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鎮(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老廠鎮)

老廠鎮(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老廠鎮)

老廠鎮位於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東南部,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08千米,東與黃泥河鎮的阿旺、嘎拉相連,西與羅平縣的吉白、必米、馬米妥接壤,北抵富村鎮魯納、水井,南連十八連山鎮岔河、丕德、箐頭,轄國土面積236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廠鎮
  • 別名:八寶之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迤德黑、大格、灑居、新角、新堡等
  • 政府駐地:老廠
  • 電話區號:0874
  • 郵政區碼:655506
  • 地理位置: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
  • 面積:236平方千米 
  • 人口:46979人(2017年) 
  • 方言:富源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馬鞍山
  • 機場興義萬峰林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 火車站威舍站興義站、富源北站
  • 車牌代碼:雲D
  • 中學:老廠中學
基本情況,人口,經濟,糧食經濟作物,鄉鎮企業,農田水利建設,民政扶貧,固定資產投資,畜牧林業,科教文衛,新農村建設,黨的建設,和諧社會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建設投資規模,交通郵政通信,

基本情況

全鎮轄9個村委會,109個自然村,121個村民小組。集鎮建成區面積1.2平方千米。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最高海拔2460米,最低海拔1485米。岩溶區面積1.59萬公頃,其中石漠化面積1.26萬公頃。
老廠鎮
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1~14oC;年降雨量1100~15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數1829.6小時,無霜期260天。
礦產資源豐富,素有“八寶之鄉”的美譽。具有開採價值的主要有無煙煤、瑩石銻礦硫鐵礦等。是“西南最大的無煙煤田之鄉”,現已探明無煙煤儲量38.9億噸,遠景儲量64億噸,瑩石礦1.5億噸,銻礦1.77億噸,硫鐵礦3.26億噸。
森林資源豐富。全鎮有林地6299.4公頃,灌木林地1917.4公頃,森林覆蓋率42.7%,森林蓄積量277萬立方米,人均綠化面積22平方米,綠化率38.15%。

人口

2009年末,全鎮總戶數9989戶,總人口4.19萬人,其中男性2.24萬人,女性1.95萬人;非農業人口484人,占總人口的1.15%,農業人口數4.14萬人,占總人口的98.85%;有少數民族13個,少數民族人口3089人,占總人口的7.36%,其中人口較多的彝族2720人、水族239人、白族30人、布依族23人、壯族19人、苗族17人,人口較少的蒙古族9人、回族8人、僳僳族1人、納西族1人、藏族1人、阿昌族1人,全鎮平均每平方千米184人。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46979人。
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鞏固“三為主”,推進“三結合”,落實“獎優免補”政策,始終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與各村委會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年農業人口辦獨生子女證2戶,簽訂契約2份,對象核實率100%。全年完成結紮256例,放環270例,人口出生率為8.79‰,自然增長率為6‰,計畫生育率達96%。

經濟

2009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9.62億元,比2008年17.45億元增加2.17億元,增長了12.44%。其中工業總產值15. 8億元,農業總產值2.34億元,一、二、三產業比例為12:80.5∶7.5;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963萬元,比2008年2904萬元增收1059萬元,增長36.46%;農村經濟總收入4.54億元,比2008年3.87億元增加8700萬元,增長了22.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5億元,比2008年增長52.4%;農民人均純收入3735元,比2008年3400元增加了335元,增長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17億元,比2008年增長41.1%。

糧食經濟作物

糧食生產穩中有升。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的投入,狠抓農業科技推廣,提高單產,全年大春糧食種植4306.67公頃,實現糧食總產1987.7萬千克,產值6574.93萬元。
烤菸、魔芋再獲豐收。按照“計畫種植、主攻質量、以質取勝”的方針,種植烤菸515.6公頃,收購中上等菸葉113.7萬千克,實現收購總產值1729.73萬元。圍繞建設和鞏固“魔芋種芋第一鎮”,打響魔芋品牌,提高魔芋產量和品質,種植魔芋1546.4公頃,培育規模化魔芋加工轉化企業—上寨魔芋加工廠1個。魔芋產量達3456.2萬千克,產值達6221.16萬元。
特色產業優勢明顯。發展池塘精養13.33公頃,種植芭蕉芋400公頃、大蒜138.73公頃、生薑166.67公頃、藠頭66.67公頃、油菜686.67公頃。

