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學肄言

群學肄言

翻譯者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中國社會學的先驅者嚴復,於1903年翻譯斯賓塞的《社會學研究》,取名《群學肄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學肄言
  • 詞目:《群學肄言》
  • 讀音:Qunxue Yiyan
  • 譯音:The Study of Sociology
詞目,讀音,譯音,解說,

詞目

《群學肄言》

讀音

Qunxue Yiyan

譯音

The Study of Sociology

解說

翻譯的社會學名著之一。原系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所著《社會學研究》一書。嚴復於1897年開始譯,1898年在《國聞報》的旬刊《國聞彙編》上,發表《砭愚》和《倡學》兩篇,題為《勸學篇》。1903年上海文明編譯局出版《群學肄言》足本,190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訂正群學肄言》,現在流行的是商務印書館的《嚴譯名著叢書》本。該書是一部研究社會方法的著作。譯者用文言文夾敘夾議譯出此書,在某種意義上可看作是譯者的著作。該書強調“以天演為宗”,以生物學規律研究社會現象,從而論證中國的社會變法。全書分16章:砭愚、倡學、喻術、知難、物蔽、智、情瞀、學、國拘、流梏、政惑、教辟、繕性、憲生、述神、成章。《砭愚》與《倡學》兩章闡述了社會研究必須有專門的學科,可以成為科學的觀點和道理《喻術》則概括了社會學的主要含義,提出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學探求個人與社會關係的規律。社會學的內容在於說明社會的各種現象及其原因。他認為,社會現象的因果關係,是受天演規律所支配的。社會猶如生物有機體,是不斷進化的,生物學的規律可以用之於社會學。《知難》述治社會之難,一在物之難,次在心之難,三在心物對待之難。作者認為,此章是全書的樞紐。《物蔽》以後各章探討了社會研究中的客觀困難與主觀困難,即“物之難”與“心之難”。認為人們的思想觀念受“所生之國、所業之流、所被之政、所受之教”的影響,並提出了治難、解惑的有關方法。《群學肄言》的翻譯出版對社會學在中國的傳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訂正群學肄言序
余與嚴子幾道。雖同里閈。而少不相習。嚴子厚余。嘗數千里外。寄所述作相示。余於嚴子之作。亦無所不讀。尤喜群學肄言一書。其版久逸。因以重印請。嚴子曰。子肯為一序者。吾從子請余何足以序此書。顧望其行世則不能不勉一言矣。余嘗家居讀書報。從女君珈侍側。恆作而問曰。某與某孰賢。某事利害何若。余必誦孔子之言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蓋少年盛氣、師心自用、論議古今人是非得失。若老吏高坐堂皇片言折獄。曾不稍假思索。豈知天下事理、恆有兩端。是非相表裏。得失相倚伏。執其一端。以概其餘。又何怪其言之易。群之為事。極天下之至。賾建一議。行一策。欲徵其效。近者數年。遠者數十百年。影響所及。或且遍於世界萬國。其關係之鉅若是。乃世之言群治者。以為可不學而能。隨吾意所至。信口以道。曾若無所庸心。無怪乎。人人言群治。日日言群治。而群治終不進也。群學肄言一書。幾二十萬言。千端萬緒。而極其究竟。亦曰群治之難言耳已。亦曰。言群治者之必由學耳已夫。苟誠知群學之難。學之必精。言之必慎。其庶幾矣。嚴子所譯著。大半言群治。而是書實為先導。吾敢正告世之喜談群治者。曰。欲讀嚴子之書。必先讀群學肄言。長樂高鳳謙序。
------------------------------------------------------------------
譯群學肄言序
群學何。用科學之律令。察民群之變端。以明既往測方來也。肄言何。發專科之旨趣。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故肄言科而有之。今夫士之為學。豈徒以弋利祿釣聲譽而已。固將於正德利用厚生三者之業有一合焉。群學者。將以明治亂盛衰之由。而於三者之事操其本耳。斯賓塞爾者。英之耆宿也。殫年力於天演之奧窔。而大闡其理於民群。蓋所著之會通哲學成。其年已七八十矣。以其書之深廣。而學者之難得其津涯也。乃先為之肄言。以導厥先路。二十年以往。不佞嘗得其書而讀之。見其中所以飭戒學者以誠意正心之不易。既已深切著明矣。而於操枋者一建白措注之閒。輒為之窮事變。極末流。使功名之徒。失步變色。俛焉知格物致知之不容已。乃竊念近者吾國。以世變之殷。凡吾民前者所造因。皆將於此食其報。而淺譾剽疾之士。不悟其所從來如是之大且久也。軏攘臂疾走。謂以旦暮之更張。將可以起衰。而以與勝我抗也。不能得。又搪撞號呼。欲率一世之人。與盲進以為破壞之事。顧破壞宜矣。而所建設者。又未必其果有合也。則何如稍審重。而先咨於學之為愈乎。誠不自知其力之不副。則積 月之勤。為迻譯之如左。其敘曰:
