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雞

翰林雞

翰林雞是湖北省安陸市傳統名菜,屬太白菜餚之一,具有雞肉肥嫩,味道鮮醇的特點。

翰林雞製作系用整雞醃漬入味後,蒸至七成熟,然後去骨切塊,上盤整理成原雞形。另以蛋黃糕雕刻“翰林雞”三字,置雞首前,並以雞湯、蘑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蝦球點綴,經復蒸烹製成。

(概述圖,來自湖北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

基本介紹

產地環境,歷史淵源,製作工藝,製作材料,烹製方法,所屬菜系,風味特點,營養價值,適用人群,

產地環境

安陸市隸屬於湖北省,由孝感市代管,位於鄂中腹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0′-113°57′、北緯31°04′-31°29′之間。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5.8℃。丘陵、河谷地形兼備,適合土雞飼養。

歷史淵源

據有關史籍記載,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食雞、蔬果菜餚,也吃肉和野味素,唯獨不食豬肉。友人素知詩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雞、鴨、鵝等作菜佐酒助興。在眾多酒肴中,而李白尤對“烹雞”最感興趣。曾作詩曰:“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童嘻笑牽人衣”。由此流露出詩人功名即在眼前,興高彩烈,志得意滿,而痛飲白酒,笑嘗烹雞的得意情景,不久李白便入京任翰林職。
傳說“翰林雞”一菜,是友人欽佩詩人李白才華而精心製作的佐酒佳肴之一。因詩人李白向喜食烹雞,故後人便呼之為“翰林雞”,緣出於此。

製作工藝

製作材料

主料:肥母雞一隻(1000克);
翰林雞輔料之蝦仁翰林雞輔料之蝦仁
輔料:蘑菇(20克)、蝦仁(150克)、 火腿(20克)、冬筍(20克);
調料:黃酒(3克)、胡椒粉(1克)、大蒜(10克)、小蔥(5克)、 姜(5克)、味素(1克)、鹽(4克)、醬油(10克)、澱粉(8克)、米酒(30克)、豬油(30克)。

烹製方法

1、將母雞宰殺,剖腹去內臟,洗淨瀝乾置缽內,加精鹽2克、黃酒、蒜瓣、蔥段、生薑片、胡椒粉拌勻醃漬2小時入味,上籠以旺火蒸約1小時,至七成熟取出。去骨改成塊,上盤拼擺成整雞形,雞首高昂。
2、將蘑菇置溫火鍋內,加雞清湯50克,稍煮入味。蝦仁加精鹽0.5克,製成小蝦球20個,相間擺在雞的周圍,上籠再復蒸5分鐘取出。
翰林雞翰林雞
3、炒鍋置旺火上,倒入熟豬油燒熱,下火腿絲、冬筍絲稍炒,加雞湯、胡椒粉、醬油、味素、米酒、精鹽、濕澱粉勾芡,澆在雞上即成。
提示事項
1、雞宰殺剖腹後,要醃漬入味。
2、在處理雞肉時,將雞頭、雞翅拍松,以便於煮熟;整理上桌時,最好除去雞頭或在拼擺時,收頭握翅,以避“雞不獻首”之說。
3、在燒熟的雞身上,澆淋芡汁時既要均勻,又不要影響整雞形的圖案。

所屬菜系

湖北菜,簡稱鄂菜,荊楚風味,選料嚴格,製作精細,注重刀工火候,講究配色和造型。以“鹹鮮”味為本,講究嫩、柔、滑、爽,善烹河鮮,以蒸菜馳名,富有濃厚的江南水鄉特色。

風味特點

翰林雞多以土雞製作而成,菜品造形美觀,色澤金黃,皮厚油亮,食之,味道鮮醇。

營養價值

雞肉含有維生素、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營養物質,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其中,雞肉中的磷脂類物質,對人體生長發育很重要,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

適用人群

翰林雞肉質細嫩,滋味鮮美,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菜品。但因雞肉性溫,多食容易生熱動風。有外感發熱、內熱亢盛者;肝火旺盛或肝陽上亢者慎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