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詞語)

老好人(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好人指的是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願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缺乏原則性的人。然而現在社會中普遍反對老好人主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好人
  • 定義: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願得罪人
  • 出處:《巴金寒夜
  • 讀音:lǎohǎorén
詞語信息,詳細解釋,心理提示,

詞語信息

【拼音】:lǎo hǎo rén
【注音】:ㄌㄠˇ ㄏㄠˇ ㄖㄣˊ

詳細解釋

釋義:
1、脾氣隨和,待人厚道,缺乏原則性的人。
【出處】:巴金寒夜》一:“那么你要怎樣呢?你有膽量么?你這個老好人!”
【示例】:巴金 《寒夜》一:“為什麼沒有膽量呢?難道我就永遠是個老好人嗎?”
2、指規矩的人。
【出處】:老舍茶館》第一幕:“ 王掌柜 知道:我們都是地道老好人。”

心理提示

一直以來,老好人都是以待人熱情大方,不會拒絕別人而讓你在交際中容易受到大家歡迎,特別是最初階段。但是,人類都有欺軟怕硬心理,在這種心理下,如果你總是習慣性地接受他人的任何請求,常常扮演著一種“老好人”的角色,讓人在你身上得寸進尺,那漸漸地你自己也會身心疲憊,早晚有一天會出問題的。
能幫助別人固然很好,但如果總是如此,對方就會得寸進尺,認為你幫忙是理所當然的,感激之情也會淡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最好靈活一些,可以偶爾故意拒絕對方的要求。
做人要有自己的尺度,你不是神,也不是大聖人,不可事事做“老好人”,總是對別人謙讓,有求必應,這樣會讓人得寸進尺。
自古以來,什麼人都有,惡人,人們恐懼他;善人,人們愛戴他;而那些老好人呢?生活中總是可以看到那些隨和厚道的、從不得罪人、看起來似乎沒有一點兒脾氣兒的,人家什麼忙都願意幫的人。按理來說,這種人應該是最討人喜歡的,若你遇見了自己不願意去做的或者懶得去做的事,只要叫一句“某某某,幫我個忙好不好”,一個簡單明了的“好”,你就可以瀟灑解脫,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多虧了那個熱心人啊,怎么著也得給他授予一枚好人勳章吧!可是調查卻表明,正是這種不拒絕,也不反抗的人,在“世界上最討厭的人”排名榜中名列前茅。哎呦,出了力還不得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阿倫森效應
這得歸根於有名的阿倫森效應。所謂阿倫森效應,是指伴隨獎勵減少,態度也逐漸消極;伴隨獎勵增加,而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將被試分4組對某一人給予不同的評價,藉以觀察某人對哪一組最具好感。第一組始終對之褒揚有加,第二組始終對之貶損否定,第三組先褒後貶,第四組先貶後褒,最後在實驗對象對數十人進行後,發現大部分人對第四組最具好感,而對第三組最具反感。
阿倫森效應提醒人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應該盡力避免由於自己的表現不當所造成的他人對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轉。
老好人在人際交往中吃力不討好便是這個緣故,當生活的風向改變,他也不得不開口說拒絕。而這唯有的一次拒絕,卻比一個貶義詞更像是一記巴掌,拍在對方的臉皮上。舉例來說吧,有這么一個老好人,第一次,A找他幫忙,他沒拒絕;第二次,A又尋求幫助,老好人又幫了他……之後,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老好人都毫無意外的幫助A了。但在第無數次的幫忙後,老好人終於因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拒絕了A的請求,此時A被激起的憤怒感與失望感將勝於從前的種種,而老好人之前幫A做的所有事情,似乎都在他拒絕A的那一刻起,變得毫無意義。
經過無數次的幫助而建立起來的好感就因為僅有一次的拒絕就被破壞了,這究竟是誰的錯?老好人想必也是捶胸頓足,有口難言。可能有人會說“這都是老好人的自作自受,誰讓他一直都充當這個老“好人”呢”,但事情遠遠沒有這么簡單。
【二、登門檻效應】
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了“得寸進尺效應”,也叫做“登門檻效應”,這是指一個人如果接受了別人的一個小要求,那么別人在此基礎上再提出一個更高點的要求,這個人也會傾向於接受。
上面所講的A同志運用的就是得寸進尺效應,因為人的每個意志行動都有其行動的最初目標,在許多場合下,由於人的動機是複雜的,因此常常會面對不同的目標進行比較、衡量和選擇,在相同情況下,那些簡單易行的目標較容易讓人接受並採取行動。另外,人們總願意把自己調整成前後一貫、首尾一致的形象,即使別人的要求有些過分,但為了維護印象的一貫性,人們也會維持下去。老好人在一開始的時候幫助了A,為了他的美好形象,即使再不情願,他也會始終的幫助A,所以才會有接踵而來的求助。
【三、擺脫“老好人”的形象】
如何擺脫“老好人”的形象?這個就需要改變你的行為模式。根據吸引力法則,他們會找你幫忙,是因為你是那個“願意幫忙的人”。
當然,可能有些讀者想問,朋友間,總會有不方便、需要幫忙的時候,難道說人家找你幫忙就必須一口拒絕,以免後患嗎?我只能說,如果你這么做了,最後倒霉的還是你,你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最後只會被你的這個“一口拒絕”弄的亂七八糟。對於別人的請求,需要選擇性的幫忙,你要戴上辨別是非的眼鏡去進行篩選。
【四、選擇性幫忙】
如果把你身邊的人分成幾個生活圈的話,你可以選擇:
①親密圈:很好很好的朋友,你和他之間已經不在乎錢的問題,甚至可以分享一切;
②朋友圈:身邊經常一起玩的,關係不錯的,但比親密圈少一分熟稔的人;
③熟人圈:同事、同學,你對他的感覺一般,不熱情,不冷淡的;
④世界圈:陌生人(調查顯示,一個人對陌生人比對認識的人願意投入更多的信任)。
對於你心目中的親密圈內的人也不用我說,連錢你都願意彼此分享了,為他付出,你也定是心甘情願的;朋友圈裡的人,他的人格、人品,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們經常混在一起,總是略有耳聞的。愛占小便宜的傢伙你委婉拒絕他或許是更好的選擇,你覺得他還不錯的人幫個小忙也無妨。剩下的那些人,你應該切身思考下你的人生會和他有交集嗎?你討厭他什麼?仔細衡量其中的利與弊便可瞬間得出結果。
生活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是善良的。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了別人,心裡也會快樂。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沒有義務去無條件地幫誰。與其做一個博愛的濫好人,不如去愛少數人,也為少數人所愛。(作者:Mrs. 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