含靈秉氣。群義大哉。彊弱明闇。理有由來。哀此流俗。不知本始。在筌忘魚。操刃傷指。譯砭愚第一。
執果窮因。是惟科學。人事紛綸。莫之掎搉。雖無密合。甯 大同。籀此公例。彪彼童蒙。譯倡學第二。
真宰神功。曰惟天演。物競天擇。所存者善。散曰么匿。聚曰拓都。知微之顯。萬法所郛。譯喻術第三。
道巽兩間。物奚翅萬。人心慮道。各自為楦。永言時位。載占吉凶。所以東聖。低佪中庸。譯知難第四。
難首在物。是惟心所。傳聞異辭。相為旅距。見者支葉。孰察本根。以槿議椿。如蝨處禈。譯物蔽第五。
主觀二義。曰理與情。執己量物。哀此心盲。簡不逮繁。小不容大。滯礙僻堅。舉為群害。譯智絯第六。
憂喜惡欲。皆使衡差。以茲目眚。結彼空花。所嚴帝天。所畏魔蠍。以是言群。幾何能達。譯情瞀第七。
心習少成。由來學最。楊取為我。墨尚兼愛。偏至之德。所傷實多。曷建皇極。以救厥頗。譯學詖第八。
民生有群。而傅以國。竺我忘人。愛或成賊。反是為甹。矯亦失中。惟誠旡妄。其例乃公。譯國拘第九。
演深治久。群有眾流。以各爭存。乃交相 。或怒譸張。或怨施奪。民德未隆。安往不刺。譯流梏第十。
國於天地。基命黔首。云何胥匡。獨責元後。朝有政黨。樂相詆諆。元黃水火。鑒蔀衡迻。譯政惑第十一。
天人之際。宗教攸資。聽神蔑民。群治以衰。舉人代天。教又不可。釋景猶回。皆有負荷。譯教辟第十二。
夫惟知難。學乃殆庶。厲於三科。曰 閒著。 以觀法。閒乃窮因。習著知化。乃凝於神。譯繕性第十三。
一神兩化。大德曰生。咨此生理。群義以明。群實大生。而生之織。欲觀拓都。視此么匿。譯憲生第十四。
我閒佛說。境胥心造。化萬不同。肇於厥腦。主道齊者。民情是田。不洞幽漠。孰知陶甄。譯述神第十五。
惟群有學。以因果故。去私戒偏。來導先路。盍勿孟晉。猶懷蘧廬。譯此懸論。敢告象胥。譯成章第十六。
----------------------------------------------譯餘贅語
群學肄言。非群學也。言所以治群學之塗術而已。此書樞紐。在知難一篇。其前三篇。第一砭愚。言治群之不可以無學。第二倡學。明此學之必可以成科。 第三喻術。則 栝本科大義。凡此皆正面文字也。顧治斯學有甚難者。一曰在物之難。次曰在心之難。三曰心物對待之難。故第五物蔽。所以著在物之難也。而在心之難。又分兩義。有見於理者。故第六稱智絯。有見於情者。故第七曰情瞀。是二者之惑不祛。未見其人之可與論治化也。若夫心物對待之難。則意逐境迻。一視其人之所薢茩。略而舉之。則所承之學。所生之國。所業之流。所被之政。所受之教。斯其尤大犖犖者矣。蓋作者之意。以謂道之不明。起於心物學交蔽。故為學之方。始於解惑。假其篤時拘虛。雖學未必不為害。又必知其難之所在。而後省察克治之功有所施。此前八篇意也。雖然知其難矣。使徒知之。於脩己治人考道講德之功。猶未濟也。則亦不足以與於斯學。故繕性尚焉。今夫學有三科。而各有姱心之用。必於學之事無闕。而後於心之德無虧乃至群學。則有其尤切者。自民質言之。則生理也。自民彝言之。則心靈也。故言憲生矣。而繼之以述神。君子由此。庶幾為成章之達。而與言民生治道。可以弗畔矣夫。
荀卿曰。民生有群。群也者。人道所不能外也。群有數等。社會者。有法之群也。社會。商工政學莫不有之。而最重之義。極於成國。嘗考六書文義。而知古人之說與西學合。何以言之。西學社會之界說曰。民聚而有所部勒 祈向者。曰社會。而字書曰。邑。人聚會之稱也。從口有區域也。從 有法度也。西學國之界說曰。有土地之區域。而其民任戰守者曰國。而字書曰。國古文或。從一。地也。從口以戈守之。觀此可知中西字義之冥合矣。
東學以一民而對於社會者稱箇人。社會有社會之天職。箇人有箇人之天職。或謂箇人名義不經見。可知中國言治之偏於國家。而不恤人人之私利。此其言似矣。然仆觀太史公言小雅譏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謂小己。即箇人也。大抵萬物莫不有總有分。總曰拓都。譯言全體。分曰么匿。譯言單位。筆拓都也。毫么匿也。飯拓都也。粒么匿也。國拓都也。民么匿也。社會之變象無窮。而一一基於小己之品質。是故群學謹於其分。所謂名之必可言也。
斯賓塞氏自言。此書為旁及之作。意取喻俗。故其精微潔淨。遠不逮會通哲學諸書。不佞讀此在光緒七八之交。軏嘆得未曾有。生平好為獨往偏至之論。及此始悟其非。竊以為其書實兼大學中庸精義。而出之以翔實。以格政誠正為治平根本矣。每持一義。又必使之無過不及之差。於近世新舊兩家學者。尤為對病之藥。雖引喻發揮。繁富弔詭。顧按脈尋流。其義未嘗晦也。其繕性以下三篇。真西學正法眼藏。智育之業。舍此莫由。斯賓塞氏此書。正不僅為群學導先路也。
又是書出版當一千八百七十三年。去今蓋一世矣。其中所有譏彈之時事。今日什九皆非其故。東方學者。聞見囿於一隅。於彼所言。將嫌渺不相涉。雖然寓言十九。皆筌 也。寓言交臂成故。所寓歷古猶新。使學者有所住而生其心。則所論者雖取本國目前事實。猶無益耳。
附 注
凡學必其有因果公例可以數往知來者。乃稱科學。
東學稱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