鄉鎮企業

全鎮鄉鎮企業632個,實現產值17.54億元,同比增長9.83%;實現工業增加值5.22億元,同比增長17.5%。
全年實現原煤生產430萬噸,實現產值15.8億元,同比增長4.2%、11.82%。供應滇東電廠優質電煤190萬噸,煤炭產業連續4年實現煤炭開採百萬噸死亡率為零,萬米掘進死亡率為零目標。全年累計投入煤炭安全生產資金2.94億元,建設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5個、改擴建礦井2個。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傾力打造“老廠、拖竹、大格文明工業帶”,努力建設煤炭工業強鎮,煤炭工業發展的科技化、規模化和人才化水平逐年提高,煤電結合、煤化工結合、煤建材結合的路子不斷拓展和延伸。積極鼓勵、支持煤炭企業利用資金、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種植、養殖、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水利水電、建築建材等非煤產業,改變了目前由於煤炭後續產業和替代產業發展滯後,市場一有波動,經濟發展也隨著波動的局面。全鎮煤礦企業或煤炭經營人士先後興建了新堡電廠、宏發水泥廠、坤鑫源魔芋加工廠等非煤企業。全鎮非煤企業增至613個,實現產值8600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924萬元。以煤炭為主的工業企業解決了9800個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年實現務工收入1.46億元。

農田水利建設

全年投入資金3000萬元,建成農田水利設施20件,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354公頃,解決了14村54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集鎮水廠建設和大格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戈多水庫建設完成投資700萬元,完成工程量的80%,庫區覆蓋的4個村委會配套管網工程全面結束。
規劃新建5座小(二)型水庫—葉綠山水庫、上寨水庫、抹朵益水庫、阿百口子水庫、迤納谷水庫,並續修配套水庫—大格水庫、灑黑水庫,徹底改變全鎮水資源貧瘠的面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抗旱防洪能力。

民政扶貧

切實抓好農民增收工作,農民增收幅度明顯。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35元,比上年增加335元,增長9.85%。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兌現各種惠農補貼319.27萬元,嚴格執行“一事一議”制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認真實施整村推進、產業開發和勞動力轉移“一體兩翼”戰略,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解決了8000人低收入人口的溫飽問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為2972名受災民眾和優撫對象發放救濟糧2.97萬千克,發放救災款4500元,對五保戶、孤兒128戶148人實行長年救助,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593戶1740人發放低保金104.4萬元。認真落實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政策,完成了166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續保和27個城鎮居民的新參保工作,6個福利企業739名殘疾職工申辦了五大保險。及時、足額發放養老金38戶,完成20餘戶養老金領取證(發放證)工作,對全鎮507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健康長壽補助12.31萬元。從2009年12月起,全面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鎮60歲以上所有參保農村老年人每人每月均可領到55元養老金。探索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機制,完成新增轉移就業1000餘人,有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50餘人,自發轉移、有序轉移、組織輸出務工人員9000餘人次,創造務工經濟收入1.35億元。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及時制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民眾轉移預案,積極爭取國家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啟動上、中下舍烏和拖竹郭家灣子滑坡搬遷工程。認真組織實施民居地震安居工程建設,完成52戶安居房建設和552戶民房除險加固工程。
2009年,依法登記結婚140對,離婚12對,辦證合格率為100%,婚姻證書購證率、交款率100%,入檔率100%。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5億元,比上年增長52.4%。其中19個煤礦、6個洗煤廠、12個採石廠進行了改擴建和設備購置;鎮直站所建設(含派出所綜合樓、水務所辦公樓及水廠設備更新)完成投資830萬元;實施大格水庫除險加固、戈多水庫及灌區管網、水處理廠等人飲工程16件,完成投資2945萬元;拖竹小康示範村二期工程完成投資1375萬元;大格村委會上、中下舍烏村整體搬遷安置投資完成1100萬元;富長公路十字路至發沖槽子段、東洋公路拖竹段路面提升及排水系統改造完成投資936萬元;集鎮文化活動廣場建設完成投資220萬元;馬街片區建設(馬街街道、樓房及馬街國小)完成投資3460萬元;農村私人建房投資完成3000萬元。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老廠水泥廠技改工程,設備安裝完成35%,土建工程完成80%,完成投資1.07億元,占年度計畫8600萬元的123.9%,累計完成投資2.47億元,占總投資3.2億元的77.06%。新角、迤德黑通村油路建設完成投資270萬元,迤亮公路老廠段3.5千米運煤專線建設完成投資540萬元,沈珠公路完成投資860萬元。老廠客運站建設完工。

