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辟支

翁辟支(844—928年),俗名翁乾度,法號藻光,建平市新豐鄉翁屯村人,祖父翁巨隅始徙翁屯,為翁屯翁姓始祖,河西節度使翁承欽之子。幼年喜在寒冬季節扣擊堅冰而沐浴,出家後,人稱扣冰和尚,死後稱扣冰古佛。又因世傳他的母親夜夢辟支佛,爾後藻光誕生,故又稱藻光為辟支古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翁辟支
  • 出生地:建平市新豐鄉翁屯村
  • 出生日期:844
  • 逝世日期:928
相關事跡,對東南地區宗教文化影響,

相關事跡

相傳翁母臨盆前,夢僧人持缽求宿。翁藻光在襁褓中見佛像即開口嘻笑。唐大中十年(856年),他13歲時要求出家。父母以為應驗夢境,送他到吳屯清潭寺,拜釋行全為師。他“刻苦清修,鑽研佛典”並先後助師修創清潭寺和興福寺。鹹通八年(867年),翁藻光因“精通經學,舉有司,得度牒,落髮受戒於福唐(今福清)。”(《古佛全傳》)“先以講說為眾俗歸”。有一僧箴告他:“汝之道行當證無上,殆非諸祖之可班也,勉之勉之。”藻光由此益發精研,久之超悟。唐鹹通十一年,參拜雪峰山崇聖寺開山祖師義存。義存為探知藻光的造詣,厲聲喝問:“進則死,退則亡。”藻光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橫行數步又何妨?”義存驚:“汝異日當為王侯師也。”藻光延留數日即歸。
藻光雲遊四方之後,皈依南宗,回到武夷尋僻靜處學佛,常常在荊棘荒蠻中坐禪靜悟。傳說他為磨練自己學佛誠心,常自問自答:“惺否?”“惺!”經過如此反覆自問自答,誠心向佛,竟連雙虎踞左右也不知道。因久居之,“獼猴供果,群物侍伴”。因此,唐末名僧貫休在《懷武夷山禪師》一詩中,以“紅心蕉繞屋,白額虎山禪”稱讚他武夷學佛的誠心。藻光在武夷向佛名聲漸大,前來從師學佛的不少。僧徒對佛教南宗不甚了解,問他:“為什麼不念經?”答道:“我心裡常常想著它。”又問:“你為什麼不開堂說法?”又答道:“我心裡空空,沒什麼可說的。”也許正因為這樣,有人把進禪門叫作“入空門”。 不知道

對東南地區宗教文化影響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題贊曰:夢感神靈,天成佛性。戒行超凡,智慧入聖。法威普濟,聲傳谷應。慈光炯照,屢被朝命。自僧藻光在瑞岩開設道場,為世人所敬重,被尊為(閩)王者師之後,武夷佛教影響由此波及閩都,且歷久不衰。藻光被稱為扣冰古佛、辟支佛,成為閩籍享譽最高的古佛(菩薩)神靈。在閩、浙、贛甚至遠至四川等地都有影響。連峨眉山等佛教聖山至今都還供奉著他的神像。以翁藻光為首任住持的瑞岩寺,已有千年歷史,近年修葺一新,香火鼎盛,為武夷山市宗教旅遊勝地之一。藻光對武夷山民俗的影響則更深遠。自唐代以來,“每歲仲春,邦人迎(藻光)入邑”。為此還要建道場、香齋,並選100名壯漢輪流接送。屆期萬眾雲集,甚至福州、浙江、江西等地信徒都結伴而至,香花燈燭,頂禮膜拜,極其誠敬。後發展至村坊、市鎮,不分遠近輪流迎請神佛恭奉,仲冬方可迎回瑞岩寺,可見迎神風俗之盛。城關則舉行蠟燭會,二月初六在西門南台北時間設燭輪,初九舉行祭社,陳設極豐盛。蠟燭會還有“搶佛”之風,村坊青年以槓請古佛為榮。一年一度的蠟燭會,長盛不衰,是古代武夷山一年中最為熱鬧、最有影響的鄉社盛會。1949年後,受社會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已演變成為農用物資交流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