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葉紫菀

耳葉紫菀

耳葉紫菀,為紫菀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莖直立,單生稀叢生,高40-70厘米。產於雲南西部西北部及東北部(貢山、維西、麗江、鎮雄、大理、紅河、瀾滄、漾濞、洱源、保山等)、貴州西部(畢節、盤縣、安龍)、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石棉、九龍、南川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葉紫菀
  • 拉丁學名:Aster auriculatus Franch.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屬 Aster
  • :紫菀組 Sect. Aster
  • :耳葉紫菀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貴州、四川
  • :耳葉系 Ser. Auriculati
形態特徵,植株,莖,葉,花,果,花果期,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

莖直立,單生稀叢生,高40-70厘米,上部稀全部有分枝,被開展的長粗毛,常有腺,下部有較密生的葉。

下部葉在花期枯萎,倒卵圓形至長圓形,基部漸狹;中部葉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3-6厘米,寬0.5-1.2厘米,下部稍狹,基部擴大成圓形抱莖的耳部,中部以上有淺齒或圓齒,或近全緣,頂端鈍或稍尖;上部葉小,線狀披針形或長圓形;全部葉上面或兩面被密糙毛,下面有腺且沿脈及邊緣有長粗毛;中脈和3-4對側脈在下面稍凸起,網脈細。頭狀花序徑2-2.5厘米,在莖和枝端排列成圓錐傘房狀或傘房狀;花序梗長1-8厘米,有線形苞葉。

總苞半球狀,長6-8毫米,徑6-8毫米;總苞片3層,線狀披針形,近革質,外層上部草質,有密腺,或雜有短糙毛,長3-4毫米,寬0.7-1毫米,內層中脈有腺,邊緣膜質,常撕裂,長6-7毫米,寬達1.5毫米,常有紫色長尖頭。舌狀花約30個;管部長2.5-3毫米,舌片白色,長8-10毫米,寬1-1.5毫米。管狀花長5毫米,管部長2.5毫米,裂片長1.5毫米;花柱附片長0.5毫米。
冠毛1層,白色或稍紅色,長5毫米,有多數糙毛。

瘦果狹倒卵圓形,長3毫米,被疏短毛。

花果期

花果期4-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00-3000米的疏林下,灌叢及草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部西北部及東北部(貢山、維西、麗江、鎮雄、大理、紅河、瀾滄、漾濞、洱源、保山等)、貴州西部(畢節、盤縣、安龍)、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石棉、九龍、南川等)。

主要價值

藥用全草,以根為佳,消炎,治蛇咬傷。
根:苦,涼。潤肺止咳,清熱涼血。用於風熱感冒,久咳,多汗,月經過多。
全草:解毒消腫。用於蛇傷。

本種提示

此種多變異,葉上面被短糙毛或兩面被同樣的粗毛,近全緣或有鋸齒,基部漸狹或急狹成寬或狹的耳部。另有一變型 f. crenatus Ling f. nov. 頭狀花序少數(1-3)個,葉有圓形深鋸齒,兩面被長粗毛,產於雲南西北部(怒江河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