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街道(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老城街道)

潢川老城街道東臨106國道,南與白店鄉接壤,西北靠潢河,轄“三街四村”,即:中大街、南海街、大巷街、愛國村、奶廟村、鄒灣村、林場村,總面12.9平方公里,人口近3萬人。老城街道扼守潢川城區南大門,交通便利,區位獨特,歷史悠久,始建於西漢,鼎盛於明清,城區有五教聖地——小南海、聞名遐邇的鐵旗桿、有精美的傳統手工藝品——牛角雕、刺繡、有獨特飲食——高樁饃、胡辣湯、神仙餃,素有豫南“小蘇州”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城街道
  • 地理位置:東臨106國道,南與白店鄉接壤,西北靠潢河
  • 面積:12.9平方公里
  • 人口:近3萬人
潢川縣概況,區域劃分,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規劃布局,主要建設任務,保障措施,

潢川縣概況

潢川老城街道東臨106國道,南與白店鄉接壤,西北靠潢河,轄“三街四村”,即:中大街、南海街、大巷街、愛國村、奶廟村、鄒灣村、林場村,總面12.9平方公里,人口近3萬人。老城街道扼守潢川城區南大門,交通便利,區位獨特,歷史悠久,始建於西漢,鼎盛於明清,城區有五教聖地——小南海、聞名遐邇的鐵旗桿、有精美的傳統手工藝品——牛角雕、刺繡、有獨特飲食——高樁饃、胡辣湯、神仙餃,素有豫南“小蘇州”之稱。

區域劃分

老城街道代碼:411526004。2006年,轄3個居委會、4個居委會:中大街居委會、南海街居委會、大巷街居委會、愛國村、鄒灣村、林場村、奶廟村。
地圖

經濟和社會

近年來,辦事處黨工委、辦事處在招商引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小城鎮建設、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勞務輸出等方面大做文章,使辦事處生產總值大幅提升,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10年,生產總值達到19.7億元,財政收入完成47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00元。
一是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辦事處始終抓住花木種植這一支柱產業,做大做強,逐步形成了從種苗培育,到苗木栽培管理,再到綠化園藝工程設計施工的產業鏈,在種植規模上比往年更大,花木更重向精品。轄區現有二級以資資質的花木園林綠化公司12家,三級以上資質的20多家。
二是二、三產業穩中有升,發展態勢逐步成熟。區域內創辦了沙場、塑膠廠、粉條廠、停車場、煤廠、旅館、浴池、餅乾廠等50多家企業,逐步形成以沙場等為主的建築產業,以餐飲、住宿、食品加工為主的飲食服務業,以運輸、信息流通、物流等為主的運輸三大產業。三大產業生產總值在2009年已達到11.0193億元,民營經濟成為辦事處經濟發展的頂樑柱。
三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近年來,辦事處共招商引資項目16個,投資100萬元以上項目15個,2000萬元以上項目6個,總投資7.8億元,涉及農副產品加工、製造業、木材加工、、建築建材、倉儲運輸、特種養殖等近十個行業,增加農民就業4000餘人。我們先後招來寧波林峰投資500萬元,建利安不鏽鋼門業,解決150人就業;南京葉照合投資700萬元,建金科電子,解決200人就業,填補了潢川企業在此領域的空白,投資2000萬元的廣州吉特鞋業落戶於老城愛國村,解決了300人就業。
四是城鎮化建設突飛猛進。通過開展“六城聯創”,大力實施“五化”工程,辦事處面貌煥然一新。多方籌資300餘萬元,整修街道7條,硬化路面2000多米,新修排水管道3500米,配套環衛設施30多個,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其中對賢典街長260米,寬5.2米;東升巷長360米,寬3.5米;和平巷長165米,寬3.5米;芙蓉路長800米,寬7米,四條背街小巷進行水泥硬化。截止目前,四條背街小巷的路面硬化工程已全部完工,涵管、下水道、照明等配套設施也全部施工到位。在南海街芙蓉路配套建設兩座高標準水沖式公廁,愛國社區新建兩座水沖式公廁,解決了居民入廁難的問題,美化了人居環境。
五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幾年來,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整合中國小教育資源,鞏固提高了“九年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教育完成率達98.4%。所有中國小均有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建有微機、圖書、儀器、實驗、德育、電教等教室,實驗儀器、音美器材均已達標。中國小入學率達99.9%。認真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10年參合參合率達到常住人口的98%。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四村全部運行,共有5800人參加新農保,占應參保人數的96%。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4個,已全部投入使用。鄉村衛生醫療穩步發展,村村配備了防疫員,計畫免疫落實率達100%。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常抓不懈,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內,計畫生育率達到9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8‰以內,村村都有計生宣傳大院和文化書屋。
六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推進。制定了公共安全、衛生安全和突發事件工作應急預案。多年來我們清醒認識到生活有了保障,民眾心才不亂,社會才和諧穩定。為此我辦認真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現在村街共有1590人納入了低保救助,並在愛國村新建敬老院,集中供養五保老人50人。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順利實施。農業種植、養殖、加工等12個科技項目得到迅速推廣,成立協會31個,以成人學校為陣地培訓農民達10000餘人次。
七是勞務經濟迅速發展。全辦現有外出務工經商人員2300餘人,常年在外務工人員2000餘人,主要分布在北京、鄭州、上海、廣東、江蘇、青海等地,每年務工總收入達億元,占全辦經濟總收入的20%。