畜牧林業

畜牧業取得歷史性突破。深入推進“三百”工程,抓好大河烏豬養殖示範村建設,切實加強生豬屠宰經營管理;新建了拖竹、者米上寨博譽凱2個萬頭烏豬養殖場,建成老廠押德克、迤德黑大迤勒2個能繁母豬養殖示範村,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出欄率大幅提高,畜牧產值實現新突破。全年出欄生豬6.37萬頭,肉牛6720頭,肉羊1.18萬隻,完成肉類總產7987噸,實現畜牧業現價產值8561萬元,比2008年增長15.23%。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強化獸醫執法檢查,加大畜牧科技培訓力度。注射“五號病”疫苗25萬頭只,注射豬瘟疫苗7.43萬頭、豬肺疫6.85萬頭,產地檢疫和定點屠宰檢疫面達100%,完成獸藥抽檢1批次,飼料抽檢2批次,推廣青貯飼料4597噸、氨化飼料1530噸、工業飼料760噸,舉辦科技養殖培訓28期1600人次。
林業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快林業資源和林產品開發,加強珠防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管護,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大力發展經濟林木業,種植以核桃為主的特色經濟林566.67公頃,種植以杉木為主的速生豐產林666.67公頃。深入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了全鎮7700公頃林改任務。抓好農村能源建設,完成沼氣池建設760口、節能改灶2605眼。

科教文衛

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完成灑居國小教學樓危改工程1666平方米,投資286萬元的老廠中學學生宿舍樓投入使用。迤德黑國小重建、新角國小學生宿舍樓等第二批學校危改工程全面啟動,中考上線率52.3%,國小教育、幼兒教育全面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衛生院全年實現業務總收入510萬元,增長54.5%,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9%。文體事業取得新成效,發放安裝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接收機1008套,安裝調頻廣播兩套,新建標準燈光球場1塊、村級文化活動室6個,建設農家書屋2個,積極組織開展文藝活動,收集整理編制《樂額水族語言》一書,完成樂額水族語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申報工作。民眾科技素質不斷提高,累計開展各類培訓43期5200餘人次。

新農村建設

努力搭建以工哺農、村企聯建、企農共建、科學發展橋樑,探索建立資源開發成果共享新機制,實現了村企良性互動、企農共贏發展目標,全鎮農村面貌日新月異。拖竹小康示範村一期工程完成投資6465萬元,在市委政府的考核驗收中獲優良等次第一名;二期工程已投資800餘萬元,完成了1.2千米的主大街建設工程和房屋基礎建設工程。新堡、拖竹、押租3個行政村第一、二批“866”工程建設全面完成。2009年5月全面啟動整鎮推進“8666”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2億元,占工程總投資3.17億元的69%,完成戶“八有”85%,自然村“六有”75%,行政村“六有”80%,鎮“六有”70%,完成總工程量的77.5%。

黨的建設

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健全和完善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民主集中制度,著力提高黨委班子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以及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能力;深入開展“支部幫村、黨員幫戶”活動,全鎮8個機關支部、7個教育支部、18個企業支部分別掛鈎幫扶1個自然村,190名有幫扶能力的黨員積極深入各村各寨為農村民眾送政策、送技術、送物資、送資金,進一步密切了幹群關係;按照“三培養”、“雙帶”要求,選準配強村級班子,調整充實村級領導班子5人;對全鎮25個站所股所級領導進行民主測評,對民眾反映較大、問題突出的幹部進行調整,對工作不務實的幹部進行誡免談話。認真開展“三個一”主題實踐活動,全鎮黨員幹部凝聚力、執行力、創新力得到提高,事業心、責任心得到增強,爭先鋒、當楷模,“比學趕超”氛圍良好,有力地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發展。

和諧社會建設

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接受政協工作小組民主監督和廣大人民民眾輿論監督,堅持和完善重大事項向人大主席團報告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議案,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六六爭先”道德實踐活動,大力弘揚延安精神。紮實開展文明單位(村、礦山)等民眾性創建活動。認真落實“四項制度”,嚴格行政問責制。著力實施最佳化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成立為民服務站,開通了政府入口網站,保障民眾充分享有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基本權利。紮實開展普法宣傳和“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廣大幹部民眾的民主法制觀念有所增強,村民自治有序推進。強化人民民主專政職能,深入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村綜治室、警務室、調解室“三室合一”工作機制運行規範,治安混亂地區突出治安問題得到整治,平安老廠創建成效明顯。加強信訪穩控,及時處置社會熱難點問題,妥善化解民間糾紛,有效遏制各類社會矛盾的蔓延和轉化。高度重視安全生產,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圓滿完成國慶60周年慶典期間及全年的維穩保全任務。民族、宗教工作進一步加強。武裝工作信息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對外開放工作呈現出新的局面,文明、小康、和諧、平安老廠的新形象進一步提高。

