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指歸譯註

老子指歸譯註

《老子指歸譯註》2004年12月1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是漢代學者對道家經典《老子》的詮釋,旨在闡發《老子》的宗旨。

基本介紹

  • 書名:老子指歸譯註
  • 作者:嚴遵
  • ISBN:7100041562
  • 頁數:453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4-12-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本書目錄,

內容介紹

《老子指歸》是漢代學者對道家經典《老子》的詮釋,旨在闡發《老子》的宗旨,並創立了自己由無生有的宇宙演化論、以無為本的本體論和萬物自生化的思想體系,《譯註》作者廣泛吸收《指歸》問世以來的各種不同版本及後人對《指歸》及道家思想的研究成果,對《指歸》譯加注釋,並譯成白話文。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記載:“蜀有嚴君平……卜筮於成都市……才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無不通,依老子、莊周之旨,著書十餘萬言。”嚴君平著作,《漢書·藝文志》未著錄,但從《王貢兩龔鮑傳》所記看來,班固是肯定嚴君平有著作的。《隋書·經籍志》著錄《老子指歸》十一卷,嚴遵注。新舊《唐書》皆有著錄。今存《道藏》本殘缺不全,而唐代《老子》註解中引《指歸》之句,頗有在《道藏》本以外的,足證唐代和宋初之時,猶有完本。
《四庫全書總目》懷疑此書是偽作,然就書中內容來看,指斥秦楚,頌揚神漢,表現了一定的時代特點;書中解說《老子》又多引《周易》語句,與嚴君平“以卜筮為業”的情況亦相符合。從這些內證看,肯定此書是嚴君平著作,確是有比較充分的理由的。
此書思想的特點是提出一獨具特色的天地起源論,宣稱:“天地所由,物類所以,道為之元,德為之始,神明為宗,太和為祖。道有深微,德有厚薄,神有清濁,和有高下。清者為天,濁者為地。”道是最根本的,由道而有德,由德而有神明,由神明而有太和,然後分為天地。而道、德、神明、太和又是從無到有的四個階段。
這種學說在中國古代哲學著作中還是比較獨特的,其基本觀點是《老子》“有生於無”的發揮,是《淮南子》天地起源論的改造,可以說屬於客觀唯心主義,對於魏晉玄學可能有一定的影響。
無論如何,《老子指歸》是中國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清初以來,許多學者以此書為偽書,所以不予重視。近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著作中,亦沒有論及此書的。實則此書思想確有特點,是值得研究的。王德有同志對於此書進行了整理,據《道藏》本、《津逮秘書》本、《怡蘭堂叢書》本,作了細緻的校勘,並從唐宋若干《老子》註解中輯錄了此書的佚文。這是一項有重要意義的工作,是近年整理古籍的一個新成果。王德有同志以此書稿徵求我的意見,我看了很高興,略贅數語,藉以說明《老子指歸》的學術價值。

本書目錄

自序
原文校點說明
《老子指歸》譯註
君平說二經目
老子指歸卷之一
上德不德篇
得一篇
上士聞道篇
老子指歸卷之二
道生一篇
至柔篇
名身孰親篇
大成若缺篇
天下有道篇
不出戶篇
老子指歸卷之三
為學日益篇
聖人無常心篇
出生入死篇
道生篇
天下有始篇
行於大道篇
善建篇
老子指歸卷之四
含德之厚篇
知者不言篇
以正治國篇
方而不割篇
治大國篇
大國篇
老子指歸卷之五
萬物之奧篇
為無為篇
其安易持篇
善為道者篇
江海篇
天下謂我篇
老子指歸卷之六
用兵篇
言甚易知篇
知不知篇
民不畏威篇
勇敢篇
民不畏死篇
老子指歸卷之七
人之飢篇
生也柔弱篇
天之道篇
柔弱於水篇
小國寡民篇
信言不美篇
老子指歸輯佚
道可道篇
天下皆知篇
不尚賢篇
道沖篇
天地不仁篇
穀神不死篇
天長地久篇
上善若水篇
持而盈之篇
載營魄抱一篇
三十輻篇
五色篇
寵辱若驚篇
視之不見篇
古之善為士篇
致虛極篇
太上篇
絕學篇
曲則全篇
希言自然篇
企者不立篇
有物混成篇
重為輕根篇
知其雄篇
取天下篇
佳兵篇
知人者智篇
執大象篇
將欲歙篇
附錄一 生平事跡
漢揚雄問明(節錄)
漢班固王貢兩龔鮑傳(節錄)
晉李軌淵騫注(節錄)
晉陳壽秦宓傳(節錄)
晉皇甫謐嚴遵
晉常璩蜀郡士女(節錄)
晉葛洪登涉(節錄)
附錄二 書目著錄
附錄三 序跋提要
宋陸游跋老子道德古文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節錄)
明劉鳳嚴君平道德指歸序
明沈士龍題道德指歸
明胡震亨題道德指歸
清錢曾讀書敏求記(節錄)
清全祖望讀道德指歸
清四庫全書總目(節錄)
唐鴻學指歸跋
蒙文通嚴君平道德指歸論佚文序
王利器道藏本道德真經指歸提要(節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