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米酒樹(雙子葉植物綱莢蒾屬植物)

老米酒樹(雙子葉植物綱莢蒾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米酒樹,中藥名。為忍冬科植物珍珠莢蒾Viburnum foetidum Wall.var.ceanothoides (C.H.Wright) Hand.-Mazz.的根、葉、果或全株。分布於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雲南東北部至西部和西南部。根具有消腫止痛,斂瘡生肌,止血止瀉之功效。常用於腸炎,痢疾,血崩,先兆流產,蕁麻疹。果常用於咳嗽,肺炎,百日咳。葉常用於骨折,癤腫,跌打損傷,刀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老米酒樹
  • 別名:冷飯子
    臭莢蒾
    糯米果
    冷飯糰
    珍珠花
    碎米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茜草目
  • :忍冬科
  • :莢蒾屬
  • :珍珠莢蒾
  • 分布區域: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雲南東北部至西部和西南部
  • 採收時間:秋季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性味,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性狀鑑別,藥理作用,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4米;當年生小枝連同葉柄和花序均被簇狀短毛,二年生小枝紫褐色,無毛。葉紙質至厚紙質,卵形、橢圓形至矩圓狀菱形,長4-10厘米,頂端尖至短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邊緣有少數疏淺鋸齒或近全緣,上面除中脈密生短柔毛外均無毛,下面中脈及側脈被簇狀短毛,脈腋集聚簇狀毛,近基部兩側有少數暗色腺斑,側脈2-4對,弧形而達齒端,基部一對常作離基3出脈狀,連同中脈上面略凹陷,下面明顯凸起,小脈橫列,下面稍凸起;葉柄長5-10毫米;通常無托葉。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生於側生小枝之頂,直徑5-8厘米,總花梗長(0.5-)2-5厘米,第一級輻射枝4-8條,花通常生於第二級輻射枝上;萼筒筒狀,長約1毫米,被簇狀短毛和微細腺點,萼齒卵狀三角形,極短,被簇狀短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5毫米,散生少數短柔毛,裂片圓卵形,長約1.5毫米,超過筒,有極小腺緣毛;雄蕊與花冠等長或略超出,花葯黃白色,橢圓形,長不到1毫米;花柱高出萼齒。果實紅色,圓形,扁,長6-8毫米;核橢圓形,扁,有2條淺背溝和3條淺腹溝。花期7月,果熟期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密林或灌叢中,海拔900-2600m。

分布範圍

於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雲南東北部至西部和西南部。

主要價值

入藥,主要入藥部位有根、葉、果或全株。
功效,根:消腫止痛,斂瘡生肌,止血止瀉。
主治,根:腸炎,痢疾,血崩,先兆流產,蕁麻疹。
果:咳嗽,肺炎,百日咳。
葉:骨折,癤腫,跌打損傷,刀傷。

性味

味酸、澀、微甘,性平。

相關配伍

治熱咳:蜂蜜溶化後,將果實(適量研末10g)放入攪勻即可服用。(《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用法用量

果、根:9-15g,或研末。
葉: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性狀鑑別

乾燥果實卵狀橢圓形,壓扁,長約7mm,紅褐色,具縱棱槽,內有種子1粒,長橢圓形,壓扁,背部具2縱槽,種皮常粘附果肉。氣微,味酸,甘。以子粒飽滿,色紅,味甘者為佳。
乾燥葉綠色,常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平展後為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6.5cm,寬1.5-2.5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向頂部具疏齒,沿主脈及側脈被簇狀短柔毛,葉柄被黃褐色簇狀短柔毛,長5-10mm。有異味,味苦,澀。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抗氧化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