黨風廉政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工作規劃;深入實施科學發展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加大工作力度;嚴格執行“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認真遵守《中紀委關於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以及中央、省、市、縣委有關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等規定;嚴格民主集中制原則,對重要人事任免、工程招投標、大額物資採購都經過黨政班子會議集體研究決定;狠抓軟環境建設,建立健全《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首辦責任制》,制定本鎮軟環境建設辦法和行政問責辦法,公開幹部工作職責及聯繫方式,建立為民服務站;認真落實“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緊緊圍繞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積極抓好黨政領導接待民眾制度,將每月的15日作為鎮黨政領導接待民眾日,及時有效地化解了各種矛盾糾紛,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抓好述職評廉工作,促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加強對醫藥購銷、醫療服務、教育收費、環境保護、土地批用、安全生產,農民減負、企業減負、治理“三亂”等方面的監督和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認真落實“收支兩條線”,政府採購、會計集中核算、工程招投標及黨務、政務、村務、廠務、政府信息和公用事業單位辦事公開,清理行政審批事項5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事項13個部門32個收費項目。

精神文明建設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幹部民眾,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把服務民眾、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把人民民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精神文明建設成效的根本標準,切實加大工作力度,扎紮實實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激發全鎮人民熱愛老廠、建設老廠、發展老廠的熱情。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深入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村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按照“以鎮鎮為龍頭,以村組為基礎,以道路為紐帶,整體推進,共同發展”的總體思路,建設鎮村文化室、閱覽室和老年活動室,積極開展全民體育健身運動,深入開展文明創建、移風易俗活動等,掀起民眾性創建熱潮,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2009年,爭創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單位2個;縣級文明單位3個。

建設投資規模

圍繞以老廠小集鎮為中心帶動大格、拖竹、大丫口三個片區發展,建設“山水園林生態小城鎮”目標的集鎮發展思路,完成了十字路至補乃小康村一帶的集鎮詳細規劃,改變了集鎮片區長期以來規劃滯後、無序建設的狀況。集鎮片區面積由0.76平方千米增加到2平方千米,集鎮容量進一步擴大。
2009年,完成集鎮休閒文化廣場和新寨小區街心廣場建設;籌集900萬元完成東羊公路拖竹段、富長公路集鎮段路面修復,投資540萬元完成迤亮公路老廠段運煤專線建設,改變老廠集鎮長期以來運輸瓶頸和環境污染;集中力量開展以集鎮綜合治理為主的“一站兩場三路”建設:老廠客運站建設進入掃尾階段;對螢石礦至老廠水庫路段、新寨小區,紅旗街、八寶街、富源街進行全方位綜合治理,規範車輛停放,加強商鋪、攤點管理,對集鎮以及十字路至發沖槽子段的各類違法違規建築予以整治。投資16.7萬元完成集鎮路燈桿亮化修復工程。改革環衛管理體制,健全充實城鎮管理隊伍,集鎮環境衛生有所改善,集鎮形象大幅提升,服務功能明顯增強。撤鄉設鎮工作順利完成。

交通郵政通信

全鎮公路通車裡程362千米,油路通車裡程101千米,成為全縣通油路里程最長的鄉鎮。全鎮9個村委會109個自然村121個村民小組,9個行政村通公路,通車裡程達60餘千米,其中黑克、老廠、拖竹、大格、新角、迤德黑6個村委會通油路101千米;119個村民小組通公路,村莊道路硬化12萬平方米,硬化率達80%。2009年,實施整體推進通村油路建設工程,投資273萬元完成新角、迤德黑5千米通村公路建設;總投資1660萬元的沈珠公路(者米、新堡通村油路)完成投資860萬元;啟動押租通村公路建設,完成運煤專線迤亮公路老廠段建設;在強化縣鎮公路改造提升的同時,投資180萬元對村組公路進行養護,保證雨晴暢通。交通建設呈現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通車裡程逐年增大,技術等級逐年提高,路面狀況不斷改善,通達深度不斷增加,農民出行更加便捷的良好局面。實施移動信息富民工程,投資90萬元的2個新建機站工程全面啟動;完成信息普及工作,移動信息終端普及率達45%。郵政事業穩定、有序、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