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被啃屍

老人去世被啃屍

2014年11月21日,家住在蚌埠市區的馬師傅發現樓上已60多歲的王師傅的房間的燈整天整天地亮著,也沒關過,家裡的狗一開始還汪汪叫,這幾天也不叫了,覺得不對勁。隨後馬師傅立刻報警。進入王師傅家才發現王師傅已經死了大約有一周的時間,且屍體遭到啃食,慘不忍睹。不久後龍子湖公安分局的刑警法醫趕到現場。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事件影響,

事件背景

家住在蚌埠市區的王師傅是一名退休職工,獨自住在一幢居民樓的樓頂。
“平時很少來往,話都不說幾句。 ”住在樓下的馬師傅在這幢樓也住了10多年,老王給他留下了深居簡出、寡言少語的印象。四樓的一位老奶奶在這裡也住了30來年,更是告訴記者,“沒說過話,沒什麼印象。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老王早年離婚,獨自將兩個女兒撫養大,兩名女兒都已嫁人,一人在外地,一人在蚌埠本地生活。
不過老王給鄰居們的最深印象是家裡養了太多的狗。“快有10條吧。”馬師傅說。樓下一位常年在這裡賣米的大媽也說每天都能看到老王出來買狗糧。老王一般去附近屠宰的地方,收集一些零碎雜件,帶回去給狗吃。 “都是那種寵物狗,在樓梯跑上跑下。 ”
老王住在頂樓,算是六樓半,馬師傅住在六樓,正好是樓下,這些狗給他家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影響。 “那氣味別提了,狗叫來叫去,在家裡跑來跑去,我們都沒法忍受,真不知道他一個人這么多年是怎么過來的。 ”馬師傅說。
老王為什麼會飼養這么多條狗,鄰居們都很費解,“也許是太喜歡狗了,大狗生小狗也不捨得送人,就自己養著,時間長了狗就多了。 ”

事件經過

燈整天亮著,其實老王已死多日。
11月21日,樓下的馬師傅終於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我看到樓上的燈整天整天地亮著,也沒關過,家裡的狗一開始還汪汪叫,這幾天也不叫了。 ”樓下賣米的大媽也看不到老王出來買狗糧和遛狗了,馬師傅懷疑老王出了什麼意外,趕緊找來了警方。
老王家屬於蚌埠市東風派出所管轄,21日中午,值班民警聯繫上了老王在蚌埠的女兒,趕到門口,但是怎么也打不開門,沒辦法,只好聯繫了開鎖公司,打開了門鎖。“門一開,能聞到裡面有異味,還有一屋子的狗竄來竄去。”老王的女兒則進了屋子,東風派出所說他們守在門口,沒有進去。
派出所沒有透露更多的現場細節,只是告訴記者,老王死了,而且已經死了有一周左右時間,隨後龍子湖公安分局的刑警和法醫也趕到現場。

事件結果

老王被去世的第三天,按照當地風俗,家人撤除了搭設的靈堂,送走了老王。記者在現場沒有看到更多的痕跡,但在老王家門口,依然能見到放在門口的狗籠,也能聞到濃濃的腥臭氣味。
在網上,有一種說法,稱老王死後,由於無人餵狗,群狗餓急了,分食了老王的屍體。對於這個傳言,派出所沒有證實是真是假,昨日下午,老王的家人也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但是據知情人士透露,老王死後,屍體遭到了群犬的分食。事後,老王家裡的十餘條狗,都已經被處理。

事件影響

空巢老人需要關愛
隨著我國邁入老齡化社會,“空巢老人”的問題也越來越被社會和媒體所關注。昨日記者採訪了安徽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雲飛,王教授認為,從子女的角度來說,常回家看看是應盡的責任,而卻有關部門更應該肩負起老人的養老問題。
對子女來說,應該把贍養老人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來完成,不論是節假日還是平時,儘量陪伴在老人身邊,外出打工的能回家時儘量回家,最起碼也要打個電話問候下老人。
王教授同時認為,隨著現代社會的分工,老人的養老問題,並不只能僅僅靠個人來完成。王教授說,有關部門應當更多地承擔起養老的責任。 “政府應該構建一個多元化的保障體系,實現居家養老。 ”王教授告訴記者,很多老人不願意去諸如養老院或者老年公寓這樣的養老場所,還是願意住在家裡,對待這些老人,就應該有相應的社區工作者前來服務,包括做家務,陪老人聊天說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