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耳紫菀

圓耳紫菀

紫菀屬紫菀組的一個種,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及細長匍枝。生於山地林下,海拔2700米。此種原列於飛蓬屬,但從總苞片及舌狀花的特徵來看,應列於紫菀屬。此種與耳葉紫菀 (A. auriculatus Franch.) 較接近,但此種頭狀花序較大,葉較厚質而在莖中部密集,下面無腺且被較疏的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圓耳紫菀
  • 學名:Aster sphaerotus Li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屬 Aster
  • :紫菀組 Sect. Aster
  • :圓耳紫菀
  • 分布區域:中國廣西
  • :耳葉系 Ser. Auriculati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及細長匍枝。
莖直立,高達40厘米,稍細,被開展的長毛,中部有密集的葉。
下部葉在花期枯萎,卵狀長圓形,急狹成具翅的長柄;中部葉長圓形或琴形,長3-4.5厘米,寬1-2厘米,下部近全緣,稍狹且向基部擴大成圓形抱莖的耳部,中部以上有淺或粗鋸齒,頂端鈍或稍尖,有小尖頭;上部葉稍小,卵圓形或卵圓披針形,基部寬,抱莖,有鋸齒,頂端尖;全部葉質地稍厚,下面帶紫紅色,上面全部和下面沿脈及邊緣被長毛,無腺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4-5對,弧曲,網脈顯明。
頭狀花序少數(3個),徑達3厘米,傘房狀排列;花序梗長2-4厘米,稍有腺毛,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苞葉。總苞半球狀,長8-10毫米,徑約10毫米;總苞片3 (4) 層,外層線形或倒披針狀線形,長3-4毫米,寬1-1.5毫米,頂端尖,下部革質,上部或全部草質,帶紫色,被短柔毛;內層披針狀線形,長7-9毫米,寬1.5-2毫米,寬膜質,無毛,常有紫色長尖頭。
舌狀花30餘個,管部長3毫米,被貼毛;舌片淺紫色,長約15毫米,寬1.5毫米。管狀花花冠長4毫米,管部長1.7毫米,裂片長達1毫米;花柱附片長0.5毫米。冠毛1層,白色,長4毫米,有稍不等長的微糙毛。子房狹長圓形,長2.5-3毫米,兩面各有1脈,被細柔毛。
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700米的山地林下。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廣西西部的資源、大苗山。

本種提示

此種原列于飛蓬屬,但從總苞片及舌狀花的特徵來看,應列於紫菀屬。在此屬中,此種與耳葉紫菀 (A. auriculatus Franch.) 較接近,主要以頭狀花序較大,葉較厚質而在莖中部密集,下面無腺且被較疏的毛等為區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