎者水也,心者火也,水火相濟,心氣通於耳,故以竅言之,即心以耳為竅“。經人實驗觀察證實手少陰心經的刺激感可以上傳耳廓,表明心耳之間確實以經絡為媒介,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耳朵的結構知識

耳結構可分成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在聲音從自然環境中傳送至人類大腦的過程中,人耳的三個部分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外耳是指能從人體外部看見的耳朵部分,即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由鼓膜、中耳腔和聽骨鏈組成。內耳位於顳骨岩部內,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半規管可以感知各個方向的運動,起到調節身體平衡的作用。耳蝸是被顱骨所包圍的象蝸牛一樣的結構。耳蝸內充滿著液體並被基底膜所隔開,位於基底膜上方的是螺旋器,這是收集神經電脈衝的結構,耳蝸橫斷面顯示了螺旋器的構造。
我們聽說的聲音,實際上是由某個發聲體發出的、有一定頻率範圍的振動波_聲波。人的耳廓像一個衛星接收器,能接收聲波,並將其匯聚到外耳道,然後,再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這樣,就聲波的聲能就轉變為機械能,鼓膜的振動可帶動與之相連的聽小骨,而聽小骨的活動又可振動內耳的門戶--卵圓窗膜,這樣,就使內耳中的淋巴液產生振動,從而引起內耳基底膜振動,刺激基底膜上的細胞產生與之對應的電位變化,此時,機械能又轉變為生物信號,這種電信號匯聚到聽神經中,再通過聽神經輸送到大腦中的聽中樞,直到這時,人才算真正“聽”到聲音。聽中樞就像一個情報研究所,將傳來的生物電信號進行分類、編號和分析整理,大腦此時才能明白所接受的聲波是什麼意思,然後,才能作出反應。雖然我們講了很多,實際上這一過程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只有千分之幾秒,自己是根本覺察不到的。
保養耳朵皮膚
眼睛、鼻子、嘴以及雙手我們常常會呵護備至,但是卻常常忽略身體的另一個感覺器官——耳朵。耳朵除了承擔接收外界一切聲音的功能,其實還能幫助平衡身體以防摔倒,可是為何在我們一系列護膚步驟中卻唯獨落下了它們?
環境和紫外線侵害
儘管可以自我分泌保護類的油脂,但外耳廓卻會常常會因暴露於外界環境而受侵害,其中就包括紫外線及冬季凜冽的天氣。耳朵很容易被凍傷,因此經常性的保濕非常關鍵。夏季外耳廓最容易被忽視也最易受害,太陽的直射甚至可以導致皮膚癌的產生。所以塗抹防曬霜的時候也別忘了耳朵部位,每天塗抹至少SPF15+的防曬霜(含二氧化鈦及氧化鋅成分)來保護這些敏感區域。另外,記住在早晨的護膚步驟中可別落下你的雙耳。
耳環金屬過敏反應及耳朵撕裂
金屬分子的結構決定其是否會引發身體敏感反應,這也是為什麼有些MM扎了耳洞後會過敏的原因。金子以及不鏽鋼在化學裡屬於惰性金屬,所以戴這些飾品不會過敏。金子純度越高,皮膚發生敏感反應的幾率越小。Spiegel博士告訴我們:“金這種惰性金屬就算直接植入皮膚層也絕不會產生問題。”然而類似於鎳的金屬卻常會讓耳朵過敏,引起炎症和結痂。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姑娘戴合金材質的耳環就會過敏的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耳洞會鬆弛而且可能撕裂。“我曾見過一些人不小心用耳環撕裂了耳垂。”要避免這些撕裂,記得每晚睡覺前摘下那些沉重的耳飾。
耳機噪音
耳機似乎是細菌滋生的沃土,不過其實危害性最大的是那些噪音。Spiegel博士強調,頭戴式耳機能夠導致嚴重聽力喪失問題。太大聲的音樂能夠導致永久的耳鼓膜損傷,所以降低聲音分貝更安全一些,而且別總用那些入耳式耳機來取代聽力設備。
耳毛
耳周毛髮的清理尤其麻煩。耳毛在男士身上尤其常見,不過就算是少許的絡腮鬍也確實是不怎么美觀。你可以用耳毛清潔器或者鼻毛修剪刀來去除惱人的絡腮鬍,不過Spiegel告誡大家這樣可能會產生潛在風險。耳毛去除可能會引起耳朵永久性損傷,所以在去除時候保持工具清潔無菌並且謹慎使用最好。
粉刺
耳朵上也會長粉刺?當然!沒什麼比長了個看不到也撓不到的疙瘩更煩心的事了。因為耳朵可以自我分泌保護性油脂,因此這些區域也常會發生毛孔堵塞。儘管耳朵上的粉刺小疙瘩一段時間可能會自行消褪,但耳垂上或者耳道里突起的小泡泡也有可能會是個囊腫,所以還是去找專業醫生清除比較好,可別試圖自己擠破它們。

如何避免噪音

選擇環境:儘量在安靜環境下欣賞音樂。已有測試顯示,在安靜環境下,大多數耳機的輸出音效相差無幾,一旦外界環境變得嘈雜,耳機的輸出效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
由於運動時內耳血供不穩定,因此最好不要運動時聽MP3或使用手機。
控制音量:聽MP3或使用手機時把音量調到40-50分貝,達到清晰的程度即可,不可超過最大音量的60%以上(MP3最大音量為100分貝時)。
控制時間:戴任何耳機,即使音量適宜,也不可持續時間過長,更不可戴著耳機睡眠。過分激烈的音樂,聽1小時左右就應該休息一下;聽一張CD的長度,應休息15分鐘;輕音樂、較慢的流行音樂可以100分鐘左右休息一次。另外,使用手機儘量縮短時間。專家經過實驗發現,使用手機10分鐘以內,聽力沒有較大改變,因此,我們建議:每次使用手機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
選擇耳塞:遠離蹦迪、強烈搖滾打擊音樂、爆竹、鑼鼓等噪聲環境,選擇耳罩或海綿耳塞保護聽力。耳塞包括反覆使用和一次性兩種,一個好的聽力防護用品應具備以下一些特點:①與耳部的密合要好;②能有效地過濾噪聲;③佩戴時感覺舒適;④使用起來簡便。
拉長距離:使用手機時,儘量將手機放在遠離耳部的位置,減輕由於電磁波引發的副作用。
更換耳機:使用MP3時避免佩戴插入式耳機,儘量選擇頭戴式耳機。如果購買插入式耳機,最好購買高質量產品。
定時檢查:包括對隨身聽質量特別是音質、音量的檢查,以及個人聽力的檢測。如果出現頭暈、耳痛、耳鳴、重聽等症狀時,要及時進行耳科檢查。
及早治療:採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維生素B1、B12、丹參等藥物,可以改善血循環和促進神經營養代謝,必要時亦可用高壓氧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