發展目標

1、2015年老城辦事處國內生產總值力爭達到35億元(年遞增11%),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0%以上。
2、 城區建設規劃人口2015年達到3萬人,人均住房面積達40平方米,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
3、財政收入2015年達到780萬元(年遞增12%)。
4、農民人均純收入2015年達到11000元(年遞增10%)。
5、城鄉居民2015年存款餘額達到2億元。
6、人口自然增長率2015年控制在6‰以內,總人口控制在4萬人以內。
7、普及高中教育,人人享有醫療保健。
8、大力實施“回歸工程”,鼓勵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到2015年回歸創業達80家,產值達2.8億元
9、五年內村村都有康居新村和康居示範點,
10、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根本好轉。
11、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居民家庭財產普遍增加,居住條件明顯改善,人民民眾生活初步達到富裕水平。

規劃布局

“十二五”期間我辦將緊緊圍繞一個中心,突出二個重點,強化三個機制,尋求四個突破(一個中心——城鄉一體化;二個重點——北抓愛國,南抓奶廟;三個機制——工作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四個突破——土地、資金、就業、社保),全力建好“水城花鄉——弋陽古鎮”上大做文章。
在城區:一是規劃選址建設老城辦事處辦公大樓,改善辦公環境,提高服務質量。
二是興建古玩、小吃一條街。
三是實施旅遊戰略。把全國少有的五教合一聖地——小南海修建好,各有特色,使五教聖地形成文化旅遊線挖掘老城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並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招商引資開發老城、保護老城、改造老城,使古今文化交相輝映,老城煥生機、展新顏。
四是在城鄉結合部興建農家樂、農家賓館發展特色旅遊業。
在產業化上:一是繼續突出老城花卉特色,做大做強花木產業,成立老城花木協會。
二是籌建花木交易市場,規範花木交易行為,提高花農收入。
在新農村建設上:一是在愛國示範村南部全面開工三期工程,建成含紅星、紅旗、團結三個村民組在內現代高效農業休閒觀光園。
二是建設豫南較大的商貿物流中心。
三是建設“奶廟花都春城”。包括綜合整治奶廟老街;花木經濟人園區;花卉文化廣場;農貿花木交易中心;社區醫院;社區學校;五星級花都灑店;花木觀光遊覽園等馮莊康居社區。
四是鄒灣、林場兩村全面鋪開新農村建設,打造天然氧吧、最佳居所生態園林觀光帶,逐步使我們愛國、奶廟、林場、鄒灣四個村為一體,農民變市民,農村變社區,村集體組織變社區居委會的新型經濟組織,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

主要建設任務

“十二五”期間我辦在城鄉一體化上重點建設愛國物流商貿、奶廟花都春城。在農業結構調整上,大力引進“高、精、新”花木品種,建造生態園林地帶。在城區整擴修中大、大巷、南海街街面和道路,為建設好“水城花鄉古鎮”奠定基礎。

保障措施

(一)全面深化改革。圍繞試驗區建設八個體制機制創新,我們將著力做好五篇文章:一是做優農業社會化服務文章。一方面,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成立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另一方面加強對已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管理與服務,發展潛力大的合作社的典型帶動作用,逐步在我辦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經濟模式,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二是做強農業產業化文章。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提升我辦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三是做優土地流轉文章。進一步構建流轉平台,打造流轉“窪地”,加快流轉步伐,力爭到2015年全辦土地流轉面積達70%;四是做靚城鄉一體化文章。進一步發揮愛國效益,爭取村村建設各有特色。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在基層組織建設、農村保障、文化引領、金融改革、農村創業人才投入農業的體制機制上進行探索和創新。
(二)繁榮社會事業。重點抓好以國道和城鄉結合部建設為重點的六城聯創,使聯創活動形成精細化和常態化;努力抓好教育、衛生、文化、財稅、民政、土地、村建、環保等工作,狠抓人口和計生工作不放鬆,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三)堅持執行“誰投入,誰管理,誰受益”的政策。凡是到老城招商引資、投資城鄉建設、獻計出謀成績顯著者,在建設和工作中給予優惠、照顧;鼓勵和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步向非農產業上轉移和地區之間的有序流動;支持社會上富餘科技人才,合理流入農村經濟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發展多種就業形式,運用經濟手段,調節就業機制,形成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向選擇、合理流動的就業機制。
(四) 積極廣籌資金。經費問題是落實“十二五”規劃的關鍵,據估算,我辦進行“十二五”規劃期間所需資金22億元。為確保建設所需資金的投入,必須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爭取多層次多渠道籌集和融通資金,一是自籌資金,通過“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補貼、股份合作制的辦法廣籌資金。二是發揮各專業銀行融通資金的主渠道用途,爭取銀行的貸款扶持。三是各部門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投資,用足用活上級的相關政策。四是改善投資環境,實施優惠政策,擴大吸收外商和外地企業的直接投資。五是發揮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作用,規範運行流程。六是採取市場化運作等有效方式,做好水、電、路、氣、通訊、綠化等一系列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拓展發展空間。
(五)全力構建和諧。一抓改革創新保障發展態勢。著力在試驗區建設、計畫生育、作風建設、財稅徵收、機關管理、督查工作等方面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切實為發展打破“瓶頸”制約;二抓惠民實事保障民生改善。嚴格落實上級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切實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著力解決民眾反映的熱點問題;三抓綜合制度保障發展環境。切實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大力開展平安建設,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努力構建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四抓黨建保障戰鬥力提高。切實加強各村和街領導班子建設,嚴格幹部管理,建立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斷把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五抓作風轉變保障執行力提升。進一步細化、量化責任目標,加大獎懲力度,做到有安排、有檢查、有評比、有獎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