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前收縮

期前收縮亦稱過早搏動,簡稱早搏,是由異位起搏點提早發出衝動所引起的心臟搏動。按起搏點部位可分為房性、交界區性,兩者又統稱室上性,另外還有室性期前收縮。當期前收縮頻發或連續出現時,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減少,可有心悸、胸悶、乏力、頭昏、出汗、心絞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基本介紹

  • 別稱:過早搏動(早搏)
  • 就診科室:心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心臟
  • 常見病因:精神緊張、過度疲勞、高血壓、冠心病、急性心梗、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脫垂、洋地黃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鉀
  • 常見症狀:心悸、胸悶、乏力、頭昏、出汗、心絞痛、呼吸困難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縮可見於正常老年人,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可出現。室性期前收縮更多見於高血壓、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脫垂、洋地黃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鉀等。

臨床表現

一般偶發的期前收縮不引起任何不適。當期前收縮頻發或連續出現時,可有心悸、胸悶、乏力、頭昏、出汗、心絞痛或呼吸困難等症狀。聽診時可聽到突然提前出現心搏,第1心音較正常響亮,第2心音微弱或聽不到,隨後有較長的代償間歇。脈診可以觸到提前出現的微弱脈搏,隨後有一較長的代償間歇。

檢查

心電圖檢查:
1.房性期前收縮
(1)P波提前出現,形態與竇性P波不同,可正,可負,稱為P,P-R間期≥0.12s。
(2)房性P波後QRS波群形態正常,亦可無QRS波群稱為“房性期前收縮未下傳”,當有室內差異傳導時亦可出現寬大畸形的QRS波群,應注意與室性期前收縮鑑別。
(3)期前收縮後的代償間歇常是不完全性的,即期前收縮前後兩個竇性波動相隔的時間小於正常R-R間隔的2倍。
2.交界區性(結性)期前收縮
(1)QRS波群提前出現,形態為室上性。
(2)提前出現的QRS波群前,後未見P波,若有P波應是逆行的,且P-R<0.12s,R-P<0.20s。
(3)期前收縮後的代償間歇常是完全的。
3.室性期前收縮
(1)QRS波群提前出現,其前無P波。
(2)QRS波群形態寬大畸形,時限>0.12s,T波與Q3.室性期前收縮。
(3)期前收縮後的代償間歇大多數為完全性的,少數期前收縮可出現在正常P-P間隔的兩次竇性波動之間,稱為間位性期前收縮。
(4)並行心律:期前收縮與前一次心搏無固定配對時間,各期前收縮間距之間有一個最大公約數,且常有室性融合波。

診斷

對有症狀者,應作24小時動態心電圖,對期前收縮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對室性期前收縮應按Lown分級,評定良性(Lown分級<Ⅲ級)、惡性(Lown分級>Ⅲ級)。

治療

1.房性期前收縮
大多數無器質性心臟病及無症狀性房性期前收縮無需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及冠心病當出現頻發的房性期前收縮往往預示可能要轉為房顫,此時應給予治療,下列藥物可供選用:
(1)奎尼丁。
(2)維拉帕米(異搏定)。
(3)硫氮卓酮,必要時可同時加服安他唑啉(安他心)。
2.室性期前收縮
良性室性期前收縮經過全面詳細的檢查不能證明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早可以認為是良性的,無需治療。有器質性心臟病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認為是具有潛在惡性或惡性室早,必須治療。
(1)室早頻率平均≥5/min者。
(2)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早,但要注意除外房早伴差異傳導。
(3)呈二聯律或三聯律。
(4)室早連續3個以上呈短暫陣發室速。
(5)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發室早,亦應及時治療。
治療室早的藥物很多,可以根據病情緩急及藥物可能提供的情況合理選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