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善冠

翼善冠

翼善冠是冠的一種,是明朝皇帝、太子、親王、皇室成員等所著之首服,也是朝鮮國王及王世子安南國王琉球國王的首服。

翼善冠分為“前屋”、“後山”和“金折角”三個部分,冠上加二龍戲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翼善冠
  • 類型:是冠的一種
  • 含義:首服
  • 出土時地:一九五八年北京定陵地下宮殿出土
  • 文物收藏單位:北京定陵博物館藏
  • 時代:明朝後期(神宗時期)
史料記載,歷史發展,

史料記載

唐貞觀中太宗采古制為翼善冠自服之。朔望視朝以常服及帛練裙襦通著之。若服袴褶又與平巾幘通用。見宋王溥《唐會要·輿服上》《舊唐書·輿服志》。明永樂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烏紗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見《明史·輿服志二》。皇帝常服冠戴,因烏紗帽折角向上如“善”字,後名翼善冠。
烏沙翼善冠  定陵出土烏沙翼善冠 定陵出土
與唐代相較,明代翼善冠要簡化得多。此翼善冠分為“前屋”、“後山”和“金折角”三個部分,冠上加二龍戲珠。
定陵出土的那件金絲翼善冠是一件為了給神宗皇帝陪葬而專門定製的冥器。
目前所有的明朝皇帝畫像,無論是正臉的御真標準像還是描繪日常生活場景寫意畫中,均未發現金絲翼善冠出鏡。金絲翼善冠高24厘米,直徑17.5厘米,重826克。而烏紗翼善冠高23.5厘米,徑19厘米,總重量307.5克。可見金絲翼善冠比較沉重,不適合日常穿戴,而且金屬本身吸光導熱性比較好,也不適合在炎熱的夏季穿戴。因此金絲翼善冠只是一件奢侈的工藝品而用作陪葬的冥器。

歷史發展

翼善冠自唐代的幞頭,唐代男子興頭戴軟腳幞頭身穿圓領袍服,幞頭專門用以纏裹頭髮及髮髻。而唐代的幞頭髮展到宋代出現了官員公服展腳幞頭,外形方正。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極力恢復唐宋時期的服制。明代官員所著公服便沿襲宋代。
翼善冠
而常服則是圓領袍搭配展翅的幞頭,俗稱烏紗帽,帽胎或竹或木,或紙,兩片展開的帽翅則是薄黑紗。因而君與王所戴的則是兩翅向上折的,故稱“翼善冠”。明代的皇帝和如朝鮮國王等藩王所戴的翼善冠在外形的尺寸和顏色上有所區別,不得僭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