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社

老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社

普盆老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7月25日,位於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底圩鄉普盆村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社
  • 地址: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底圩鄉
  • 成立時間:2013年7月25日
  • 規劃範圍:2個鄉鎮3個村委會16個村小組
合作社簡述,建社目的,規劃範圍,規劃內容,農耕文化體驗教育基地,農業科技示範園,茶葉高產創建區,低產茶園改造示範區,林下經濟區,畜牧綠色循環經濟養殖區,農特產品加工區,沿河水產養殖區,農民自建房規劃區,資源整合方式,經營模式,建設步驟,

合作社簡述

普盆老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合作社為主題,通過區域資源大整合、經營體制大創新、利益分配大改革,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村城鎮化建設、農民專業化提高。
合作社共九大功能區,集農耕文化體驗、農業科技示範、生態產品生產加工等為一體的文化教育、產品生產的基地。
成立時間:2013年7月25日
所在 地: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底圩鄉普盆村委會

建社目的

為切實加快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通過鄉黨委、政府全力發動,民眾積極參與組建“廣南縣普盆老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社”。
將普盆建成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富裕和諧的秀美鄉村。

規劃範圍

覆蓋2個鄉鎮3個村委會16個村小組,涉及1088戶農戶5199人。規劃區總面積約5萬畝。

規劃內容

按照規劃區各類資源地域特點、資源優勢、民眾經營習慣等情況。將規劃區分為9個功能分區:
1、農耕文化體驗教育基地
2、農業科技示範園
3、茶葉高產創建區
4、低產茶園改造示範區
5、林下經濟區
6、畜牧綠色循環經濟養殖區
7、農特產品加工區
8、沿河水產養殖區
9、農民自建房規劃區

農耕文化體驗教育基地

在規劃核心區建設以展示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及其用具、體驗農民耕作方式、觀光農民美麗鄉村及農業風光為主題的體驗基地,進而打造成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經驗交流、村幹部論壇、青少年體驗教育等內容為主題的培訓教育示範基地。在此基礎上,發起以人間慈善為主題的“一元行善”活動,成為廣南第一家發起慈善活動的機構。以此將壩美世外桃源和普千地母文化發源地景區連為一體,形成三位一體的“世外桃源”一日游旅遊圈。

農業科技示範園

重點展示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套用。

茶葉高產創建區

實施高標準生態茶葉種植區,重點展示茶葉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套用。

低產茶園改造示範區

對茶葉高產創建區以外的茶葉實施低產茶園改造,提高生態茶葉產量和品質。

林下經濟區

充分利用各村小組公益林、經濟林,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畜牧綠色循環經濟養殖區

規劃建設畜牧養殖小區,重點展示綠色循環生態養殖技術。

農特產品加工區

規劃建設農特產品加工區,將各種農特產品集中加工。

沿河水產養殖區

以兩條水流支係為主,規劃建設沿河水產、鴨鵝養殖區,發展立體農業。

農民自建房規劃區

在不占用基本農田地的基礎上,按照科學規劃,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條件,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規劃建設中心村,滿足農民正常建房需求。

資源整合方式

整個規劃區域資源包括土地、林地、宅基地、水域、勞動力、現金等各種有形資產,一次性作價收購入股後統一發放合作社股權證。

經營模式

普盆村資源整合後,打破農民“散、弱、小”的經營體制,採取分離“三權”的承包權與經營權方式,將經營權以拍租方式轉讓到農戶。形成以30-50個甘蔗種植家庭農場,300-500個茶葉種植農場,10-20個養殖農場,3-5個茶葉加工合作社。最終實現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農民的專業化、組織化,農村的規範化、城鎮化。

建設步驟

分三期實施,力爭到2015年全部建設完成,其中:
第一期、實施重點及內容(2013年):完成資源基礎數據核實、農耕文化體驗教育基地建設並運行、3000畝甘蔗基地機耕路建設、3000畝茶葉基地機耕路建設。
第二期、實施重點及內容(2014年):資源整合結束、完成各類家庭農場到戶工作、分區合作社建設、農產品加工區建設、中心村建設規劃等。
第三期、實施重點及內容(2015年):實現規範化運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